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对孩子失望,其实是对自己恐惧

文/小巫

作为家长,如果你有不为人知(甚至不为己知)的内心恐惧,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碰一碰这些恐惧,你的孩子肯定会受到影响。


孩子的直觉也许尚未发达到能够体会你到底害怕什么,


但是他们能够准确地察觉到你什么时候不高兴了、烦躁了,你的呼吸急促了,你的脸色难看了。


当你发怒和焦虑的时候,就是你深埋心底的恐惧趁机在兴风作浪。


这些恐惧是些什么东西呢?


1、我们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面对的自身缺憾。


2、家人(尤其是配偶)身上令我们感到不满、厌烦却又无能为力的缺点。


3、生活中的挫折经历给我们留下的屈辱和遗憾。


4、面对未知和未来所产生的焦虑和担忧。


这些内心阴影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荣格说,“所有的潜意识都会得到投射。”投射到周围的人身上,就像把一个影像投射到一面屏幕上一样。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理想的屏幕,可以投射自己的阴影。


孩子无依无靠、无助无援,根本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也就不会提出抗议。


即使他们有所质疑,父母也能一句话就给否决了。


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无辜的孩子,而且这种伤痛往往伴随他们一辈子。


事实上,那些看着孩子不顺眼的父母,往往对自己的评价就很低。


他们真正不能容忍的,还是自己或配偶身上的“毛病”;


他们力图修正的,是自己某些不堪回首的经历;他们竭力要在孩子身上弥补和实现的,是自己未竟的心愿。


这一点,在一些全职妈妈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尽管选择放弃事业、回家专心育儿,这些妈妈总觉得心有不甘,


感到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觉得自己为孩子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她们内心怀有很多恐惧:


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家庭妇女”、“全职妈妈”的身份,害怕与社会脱节、最终被社会遗忘;


害怕由于经济不独立而遭到丈夫的抛弃……


她们拼命在孩子身上补偿这些恐惧带给她们的不安:


一方面,她们过度包办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不能离开妈妈独立;


另外一方面,她们热衷于早期智力开发,严格要求孩子达到超常标准,


这样她们可以炫耀自己的“成就”,在他人那里挣足面子。


其实,通过努力,父母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处境和现状。


但是改变自己太痛苦了,人们本能地回避这一条路,而更希望在孩子身上塑造一个


“改良的”、“完美的”自我,往往还打着“严格要求、为了孩子好”的旗号。


孩子是无辜的,也是无助的,他无法反抗父母,只有折磨自己,以图取悦父母。


不幸的是,对自己不满意的人,也很难对孩子满意。


孩子生活在批评、指责、自我否定之中,


在父母制定的难以企及的高标准面前,感到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还怎么能够成长呢?


缺乏自信的父母,难以培养出具备自信心的孩子。只有父母坚信自己是优秀的,才能教养出优秀的孩子。


孩子最需要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呢?100%的、无条件的接纳。


接纳、尊重他们的个性以及他们自身成长发展的轨道,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


是他们自信心和安全感的来源,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是奠定一生幸福的坚实地基。


人的性格会随着生活经历的丰富而产生变化,经常有妈妈感叹“成为母亲改变了我的一生!”


更何况一个两三岁的孩子?


因为孩子的一次行为而过分担忧她的未来、甚至给她贴上性格标签,是不是显得有些荒唐?


大部分幼儿的一些表现——


扔东西、抢玩具、争执打闹、吵闹推搡、淘气贪玩、认生害羞、执拗倔强、哭闹耍赖、反抗父母,等等,


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状态,


只需父母宽厚的包容、耐心的引导,孩子会慢慢懂得道理,并且在“错误”中成熟、成长。


其实何止幼儿,无论孩子多大了,无论他出现了什么样的反常行为,都是他对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


只要我们耐心地接近孩子、倾听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很多时候,解决方案就在我们垂手可及之处。


但是,垂下手来、蹲下身来、静下心来,对很多父母来说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一些不如意表现如临大敌、拼命纠正,担心“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得了…”,


甚至由于害怕丢面子、被人当做无能失败的家长,而不惜牺牲孩子的自尊。这就是父母内心的恐惧在作怪。


我们最好先面对自己的内心,


寻找这种不安全感的来源,再审视所惧怕的后果是否就是孩子的必然现实和事实真相。


下一次孩子的某些行为或特点让你不满意、担忧焦虑、下不来台以致勃然大怒时,


先别急着对孩子发泄,而是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你是对谁不满意呢?


——你为什么这么焦虑这么担心呢?


——当你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收效,想一想这些期望是否现实?


是孩子能够达到的要求吗?符合幼儿成长的规律吗?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吗?


——是孩子使你失望了还是你自己造成了失望?

多问自己几个问题,答案就在你手中。


文章摘自《和孩子划清界限》作者/小巫 配图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外和善,却只对亲密的你发脾气,TA为什么是这种人?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培养孩子高情商,抓住5个关键期
幼儿期-婴幼儿护理
婴幼儿的分离焦虑症(附图)
什么是分离焦虑?
为什么你的孩子会胆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