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砂壶历史上的开山鼻祖:金沙寺僧和供春

关于紫砂文化,明末的时候,江阴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录》“创始”篇中说:“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其细土,加以澄炼,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又在“正始”篇中说:“供春,学使吴颐山家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今传世者,栗色暗暗,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世以其孙龚姓,亦书为龚春。”

传说金沙寺的僧人是用细缸土制造茶壶的第一人,但因身处偏远而没有留下姓名,从而使供春成为中国紫砂史上第一位被记载下名字的大师,成为紫砂壶的正式创始者。金沙寺僧人因是出家人,住持寺中,活动范围有限,之所以“久而逸其名”,就是因为影响太小之故,如果供春不去金沙寺,寺僧创始的一套制壶技艺就会不为人知。而供春临时栖身于此,偶然的机会学到了技艺,而且热衷于此,就把这个技艺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开来,同时也把紫砂器(细陶)从日用器(粗陶)中独立出来。

对于这样一位紫砂壶历史上的开山鼻祖,后人万分景仰。很多文人在其作品中也都表达了对供春及其作品的赞美之意,如张岱的《陶庵梦忆》:“宜兴罐(壶)以供春为上。文震亨的《长物志》:“壶以砂者为上,供春最贵。”徐喈凤的《宜兴县志》:“供春制壶,款式国不一,虽属瓷器,海内珍之,名公巨乡高人墨士,恒不惜重价购之。”周澍的《如阳百咏注》:“台湾郡人,茗皆自煮,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金一笏。”

另外,关于供春的身份,有两点需要进一步说明。一是他的出生日期,这个在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我们可以推算一下。既然他的主人吴颐山在明正德戌年(1514年)中了进士,在金沙寺读书必早于此年。不管吴颐山那时有多大年纪,那时候供春应该是十二三岁的孩童,据此可以大致推算,供春应出生于1500年前后,也就是弘历十三年前后。

二是关于他的姓氏。供春姓供吗?周高起在写下“世以其孙龚姓,亦书为龚春”的字样后,又在其旁记录下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人皆证为龚,予于吴问卿家见时大彬所仿,则刻“供春’二字,足折聚讼云。”周高起以自己所亲见的时大彬仿供春壶,认为“书为龚春”是不对的。吴骞在《阳羡名陶录·丛谈》中罗列了许多名人对茶壶的评说,顺便提到了这个姓氏,如《茶疏》的作者许次纾下笔为“龚”,《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写“供”,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书为“龚”,不一而足。《五十瓠》的作者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宜兴紫砂,创于吴氏之仆曰供春,及久而有名,人称龚春。”因为《五十瓠》的作者知道镇江(京口)一位名叫谈长益的人写过供春传,因此他的这个说法比较合乎生活实际,即供春一开始是吴氏的书童,名“供春”后来名气渐大,复姓归宗,而为“龚”。他的早期作品,如有款记应为“供春”,成名后的作品应该为“龚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砂壶的历史
陶茗坊紫砂壶记
玩紫砂壶,不得不知的6位!
(199)紫砂名人录:这六位古人决定了中国紫砂的发展进程
藏海雅事之——闲话紫砂壶之“龚春篇”
供春名壶的辨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