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南访古7:运城关王庙
       运城关王庙位于运城市盐湖区中城街道红旗西街61号,坐东朝西,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创建于元代,明正德六年(1511年)、嘉靖五年(1526年)进行过大修,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因地震倒塌,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重建。现存山门、献殿、正殿与春秋楼,其中山门、献殿与正殿皆为明代建筑。之所以叫关王庙,是因为关羽是先封王,后封帝。现存的庙宇修建时间早于关羽封帝的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之后的清代虽有修饬,但都未大修,故人们一直称之为关王庙。关公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美德,现已成为振奋民族精神和道德品质的核心体系,在我国中华大地乃至世界各地生生不息,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人们。2004年6月,运城关王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门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分心槽柱式,斗栱硕大,前后檐各用四根蟠龙柱,醒目壮观
 
       山门整体上保存了元代的风格。明间柱础为方形束腰须弥座,次间为腰鼓形,雕仰覆莲瓣。檐下斗栱通高约为柱高的三分之一,前檐五踩单翘单下昂,耍头为蚂蚱头,平身每间一朵,明间出斜翘、昂,后檐五踩双翘,无雕饰,庄重古朴。明间辟板门,次间砌墙封闭。上槛用花雨塔,为清代后装。梁架结构为五架梁通檐用三柱。










        献殿建于台基之上,面阔三间(内部梁架为五间),进深三椽,开间较大,卷棚顶,前出踏道。献殿重建于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不过,有些结构还是元代的


献殿的栏杆、栏板







两侧护栏上活灵活现的石狮雕刻精美


       献殿梁架构造简洁,用材较大,三步梁通搭前后檐用两柱,采用了移柱、减柱造,大额枋直接置于柱头之上,未施平板枋,其上置装饰性一斗二升斗栱,柱头施雀替承大额枋,柱下施方形鼓凳础




       殿内北墙下方嵌有4块条石,上面分别刻着篆书“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相传这是关公在荆州时为教育子女而亲笔题写的,功力深厚,字形隽秀,寓意绵长。在大字之上还有若干小字,是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所提赞诗:读好书——百圣在目,千古在心,妙者躬践,敫者口吟;说好话——莠言虚妄,兰言实杯,九兰一莠,驷追不回;行好事——圣狂路口,义到关头,择行若游,急行若邮;做好人——孔称成人,孟戒非仁,小人穷冬,矩人盛春








正殿(引用网络图片)
       正殿内供奉着关公铜坐像,其神态端庄肃穆。神龛为木雕制品,四周的纹饰精雕细刻,可谓巧夺天工。神龛正面顶端悬挂着“乾坤正气”鎏金匾额,是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运城百姓所捐赠。木匾四周雕有26个形态各异的人物,下方为关公骑马征战图,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将关公横刀立马、征战沙场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殿与献殿檐口几乎相接,面阔、进深皆三间,单檐歇山顶,后檐明间出抱厦一间





檐下斗栱为清代更换,五踩单翘单昂,昂嘴制成龙首形,明间平身科较为独特,共五朵,制成鸳鸯交手栱,下悬垂柱,斜昂相交,繁复华丽。角科亦为五踩单翘单昂,出斜翘、斜昂,状若由中心向两侧展开的怒放菊花,撑托着高翘的角檐,沉稳与清新融合的恰到好处。梁架结构为五架梁对后双步梁用三柱,梁枋彩绘为清代遗作










在正殿东侧的春秋楼,除去一楼的办公区,二楼和三楼分别为关公文化展厅和河东民俗文化展馆
      春秋楼前碑亭置有一通碑刻,该碑刻原立于河东安邑县文庙内,上世纪八十年代移至 运城关王庙。“大观圣作之碑”为龟形底座圆形头额,通高5.12米,其中额高1.58米、身高2.78米、座高0.76米,宽1.3米,厚0.44米。四周浅刻卷龙,缠枝牡丹二方连续图案纹饰,刻工细致,繁而不乱。据《三晋石刻大全》载述:该碑为宋代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书学博士李时雍勾勒上石,当朝太师蔡京题额,碑文则为宋徽宗赵佶亲笔书就,因而称其为“圣作”,此碑誉为“大观圣作之碑”

——原文发表于2021.6.22.微卫星新浪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保打卡】(晋54)运城关王庙
运城关王庙|关羽是王还是帝?
山西运城关王庙
学术文摘丨晋东南地区新见的“下卷昂”实例:坪上汤帝庙西朵殿(上)
祖国风光(1005)郭村泰山庙
山西阳泉:关王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