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古城古村落:郭峪

       郭峪村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北五公里处的山谷中,距皇城相府约1公里。该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历史上走出了18位举人和15位进士;该村最早为唐初建置的城堡式村落,至今仍保留着“老狮院”、“小狮院”、“陈氏十二宅”、“王家十三院”等民居40院1100间。院落门楼多呈高挑牌标式,斗拱层叠,样式华丽,等级很高。民居多为四合院,为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格式。

远眺郭峪









汤帝庙





















追记:

       许多人都知道附近的皇城相府,却不知道皇城相府与郭峪古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皇城相府陈氏家族的祖籍就是郭峪村,现在村中完好地保留着清代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廷敬的祖居院落。村内院落之间多数还可以相通。为数众多的高大的牌楼式门楼,木结构的二层楼居,各种砖雕、木雕、影壁、匾额、对联、街铺、小巷、碑刻等也满布城中。城中心七层五开间30米高的豫楼比皇城相府的河山楼还要高大,楼内有水井、石碾、石磨、厕所,并有两条暗道通往城外,其军事防御功能相当完善。

       据碑刻记载,郭峪村曾在明崇祯五年(1632年)数次被流寇蹂躏,乡人惨遭屠杀,死残八九。三年后幸存者惩前毖后,齐心协力修筑城池以自固,从始至终仅用十个月建起了砖石叠砌全长1400米、高12米、下宽5米,并设有三个城门、两个水门、13座角楼和敌楼、450个城堞的固若金汤的防御城池,这就是郭峪城的由来。郭峪城最特殊的地方是城墙内侧建有上中下三层大小不同的627个窑洞,被称为“蜂窝城”,这些窑洞具有战时贮存军械、粮食、药材和藏兵的功能,比普通民居更具防止火攻的功能,体现了建城者的聪明才智。这种城建形式在我国实属罕见,它与皇城相府藏兵洞的构思同出一辙。

       豫楼位于村子中央,建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和郭峪城同为“防御”陕西农民军的军事建筑。楼长15米,宽7.5米,高30米,7层构成。底层墙厚2米,每递高一层,墙递缩0.15米,直至第7层,墙厚0.8米。第一层为暗层,系单孔砖拱窑而成,内置有石碾、石磨、水井、暗洞,暗洞通过石门,进入暗道,暗道由砖拱成,分两条,都可径通城外;第二层为5孔砖窑构成,朝东正中门额上镶有王珩于明崇祯十三年所题“豫楼”二字,有炮眼4个;三层以上,均为梁檩木板盖顶;五层西墙正中,镶有墙碑一块,为《焕宇变中自己》;六层西墙正中也镶有墙碑一块,为《焕宇重修豫楼记》;七层之上四周为砖堞;砖堞之上,又起檐封顶。楼顶四角,挂有四个钟铃,经年累月在风中叮咚作响。总体看来,豫楼的军事元素更加强于民居特色。

       上世纪末,全国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曾为郭峪亲笔题词:“中国民居之瑰宝,雉堞高城郭峪村”。

——资料主要来自文明杂志社,赵国敏,冯利通撰文

——原文发表于2008.10.7.微卫星新浪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城:阳城北留镇郭峪古城
古村落游之五十:郭峪村
郭峪村,皇城相府脚下的文化古堡
逃离城市,在最“土”农村遇见台式小清新
【山西】史光荣|一个人的古城
沈子友——郭峪古城.太行山麓的古村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