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鹤壁李家大院
       鹤壁李家大院位于山城区鹿楼乡大胡村中部,是一处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以清代中期建筑风格为主的古建筑群,占地50余亩。整个大院坐北朝南,呈双喜结构,由5个并排九门相照的院落组成,除了西面尚书府的两座大院、中间的天井院,还有两座大院位于东面。李家大院共有房屋1500余间,最高的楼房高20余米;每个院落里都建有哨卫楼、仆人院、柴院等。纵观整个大院,古色古香,布局严谨,整齐端庄;穿行其中,房屋的四梁八柱、花墙砖雕、屋檐陶兽等都透射出大院的古朴神秘和出众的人文魅力。李家大院已成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入选河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

 

“四水归堂”的天井院


月亮门位于天井院前,保存完好。

 

门上方的砖上雕有“宜风、宜雨、宜雪、宜晴”的字样。


人在其中,仰望天空,高墙如井壁,只窥见方正的一片天,让人不禁感到一种与世隔绝的静寂。



据说1947年刘邓大军将司令部设在此处指挥部队作战,解放了汤阴县城,取得了豫北战役的胜利










    保存完好的哨卫楼高20多米,共5层,地下1层,是整个大院里最高的一座楼,比附近现代建筑的6层楼房还要高出许多。哨卫楼结构复杂,布局严密,地上第一层的地面为活动地板,下面则隐藏着深达数米的陷阱,这是为防御外人入侵而专门建造的。

 

哨卫楼院内景象(网络图片),因该家没人没能拍到

远处尚书府中的女儿楼高达20多米,在整个大院里非常抢眼


    女儿楼共三层,从正门上方刻着的“平为福”三个大字,到窗棂的雕刻,再到墙体的修饰,明显比其他楼房要精致许多。相传这座高20余米的楼房,是李燧的孙女李枝用自己的私房钱所建。由于年久失修,如今“女儿楼”的内部已经坍塌。楼房的墙上还有一道据传是清朝地震造成的裂痕。庭院里东西两个厢房,也只剩下残垣断壁。





李家大院一些老屋已坍塌过半,墙体裂缝,摇摇欲坠,急待修缮

 



汤河从门前流过 

 

附录:鹤壁市大胡村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建筑特色初探[熊红彦,常瑞敏.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27(3):104-106]

    李家大院建筑群位于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最大的城中村大胡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近500年。李家的《李氏家谱》上记载:“实第三子兄弟四人皆以行为名,明洪武二年奉旨携资自山西壶关县庶长村迁居汤阴县西三十五里寺湾村。”从家谱中还看到,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李十三的第九世孙李四知,携四子一女由寺湾村又迁居到了现在的大胡村,他率子孙在大胡村大兴土木,营造宅院,历时三代人,最终建成了规模宏大的李家大院。李家大院是以清代中期建筑风格为主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明清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从建筑时间上来说,它比山西的乔家大院还要早200 多年;从建筑规模上看,现今保存的虽然不是李家大院建筑群落的全部,但是从保存的院落宅第可以看出其原规模的宏大。在北方古民居中,它的大气与张扬极为罕见。李家大院于2008 年12 月入选河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录。

    一、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概貌

    汤河北岸有名的大胡村十八层李家大岸,紧傍岸边的就是著名的李家胡同,被民间称为“小故宫”的庞大古建筑群李家大院就坐落在这里。大胡村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占地50 余亩,共有房屋1500余间。从村边的一处高地眺望,一排排灰墙灰瓦的高房拔地而起,每一排都在一条笔直的线上,屋顶与屋顶的瓦片似乎连在一起,几座较高的楼房点缀其中形如城堡,顶端四周是垛口式女墙和望探口。其建筑层数大多为两层及以上,最高的建筑20 余米,每个庭院里都设有哨卫楼、仆人院、柴院等。整个建筑群巍峨壮观、精雕细刻,四梁八柱、花墙砖雕、屋檐陶兽,无不显示着当时主人的威严与尊贵。

