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利利是是,广州过年不要红包逗利是,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过年,当然还少不了一件事——逗利是啦。

在广州,大家把红包称为利是,而这个习惯背后可是有不少“好意头”噢。

“无论亲戚同事陌生人都派一张”“折个角就还回去”……广州逗利是习俗多,花城君给你一一道来。

// 利是讲意头,折角退回只领小心意 //

不少第一次在广州过年的朋友可能会惊讶——在广州,大家不仅把红包称为“利是”甚至“红纸”(老人家的说法);而且,利是人人有份。

无论你是远亲近邻,还是小区或工作中的小伙伴,只要还没结婚,总能在出门时获得意外收获。

广州新年派发“利是”可谓当地的特色风俗。一封利是讲究“意头”,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

利是有段古——年味就在幸福的分享中

花城君了解到,“利是”又称“利事”,取其大吉大利、好运连连之意。一般来说是已婚人士派,所派对象除了未成年人,还有一些未婚人士。

原来,根据《易杂注》所载:“营商利市,营达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情的意思。

由于“事”和“是”两个字其实都是相通的,所以很多人都把“利事”写成“利是”。

有趣的是,一些老人家称利是作“红纸”。在以前仍未有利是封的时候,每逢佳节,广州人要用一大张红纸裁成小方块,然后把铜钱包在红纸里,封成利是。

利是有讲究——你听过长辈说百无禁忌吗

虽然广州人派利是讲究心意,不在乎利是大小,而所派也经常是五元十元,但其实还有不少礼数在里头。

广州看重吉利的数字。

利是封里包裹的金额,不可以是4元,因为和“死”字同音;不可以是“7”元,因为和丧葬有关。

就算是挂在年桔树上的利是封,里面也一定要有钱,不可以是“空”的。因为在粤语里面,“空”和“凶”发音一样。

毕竟,“新年流流”,这样的数字可不够吉祥。

此外,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都会多带几个红包。

当然,广州人并不固执,也不会过分较真。对他们来说,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过年在分享的氛围中变得更热闹和欢乐。

因此,派利是时,万一你不小心触犯了哪条忌讳,放错金额说错话什么的,长辈常常轻轻摆手,放下一句“百无禁忌”,继续乐呵呵。

利是折个角——礼轻情意重

此外,广东的利是还有另一个由来已久,却鲜有人知的小习俗——折角。

在广东的部分地区,甚至还有红包“剪一角”的习俗,剪下一角就代表已经收到祝福,红包原原本本退回。

这就和婚宴上的场景一样,意即“我拆过你的利是,收到你的心意了,也把这份祝福回赠予你,跟你分享这封利是所代表的吉祥如意。”

// 利是用法新潮流,今年不妨也这样 //

对很多广州小朋友来说,正月十五是一个一年里最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可以“食汤圆”“睇花灯”,但更重要的是,这天可以拆利是啦!在广州人看来,太早拆利是会“财散”,意头不好。

因此,不少小孩都会被教导——应该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拆利是,而且人们年十五之后不会再派利是。

按广州的说法,便是元宵之后拆利是,可以收到长辈“完整”的祝福

而利是钱怎么用,对很多广州人来说都是有讲究的。

路女士是一名广州人,她记得,从小家里就有这个习惯,每年都要捐点利是出来,哪怕是给街上的流浪乞讨人员。

“如果不捐,好像有个习俗没完成,特别不自在。”成家后,路女士也从拿利是变成了派利是的人,但依旧会带着儿子完成利是捐赠的习俗

与她小时候不同,现在他们更倾向于把钱捐给广州本土的公益慈善项目,“像慈善生态农园,我小孩每年也会拿出压岁钱来支持。”

图:广州的慈善生态农园用于帮助贫困乡村发展,越来越多孩子成为这一项目的“生力军”。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潘剑明认为,在以前,春节过后捐钱做善事并不是主流,“主要是当时经济条件不好,大家收到的压岁钱不多,不太舍得捐。”

但近年来,人们的经济条件不断改善,春节过年做善事的潮流开始兴起。

潘剑明说,“不少人都是在贫穷的环境中成长,踏着改革开改的节奏走过来,因此懂得理解他人的困难处境,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感知以前艰难的环境,学会珍惜当下,关心帮助其他人。”

和过年派利是,共享幸福和年味的初衷一样,利是钱的新用处无论是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城市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好处——

这种风气,可以熏陶一个人的精神,逐渐形成一个人的世界观。

而凭借这份理念和认识,在社会的各种岔路口中才会走得有分寸,不只为利,不只为自己,并感染更多的人。

而且,这也是整个社会良性发展延续的一个要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恭喜发财,利是逗来:聊一聊广东的“利是”文化
传统粤式“逗利是”讨个意头,不攀比不谄媚
南北方过年差别原来这么大!这些春节习俗你真的了解么?
邮票上的“派利是”
红包的由来
拜年∣过去的年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