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聊杨慎与他的《临江仙》

聊聊杨慎与他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看到有人提问“杨慎作《临江仙》时的心境如何?”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不是问《临江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而是杨慎作词时的心境如何。理论上来说,我们无从知道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只能从他的生平与性格来进行揣测。而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又是多变的,比如李白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给人感觉他视权贵如粪土,好似介子推一样不食人间烟火。但别忘了他得到皇上恩宠、锦衣入京之时,也曾得意洋洋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后来被排挤出长安,他既可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会“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说明,即便在相同境遇下,文学家的心情与创作思路也是大不相同的。

杨慎给我的印象,他是一个坚持信念与原则的理想主义者。从另一角度来看,他是一个无脑的热血愤青。他爹杨廷和是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能坐到这个位置,除了要有出众的才能,更需要圆滑、坚忍和狡诈。这几点杨廷和一样不缺,却没有遗传给他的儿子。

(杨慎像)

明武宗时,杨慎任翰林修撰,是个从六品的小官。官虽小,但他胆子可不小,动不动就给皇帝上书进谏。武宗朱厚照本就是个闲不住的主,放眼整个历史,像他这么能作的皇帝也找不出几个。别说小小的杨慎,就连他老子杨廷和连劝带哄,甚至忍不住开骂,朱厚照依然我行我素。有趣的是,杨廷和没有被气出什么大毛病,反倒是杨慎被气得称病告假,回家不干了。当然,也可能是某种斗争策略,不过没证据的事咱们就不乱猜了。

后来朱厚照驾崩,其堂弟朱厚熜即位,也就是嘉靖皇帝。此时杨慎继续当翰林院修撰,还担任经筵讲官。有一次嘉靖赦免了两个混蛋宦官的死罪,杨慎在给皇帝讲课时就直接开喷“若大奸元恶,无可恕之理”。皇上听了很不高兴,而逃过一死的奸佞,自然也视杨慎为仇雠。

再后来就是鼎鼎大名的“大礼议”事件。这件事使杨慎名扬天下,也让他彻底失去了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才华的可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大礼议”从头到尾都像一场闹剧。但在当时,这是关乎国体之头等大事。简而言之,朱厚熜是朱厚照的堂弟,俩人不是一个爹。按照传统礼仪,朱厚熜要管朱厚照的爹——也就是明孝宗——叫爹,而自己的亲爹则只能叫“皇叔”。朱厚熜当然很不爽,凭什么当皇帝还把亲爹当没了?气呼呼地说非要我换爹,这皇上我不当了。但杨廷和等老臣告诉他,皇帝必须当,爹也必须换。在不断的争执中,年老力衰的杨廷和感觉力不从心,提出辞职。老杨一走,再没有人能撼动嘉靖认亲爹的决心,于是,轰轰烈烈又荒诞至极的“大礼议”开始了。

在这个事件里,杨慎充分体现了他冲动、鲁莽、认死理、不懂事的愤青本色。皇帝招张璁、桂萼等站在自己一边的“亲爹派”进京,想让这些人与“换爹派”辩论。或许大家都认为身为天下才子之首的杨慎会口沫横飞舌战群儒,不过以杨慎的职位,他未必有这个资格。不知杨慎是知道没有辩论的机会,还是即使有也辩不过,总之他选择用暴力解决问题。他召集了一帮年轻力壮的大臣,撸袖子卷裤腿,扬言一见到张璁就当场打死,比黑社会还黑社会,吓得张、桂像做贼一样东躲西藏。有的史料说杨慎等人只是在张璁的住所外嚷嚷,有的说真的把桂萼揍了一顿。但不管是喊打还是真打,这都有失读书人的体面,且实在太不给皇帝面子。

然而还没等皇帝找他,他先高呼革命口号“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坚守节操大义而死,就在今日”,与大小官员二百余人一齐跑到左顺门集体示威,皇上不出来,他们就“撼门大哭”。嘉靖本已有让步之意,让大家先回去,以后再说。但杨慎等人拒不退让,终于把皇上逼得龙颜大怒,每人挨了一顿板子。而杨慎以及其他几个带头的,因为表现突出,挨了两顿。

最后,年仅三十六岁的杨慎被流放云南,政治生涯宣告结束。他的人生也恰好就此分为两截,前三十六年,他少年英才,名动天下,在政坛上也算风光一回。后三十六年,他委身荒蛮之地,博览群书、吟诗作赋、著作等身。他于七十二岁时卒于戍所,明史评价: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毫无疑问,杨慎是当时最博学的大才子。但也正是因为读了太多“圣人书”,他身上有着极其鲜明的某种知识分子特征,那就是“眼里掺不得沙子”。往好了说,这是耿直坚毅,刚正不阿。难听了说,这就是书读迂了。杨慎做学问和搞政治一样,只要他觉得不顺眼,不管你是古代先贤(朱熹)还是圣人转世(王阳明),他都是照怼不误。研究学问必须认死理讲原则,玩政治则万万不能。他爹杨廷和,知进退、懂分寸,该玩阴的时候比谁都阴,所以才能历经三朝不倒。而杨慎则不管什么事都是刚正面,搞得头破血流,还达不到目的。当然,也可能他不是不懂该怎么玩,他只是不屑。

