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 米芾《云起楼图》(美国弗里尔美术馆藏)




宋 米芾 云起楼图 绢本 水墨 149.8x78.9厘米美国弗里尔美术馆藏



《云起楼图》又名《天降时雨图》,是宋代画家米芾流传海外的作品。《云起楼图》由何德兰先生(IsaacHeadland)在1908年捐赠给佛瑞尔(FREER)博物馆,画中“云起楼图”题字,确为明董其昌真迹,非常珍贵。该画现藏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弗里尔(Freer Gallery of Art)美术馆。



明 董其昌题米芾《云起楼图》

《云起楼图》为“米氏云山”比较典型的代表作,作品描写了雨中江南青山丘陵的景色。米芾最擅长的是以笔墨点染的方式描绘江南山水,本件《云起楼图》是典型的“米氏云山”的传统,在技法上,采用江南画家董源、巨然的传统,以苔墨点与晕染来画圆弧形的山峦,让山水形象融合在一片雾气中,特别具有抒情的韵味。画面约中景处,丘陵顶端有一两座院落,下可眺望江景,远观则为烟云变幻的山峦。这让人联想起米芾位于润州(江苏镇江)北固山的故居“海岳庵”,附近有名胜“甘露寺”与“多景楼”,米芾时常登览赋诗(例如《秋暑憩多景楼诗》),浏览江南云雾变化的景致。米芾之子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卷》亦是描绘“海岳庵”一带的山川景色。



宋 米芾 云起楼图

米芾润州家居的景观,成为创作云山图最重要的题材之一。近景亦以类似的墨点图写前后两排的松木,墨色稍浓,其间及其与远山间,仍以烟云留白的技法分隔空间,与整幅图表达空间层次感的幽缈之意相映成趣。其山木树石的风格似乎可从董源处寻其渊源。除此之外,米芾“以山水古今相师”,即融合古人技法与对自然山水的体悟成一家,风格独特,故世称“大米”。画家巧妙地运用“烟云掩映”的技法,分隔远山与松木之间的空间感,尤其是墨点晕染的圆转山头,可见其山顶积墨浓重、表现阴影,山腰以下则没人淡墨晕染的烟云中,仿佛连绵的山峦出入云霭间,幽缈、空远。


明 董其昌题米芾《云起楼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鉴赏家。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自元祐六年(1091)起,改名芾。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与其子米友仁,世称“二米”,或“大小米”。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举止狂放,世称“米颠”,不能与世随和,故从政不易。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米芾、蔡襄、苏轼、黄庭坚)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画山水出自董源,专画云山、雨霁,不拘形色钩皴,以多层烘染和横点子的排比为主要形式,以求含蓄、空蒙的神奇之趣,并巧妙地利用了生纸的特性,使积、破、渍、渲等水墨技巧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水墨淋漓,烟云掩映,树木简略,妙于熏染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其书法有《参政帖》等,其行书,字字精工,沉得痛快,寓刚健于流利之中。其著作有《宝晋英光集》、《画史》、《画评》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米家山水“墨戏云山”
四。宋-米芾书法大全[2]
宋 米芾行书《秋暑憩多景楼帖》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行书《多景楼诗贴》【书法典藏】
宋·米芾《秋暑憩多景楼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秋暑憩多景楼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