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物壮则老(原创)

物壮则老(原创)

文/李良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第三十章

    《道德经》第三十章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意思是说:凡是气势强盛,之后就会趋于衰老,因此逞强气盛是不合于“道”的。不合于“道”,必然很快就会死亡。

    盛极必衰,这是普遍规律。太阳过了正午就要偏斜,月亮过了月中正圆后就要缺损。鲜花大开后,就要衰败。俗话说:一个人要灭亡,必先疯狂。过早地表现为自满,过早地认为已经圆满,这都是要走下坡路的开始。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王熙凤:要懂得盛筵必散的道理,这府第盛极之后怕是要败了。恐龙曾经统治地球,说败则又是那样的突然和不可思议。现在人类称霸于地球,但人不知道爱惜脚下这片土地,过滥地开发,早晚毁灭人类的,正是人类自己。现库存的核弹,足可立刻毁灭地球七次。

     老子是先知先觉,告诫了我们几千年:不可过于逞强气盛啊,这是不符合道的,过于逞强,意味的是要过早地败亡啊。

    可惜无人听,让圣人先哲在自说自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宋人,嫌弃自己的禾苗长得慢,就拔啊拔啊拔啊,确实立竿见影,禾苗看似旺盛了不少,长高了不少,可惜转瞬全部死掉。今人流行减肥,先是乍富之后的胡吃海塞,接着是发福之后的疯狂减肥,二百多斤的肥躯,一年硬搞下一百多斤来,搞得皮松神倦,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对了,不知道现在国人为何太喜欢疯狂二字:疯狂英语、疯狂口语、疯狂作文、疯狂减肥、疯狂之旅,等等,岂不知疯狂过后是一地鸡毛,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狂风暴雨,岂能长久?

    要避免“物壮则老”的状态,要么自己鼎盛之时保持低调和谨慎,要么将目标定得高远而不容易到达。譬如儒家认为人人可成尧舜,可能做不到,但正如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即使不能成为尧舜似的圣贤,但可以走在向善的想成为他们的见贤思齐的路上。

    就拿教育来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永远在路上。就一个教师来讲,最好的课,永远是下一课。搞点小教研,搞点小教改,弄个小称号,就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忙着总结,忙着出经验,忙着去传经送宝,忙着出书以记之,岂不知在你得意之时,你已经“老”去,已经老态龙钟,已经面临被出局的境地。很喜欢一首老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长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个人来讲,永葆年轻心态,事业来讲,永葆年轻状态,总是呈现为早上八九点钟太阳的时态,则人是向上的,事业是昂扬的。

    “物壮则老”的智慧告诉我们,就是人际交往,也不可过于密切,距离产生美。在为人处世上,过亲,或过疏,都会产生不好的局面。“近之不逊,远则怨。”对一个学校来讲,领导和一般教师,教师和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必须的,但“打成一片”则是要有程度的,不可疏远,但又不要过分亲近,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下属一个庄重的面孔,不是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而是一个人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不可为师不尊,不可为“导”不尊,否则你所传授的课业将贬值,你所发号施令将贬值,从而失掉了传播力和执行力。

    《中庸》云:“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真理走过一步,即成谬误。所以,要摒弃过火的行为,让花在开着却不全开,让潮水在涨着却没到顶峰,保持自己的那种锐度。《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周易》云:“亢龙有悔。”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

    教师的班级管理,家长的对孩子的掌控,都需要一个火候,太松了,如同手里的沙子,拿不住,太紧了,同样会流失。这如同放风筝,要让孩子飞翔,线握在手里就罢了。如果把风筝本身紧紧握在手里,代它跑,或带它跑,风筝不会飞高的,早晚会跌落碰烂。

    百家讲坛,于丹、易中天一上场,就引爆了,天下大热,他们一时霸为坛主。时间长了,人们却听得累,然后有人便开始寻找其中的不足,他们解读古经典,人们解读他们,有的甚至用了“解毒”的说法。殊不知,正是犯了“物壮则老”的禁忌。王立群却一直用他的悠悠的语调,不卑,不亢,说宋史,讲史记,连续七年,稳坐央视讲坛,成为讲坛常青树。

    昙花虽美,一现了之,一壮则老,又一般人不能养,所以少之又少,以至于不见。花坛中的月季,泼泼辣辣,插条就活,月月开花,谁也能养活,所以普遍被人种植,飘香于四野。

    老子说:“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思是说:有“道”的圣人方正但不伤人,锐利但不至于把人刺伤,直率却不至于放肆,明亮但不显得刺眼。一个人棱角分明是好事,但不可浑身是刺儿而伤人,一个人事业辉煌充满光辉,但不可太亮太招摇刺人眼目,那是物壮之道,是取祸之道。一个真正的好学校,绝对不是天天占据了教育报刊头条的学校,它的“光”应该更在内部,在孩子身上,在教职员工身上,而不是“耀”眼于报刊头题和高堂讲坛之上。

    老子说:“吾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不争风,会藏锋,要处下,要柔弱,不要刚强,要抱柔守雌,“柔弱者生之徒也,刚强者死之徒也”。安静,是教育之道。校长安静不折腾,教师安静去教书,学生安静去学习。可是教育总是被搞得不安静,被逞强:例如素质教育被误读,偏向音体美,杜绝考试,废除名次等。例如负担问题要么过重要么到零作业等。例如教育的是工具化问题等,素课少了,离开声光电不能做了,电子书包,平板进校等。例如惩戒问题,要么打打打,要么不敢骂不敢说,出现了一批和稀泥的好好先生。一团和气,虚假和谐。例如安全问题走入极端化扩大化挂帅化。例如教师职称问题成为暗箱和争斗导火索。例如校长负责制问题,要么权力过小,要么过大到唯独忘了抓教育质量。例如繁杂检查达标问题,统口径,背台词,做假证。搞得校长不静,老师不静,学生也不静。闹腾,让教育虚假肥大,搞得挺“壮实”,却仍动辄得咎,缘在跑偏。

    事物的发展是一条抛物线。一般经过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人生如此,事业如此。先做些基础工作吧,在否定之否定中发展,先别忙着总结和庆功。看看人家微软公司,不做一家独大吃老本的事儿,而是自分为二,让继续革新和竞争,永远在路上。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一些伪教育家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岂不知,人生是长跑,不看起点,看终点。刘翔两次起跑都不慢,却都跌倒了。跑到最后、笑到最后的,才是冠军。方仲永出名倒是挺早,可惜早早犯了“物壮则老”的忌讳,固步自封了。我倒是更欣赏和敬佩屠呦呦,一生只做一件事,人生的途路中,不为虚名而自喜,不为三无而己悲,暮年登上最高峰,尽观人生和事业的盛景,何其快哉!

    人生要志在赢在终点。起跑时的抢跑,或短暂领先,其实并无多少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老子当校长
《老子微言》第6集:?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原创】
优秀散文 满山尽开映山红
凌宗伟:所谓教育之道
五年,一所村小的华丽蝶变 ——访绵阳市南山小学李蓉
立足本质,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