    二、李家大院古民居及古聚落分析

    (一) 大胡村李家大院的规划选址

    古民居和古村落大多选址在山水环聚的地方,体现了规划与自然相结合、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天人合一”的规划建设思想。李家大院选址于大胡村的有利因素有四个方面: 第一,大胡村位于太行山脉南部,自然环境良好; 第二,大胡村地处汤河中游,李家大院位于河水北岸,位于阳的翼侧,此段河谷宽阔,水流平缓,历史上的洪水留下了一二十米厚的冲积层,土质疏松,颗粒均匀,适宜农作物生长; 第三,大胡村民风醇朴,学习氛围浓厚; 第四,汤河在鹤壁境内全长十六公里,历史上最大洪峰流量2100 立方米/秒,可以行船,先前的官道与水路大致平行,胡垒村地处通衢之地,是山西通往齐鲁燕赵的咽喉要道,至今河边护提十八层河岸码头还依稀可见。

    既有美丽的汤河风景,又有李氏家族带来的家族文化传统,李家大院因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在其营建的过程中,既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又处处表现出对传统宗法观念和秩序的尊重,规划布局源于自然而又胜于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规划建设理念”[1]。

    (二) 李家大院古民居的空间格局

    李家大院东西宽有100 米,南北深有400 米,从整体布局上看,整个大院由5 个并排的九门相照的楼院组成,这些九门相照的楼院构图都恰似一个个象征着吉祥的双“喜”字。在每处九门相照的院子里,人站在最北边的第九道门,可以一眼看到南边第一道门前的汤河。而只有在过年过节,或者是办红白大事的时候,九道门才会同时打开。院内的楼与楼之间建有联廊,人不用下地就能互相串门走动。

    (三) 李家大院古民居的基本形式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的基本形式是豫北民居的四合院住宅。建筑大多采用坡屋顶形式,院子呈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以院落组织空间。李家大院主楼院中轴对称,在主从关系、大小、形体等方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主房位于院落尽端,通常为5—7 开间,一般为上下两层,局部有三层。厢房位于主房两侧,为3 开间,面宽及装饰都不及主房。主、次房的开门全部面向院内,窗子大部分开向院内,有极少数在朝向院外的方向开启高窗。李家大院的空间序列是从正门开始,经过圆门—走天桥—逛后花园最后到达院落最北端的会客楼( 厅) 。李家大院的圆门依然保存完好,天桥倒塌后高高的台阶还保存在那里,只是绣花楼和后花园已经完全毁掉了。后来,会客楼也被拆掉。在李家大院整个院落的东西两侧布置有防护楼,起到防御作用。“从整个院落来看,四个垂直面围合成了一个内向的空间,内向而完整的围合形成了经典的围合感强的矩形空间”[2]。院中布局紧凑,主次分明,有良好的独立性和私密性。

    (四) 李家大院古民居的构造特色及特色建筑

    传统民居的鲜明特征离不开建造技艺的有力支持,建筑技术也能帮助我们在物质层面更加深刻地了解民居建筑本身,因此研究民居建筑就离不开对建筑技术的探究。

    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的结构大多采用“四梁八柱”的建筑结构,墙中设砖柱或木柱支承,柱上架梁,类似现代建筑的框架结构,有“墙倒屋不塌”之称。李家大院的建筑俗称为“方三丈”,房子四面墙宽均为10 米,是方方正正的大瓦房,其后墙的厚度为1 米,前墙为木质隔扇,里面冬暖夏凉。所有建筑均采用木制门窗,屋顶形式多为坡屋顶。房屋单面开窗,进深都较小,开间宽敞,以满足室内采光需要。院内的地面青砖铺底,逐层增高。底下留存水道,即使下再大的雨水,院内也不会存水。屋顶临院的一侧房檐采用坡屋顶形式,其余部分为坡向朝里的平屋顶,这样每逢雨雪天气,屋顶上的水就会全部流到院里,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李家大院外墙很高,不开窗的实砖墙有四层楼高,有很强的防御性。门前有上马石、拴马石。

    李家大院楼房建造所使用的砖瓦,都是为了配合房屋的结构和造型而特别烧制的,在外观上和材质上,都与普通的砖瓦不同。每一处楼院,都是一个配套完备的体系,除了那些方正威严的主楼、会客楼外,还分别配有许多瓦房。

