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道与德有什么关系?

GIF

1

  “道”是道教的最高教理,道教的全部信仰和修行都是以“道”为核心的,道教的一切经典,无不宣称其根本信仰为“道”。“道”是春秋思想家老子提出来的,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和主宰者,是宇宙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演化者;战国时的思想家庄子继承老子关于“道”的论述,也主张“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道教创始后即奉老子为教祖,神圣其形象,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经典,将“道”加以改造,成为道教的信仰核心;认为“道”是神明之本,由三元之气化为三清,并形象化为太上老君;“道”是伟大的德行,它以虚为体、清净为宗、柔弱为用,无为不争;

“道”真常永恒,无生无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长存于天地之间。宋朝时,道门中人又把道学思想和儒、释两家思想相融合,把“道”的理论提到哲学上更深的层次,为道教思想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正因为“道”的伟大和神圣,所以道教尊道为最高信仰,并教导人们学道、修道、行道、弘道。

2

道家老子认为,讲求清净无为,因顺自然,有所得于道,就是有“德”,并提出“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庄子也认为“德”的重要性仅次于“道”。道教沿袭老庄关于“德”的哲学思想,而加进神仙修炼的仙学内容,认为修道有成,与道一体,自然长生,就叫做“德”。同时,道教又认为,“道”生万物,不自恃以为功,生而不有,长而不宰,如果学道者修得这种特性,行事与道和,也称为“德”,所谓“道之在我之谓德”。另外,道经中也有将“德”当做社会伦理规范讲的,这是继承《老子》中“天道无亲,与之善人”的思想。总之,道教的“德”与“道”一起,共同构成其教理的核心内容。

3

道的尊高和伟大,其最高体现就是“德”,道造化万物由德来蓄养,神明可敬也是因为有高尚的德行,所以,道教在“尊道”的同时也“贵德”。道和德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因为道是由德来体现的,在理义中又有差异,是可分又不能分,但又不能合而称为道。因为德不是造化之本,神明之本:但人们信道修道,必须以“德”为根基,来证道和成道。“道”是非物质的宇宙本原,取得这种非物质的本原的体性,便是“德”而这种非物质的宇宙本原,凝聚起来便是最高天神。对于广大信道和修道之士来说,修道的首要条件是立德。立德的关键在于提高自我修养,具备良好的品德,在内在的修持上和外在的行为中努力按照“道”的法则去做。清静寡欲,柔弱不争,胸怀宽容。不尚名、不尚利、不自责、不自誉、不妒忌、不妄语、不溺于音色美食。乐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苦。施恩不图报,不杀生以自娱,济世利人,慈心于物,正信诚实,与大道同心。如此修行,则德累而基立,基立则可修道而成真,得道而成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读懂《道德经》
什么是“道”与“德”?
道教的宇宙观
周高德:尊道贵德 超凡入圣
经意解读 | 老子说的“道德”,并不是世俗的“道德水平”
从高维度看:再谈《道德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