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乔治·布拉克曼陀铃泰特艺术博物馆





乔治·布拉克 曼陀铃 泰特艺术博物馆



作品介绍

曼陀铃(Mandolin)是弹拨乐器,起源于意大利,原名为意大利文“mandolino”,意为“杏仁”,由其外形得名。曼陀铃大小与小提琴差不多,全长约40厘米。共有八根弦,两两成对分为四组。四组弦的定音和小提琴是一样的,也就是GDAE。调音法与小提琴相同,采取五度间隔。传统曼陀铃的琴身形状,更像是剖开的水梨,琴体背部隆起成半圆,不带横板,琴颈上有品,琴头略向后仰。维瓦尔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编有不少曼陀铃演奏用的古典乐曲。
布拉克和毕加索在分析立体主义时期所作的作品,风格非常接近,以致于摆在一起难辨孰人所为。这在艺术史上是极其少见的现象。两人不仅画法相同,而且所选题材也十分相似。他们都偏爱画乐器。布拉克喜爱音乐,所以乐器和乐谱在其作品中尤为多见。这幅作于1909—1910年的油画《曼陀铃》,是布拉克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一件代表作。而在同一时期,毕加索的画中也曾出现这种乐器。
   据说,立体派画家对于曼陀铃这一题材的偏爱,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当时著名诗人马拉美(Mallarme)的影响。在马拉美的诗作中,曼陀铃是一种最受偏爱的象征物,具有多重的隐喻。它由于自身能够奏出音乐,面被当作艺术创造的象征,同时,又因其状似女性的子宫,而被视为一种类似的创造之暗示。不过,对于立体派画家说来,马拉美的影响,与其说是在于他的将乐器作为题材的选择,不如说是在于其诗歌创作中分解与重构的艺术技巧。立体派画家将客观的物象分解,并将分解的碎块在画中重新组构。这里多少有马拉美的影响。
   相对说来,布拉克在画中对于物象的分解,要比毕加索更加极端。他多数是在静物画中进行这种分析形体的实验。这也许是因为静物画对他说来较少约束之故。在《曼陀铃》这幅静物画中,那个被形与色的波涛团团包围的乐器,隐没在块面、色彩与节奏的振颤中,所有要素都与那具有音响特质的阴影、光线、倒影等产生共鸣。整个画面布满形状各异的几何碎块,我们几乎找不到一点空着的地方,也找不到一点不具动感的区域。那四处弥漫的光,那些朝着这个或那个方向倾斜的块面,相互之间彼此呼应。正如布拉克在一本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回声应随着回声,所有一切都发出了共鸣”。而真正能够使众多视觉要素统一起来的,则要算是画面中心的曼陀铃上那个圆孔;这个深色的图形也是画中所有交叉的斜线所交会的中心。从而,这幅画的生命力便是由两种不同方向的运动所派生:一是向上的运动;一是旋转的运动。画中的色彩,仍象他早期作品的色彩那样简单,不过,在不失其纯朴特质的基础上,显得更加明快和富于变化。

画家简介

乔治·布拉克(GeorgesBraque,1882—1963),法国立体主义绘画大师,1882年生于塞纳河畔的阿让特伊。与毕加索早期作品属印象派和野兽派。与毕加索合作,直到1914年,共同发起立体主义绘画运动。最早将字母糅合进绘画,将颜料与沙子混合作画和使用拼贴画法。晚年作品包括静物画和风景画,风格渐趋现实主义。他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比毕加索小。并且,“立体主义”这一名称还是由他的作品而来。

作品资料

名称 曼陀铃
作者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
年代 1909—1910年
材质 布面油画,
规格 79—59厘米
收藏 伦敦,泰特艺术博物馆







━━━━━━━━━━━━━━━━━━━━━━━━━━━━━

阴山箴言 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画坛流派:立体派之《乔治·布拉克》
与毕加索齐名的画家:乔治·布拉克
“立体主义”别就知道毕加索,他才是爸爸!
西方艺术史:立体主义的艺术-勃拉克【122】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立体派
乔治·布拉克的分析立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