最后联系到《临江仙》这首词。有人说这首词“慷慨激昂”、“荡气回肠”,但我读不出来这个意思。这首词明显是一个消极避世的态度,我只读出了“悲凉”,连“悲壮”都谈不上。事实上,这首词只是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中的一部分,如果概览一遍,这种感觉就会越发明显。

比如:

第一段 总说 西江月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第七段 说隋唐二代 临江仙

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斗龙争。秦宫汉苑晋家营,川源流恨血,毛发凛威灵。 白发诗人闲驻马,感时怀古伤情。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隋唐相继统中原,世态几回云变。 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乐游原上草连天,飞起寒鸦一片。

不用再多列举了,可以看出,历史本是丰富多彩的,但在杨慎笔下,尽是一抹悲凉,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心境所致。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场景:杨慎在田间地头遇到一老农,老农说,哟,您就是大闹左顺门的杨大人啊!您说您傻不傻,跟皇上较什么劲?这下可好,贬到我们这穷乡僻壤来了吧?

杨慎想给老农科普一下“大礼议”的来龙去脉,以及坚持传统道德礼仪的必要性,但老农根本不听。老农感兴趣的只有“一个傻不拉几的大官被罚下乡开荒种地了,这事儿多有意思”。

曹操牛皮哄哄打孙刘,结果被一把火烧得屁滚尿流,这事儿多有意思。

关羽牛皮哄哄打襄樊,结果被抄了老家,这事儿多有意思。

诸葛亮牛皮哄哄伐中原,结果半道死在了五丈原,这事儿多有意思。

…………

对于“白发渔樵”来说,古今之事都不过是“这事儿多有意思”,也就是“都付笑谈中”。

或许——我只是说或许——杨慎看到了这一点,于是怀疑起历史的意义。不能说这是杨慎看开了,想通了,得道了。只能说,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如果真的是看破红尘,那就应该就史论史、就事论事,而不会全是这种悲观的笔调。

所以,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就是一种消极。

但是,我认为——消极,并没有错。

明朝有所谓三大才子,而这些才子全都命运多舛。《永乐大典》总编解缙,因牵扯皇储之争,被扔在雪地里活活冻死。徐渭徐文长,辅佐胡宗宪荡平倭寇,坐断东南。但胡宗宪一倒台,徐渭也受到牵连,后来还患了精神病,死时穷困潦倒,唯有一狗作伴。

还有一说是四大才子,另一位是唐伯虎。但唐伯虎连站上舞台的机会都没有,就因莫须有的考场作弊事件受到处分,终生不得参加科举。后来被卷进宁王造反,靠装疯卖傻逃过一劫。他那些斗奸臣、点秋香的“丰功伟绩”,多是后人编纂。实际上,他只是一个“他人笑我太疯癫”的孤独者。

相比起其他几位才子,杨慎已算得上命好。要知道嘉靖皇帝可一直没有忘了这个不让自己认爹的人,嘉靖一朝共有六次大赦,都没杨慎的份儿。皇上还时不时想起他来,问大臣们杨慎现在过得怎么样。好在杨慎曾经的同事们比较够意思,说他“老病”,嘉靖这才满意。但过不了多久,又要再问一次,看来是真的恨之入骨。

其实嘉靖认谁当爹,对大明并不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而杨慎不是杨廷和、徐阶、张居正,他被不被贬,也不会对大明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对于杨慎自己来说,他所经历的一切就是全部的世界。他愤懑、痛苦、惆怅,但又无处可去,无法可想。最后,他用“是非成败转头空”达成了与自己的和解,其实他并没有“是”过,也没有“成”过,但既然都是“转头空”,人生就不绝望。

那么他是否后悔过呢?

我不知道他是否后悔。

我希望他从未后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明朝第一博学的状元杨慎,为何命途多舛?
明朝才子晚年留下一首词,成千古绝唱2
罕见的大才子:被皇帝恨了一辈子
他才高博学300年无人能敌,一首词人人会唱,下场却很悲惨!
大明王朝最让人赞叹的一首词,足以与宋词媲美,傲视群雄
“左顺门事件”,嘉靖皇帝人生中第一次雷霆天威的爆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