    李家大院有两处特色建筑。一处是位于大院西边院落里的奢华高贵的“女儿楼”,它高达20 米,在整个建筑群里尤为突出。据说这是当年大院里家族中一个地位很高的宝贝千金居住的场所。据族谱里记载,当时为盖这座楼,一共买下了18 窑砖。从窗棂的雕刻,到墙体的修饰,该楼比起其他楼房,明显要精致许多。只是由于年久失修,一次地震在墙体上留下了一道很大的裂缝。另一处是位于李家大院东西两侧的两座威严耸立的防护楼。其中有一座哨卫楼保存完好,它高达20 多米,共5 层,地下1 层,地上4 层,是整个大院里最高的一座楼,比附近现代建筑的6 层楼房还要高出许多。哨卫楼结构复杂,布局严密,地上第一层的地面为活动地板,下面则隐藏着深达数米的陷阱,这是为防御外人入侵而专门建造的。哨卫楼也叫看家楼,楼顶上的女墙和探口伸向半空。大院里高高耸立的几座哨卫楼彰显着当年大院主人的高贵和威严。而且,在防护楼的顶层堆放着石头、砖、瓦等坚硬物,可以作为武器,攻击入侵者。
    (五) 李家大院古民居的建筑色彩及装饰艺术
    李家大院古民居院落中建筑的色彩以砖红色和暖灰色为主。淡青色的砖石带给人含蓄、高雅之感,灰色使人感到平衡和惬意。民居采用了彩度非常低的灰色调,生活在灰色村落中的人们也生就了谦逊、沉稳、含蓄、优雅、中庸的品格特征。“这种灰色的民居与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昭名分,辨等威’的思想观念密不可分”[3]。暖灰色性温,是视觉最愿意接受,人类最熟悉、最亲近,最容易与其他颜色和谐匹配,最符合中华民族固有的含蓄、中庸和主张“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的颜色。
    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的装饰和其中的建筑一样朴实。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古代建筑技艺。装饰以砖雕、石雕、木雕、彩绘为其艺术特色,石雕和砖雕主要出现在门楼、屋角装饰、窗台、门墩等处。雕刻刀法细腻、做工精美、千姿百态、造型逼真,汇集了建筑学、绘画、文学、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艺术特点,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观赏价值。木雕装饰和彩绘主要集中在屋檐处木构件、窗棂、屋门、梁、柱等处。“李家大院保存下来的两个圆门上,清晰地保留着'宜风、宜雨、宜雪、宜晴’的字样,这些文字都是与砖烧制成一体的,非常精巧”[4]。烧制或雕刻在墙体上的字,有的是对联,有的则是一栋房子门头上雅致的名字,不仅字迹清晰,而且书法很见功力,其中保留的一处石雕对联,上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是劝婆子对儿媳好的,下联“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尔辈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是劝儿子孝顺双亲的。“适当的装饰处理使得建筑看起来更加亲切宜人,透露出建筑在规整格局中蕴含的活泼个性,营造出浓郁的生活气氛”[5]。
    三、李家大院古民居的特征分析
    通过对大胡村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以北方传统四合院形制为基础,结合周边地质环境,整合建筑布局、材料结构以及构成建筑物的各方面因素,形成了自己的建筑形态特征。“民居建筑产生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传承、发展,造就了这一地区民居的特征[6]。
    对于研究民居建筑而言,在技术、理论上的分析是必需的,而由于民居建筑的独特性质,从它产生的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来建立感性的认知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感性的认知更容易帮助我们整合多方面因素从而建立起对民居建筑全面、系统的了解。
    大胡村李家大院古民居是在豫北一带特殊地理环境中孕育和发展的,是人们生产、生活传统的空间产物,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吸收各种文化形式而形成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产物,是明清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诸多内容的重要载体。所以它既有地域环境造就的普遍性,也同时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大胡村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设计精巧,工艺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明清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极高的观赏、旅游和历史价值,也是一座独特的古代建筑艺术宝库,对研究豫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研究明清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祁军伟.设计理念在小店河建筑群保护中的运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

[2]唐红,张永忠,赵琳.基于地域文化与豫北民居风格传承关系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

[3]刘立钧,丁春雨,谢空.太行山南部民居建筑特色探究[J].山西建筑,2009,( 29).

[4]陈志付.宜风、宜雨、宜雪、宜晴——大胡村的“李家大院”[N].淇滨晚报,2007-01-11.

[5]李燕,杨文斌,韩春风.涉县刘家寨民居建筑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1,( 12) .

[6]李秋香,罗德胤,贾珺.北方民居[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原文发表于2014.2.11.微卫星新浪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河南省—-— 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大胡村
徐州户部山古建筑群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原创摄影】
漫步徐州户部山,看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游徐州民俗博物馆
户部山古建筑群
河南鹤壁最美8处古村落,这些身畔美景不该忽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