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处寄托我们既往的生命旅程?

有个买二手房引发的故事让不少人感慨万千,为了方便,我以第一人称讲述吧!

买了一套二手房。

原房东刚过世不久,他在海外的子女就通过遥控中介,卖了房子。

房子里还有很多老人遗留的东西,如:相册、奖章、日记、书籍等物品,我要求卖房中介来处置,中介却说:他们都不要了,麻烦你们都扔了吧!

我翻看着那些遗留物,发现它们几乎就是老人人生旅程的记载,保存得非常完好。

有三本相册:相册里有老人年轻时的照片,站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应该是个意气风发的知青。还有各种朋友的照片,背面写着朋友的名字,哪一天惠赠留念的、也有老人父母、亲友、子女各个时期的照片。放在最前面的,是一张十多年前大家庭的全家福,和子女的结婚照。其中有女主人年轻的照片,保存得和新的一样,底片还在,照片均过塑,完整如新。

五个陈旧的牛皮日记本,记载着老人从15岁到70多岁里的琐事和感悟。

有对女同学的暗恋;有下乡后的心路历程;还有那个特殊年代里的人和事,有年轻时的意气奋发、挥斥方遒;有孩子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的初为人父的欣喜;也有下岗后,为了给孩子买辆自行车,四处借钱的辛酸......一个人一无所有到外打拼的忙碌和孤独。

最后儿女都成家,老伴却过世了,日记里剩下的只有对年轻时代的追忆和怀念。

此外还有很多奖状、奖章,从厂劳动模范到技术能手,还有一些来到外地后参加比赛的奖状。里面还有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证,还有子女小时候得的各种奖状。

所有的物品可以大致勾勒出老人一生的轨迹:从小是大家庭里最小的孩子,受尽父母兄弟姐妹的宠爱。父母是国企职工,无忧无虑的长大,中间穿插着青春期的暗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到草原当了知青,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进国企从技术员做到了副总工,遇到恩爱的老伴,有了一双儿女。然后下岗,重头再来又出去打拼,在异地安家,把子女培养成才,送出国外。老伴走了,一人孤独的度过了最后的六年。

身为一个买房者、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我不知疲倦地独自一人翻看着老人的这些遗物直到深夜,唏嘘不已、沉默无言。

这些老物件承载了一位逝去老人一生美好或难忘的记忆,而他的子女却弃之若垃圾......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呢?

我把最重要的挑出来,留下了日记、相册、奖章。还有一本五几年的新华字典,一套六几年的老版毛选,还有一些有收藏意义的书。其它的送人了,把最后剩下的送到了废品收购站。

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这样的一件事。

似乎从49以后,中国家庭普遍的都缺乏一种家族传承的习惯,更不要说传统。每一个家庭似乎都是崭新而简陋的,极少保存上一代人的遗物,除了钱财而钱财也不多。也许经过了70年的折腾和颠簸之后,很多家庭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供传承吧!

但即使是这样,总还是应该有一些东西是被全体家庭成员所共同看重、纪念和保存的,因为它们承载了这个家庭无数的喜怒哀乐啊!

这位房东,当然是一位好丈夫,也是一位好父亲,但是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显然也留下了一些比较大的缺憾。从他的子女对他和原生家庭的遗物那种弃之如敝履的态度,可以看得出他完全没有对子女进行过家族传承方面的教育,这应该也是一种人性的教育吧!

他用尽毕生的精力为子女创造了他能做到的最好的生活,让他们有了一个别人眼里的光明前程,但是没有教育他们学会珍惜一些东西、保护一些东西,导致了这个令人伤感的结局。

中国家庭都缺一个保存珍藏和家史的“阁楼”。

大部分中国城市家庭因为条件所限,居住得都比较局促。我是觉得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有一个或大或小的阁楼,这些阁楼就是供我们存放那些轻易不会翻动,但是绝对不会随便抛弃的那些东西,它们可能是我们年轻时候的情书、日记、相册、某个时期得意的收藏,也可能是我们成长过程当中的奖状、证书、或某件纪念服装......在别人眼里它们可能毫无价值,但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它们都是无价之宝。

日记和影集其实就是家族历史的一部分。

欧美的家庭,他们的房子大都有这样的阁楼,孩子们从小习惯了在阁楼里面捉迷藏或寻宝,轻而易举可以在阁楼里的箱子里、柜子里翻出祖父甚至曾祖父的书信、影集或者日记,还有他们儿时的玩具、看过的图书......我们在欧美电影里面见过无数这样的情节。

这些对于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们的每一个家庭都是崭新的,我们似乎也以崭新为荣。人们容不下任何一件与房屋装修不协调的老物件,往往弃之而后快。对物件如此,对家史也是如此。

我对我的祖父和祖母几乎一无所知,因为父亲生于1920年,而他12岁的时候,父母亲就去世了。

我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搞清楚,我的祖母姓肖,名字叫张肖氏......

中国家庭留有家族史的微乎其微,大部分往上溯三代后,记忆就模糊不清了。没有几个中年人对自己祖父的生平知道的很多,了解一二的已经很了不起了。

歌手许飞有一首歌曾经深深打动过我,歌名叫《父亲写的散文诗》:

一九八四年庄稼早已收割完 

女儿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

今天的露天电影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

孩子哭了一整天啊闹着要吃饼干

蓝色的涤卡上衣痛往心里钻

蹲在池塘边上给了自己两拳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青春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个影子

一九九四年庄稼早已收割完

我的老母亲去年离开了人间

女儿扎着马尾辫跑进了校园

可是她最近有点孤单瘦了一大圈

想一想未来我老成了一堆旧纸钱

那时的女儿一定会美得惊艳

有个爱她的男人要娶她回家

可想到这些我却不忍看她一眼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

旧报纸

那上面的故事就是一辈子

此刻我记录下这些歌词,仍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是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性的女儿对父亲最好的报答和精神的赡养,她珍惜并感恩于他们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

遗憾的是,有这种教养和情怀的女儿,现在并不多。

中国家庭没有“珍藏”不留家史的现象,对于我们时代来说是一种重大损失。

这应该跟中国长期以来重国史(其实就是帝王史轻民史有关。民间史无足轻重,除了有心人一般都不重视宗族史都以续家谱为要,少有记事

当代人家史淡泊至极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历来的政治运动,使得人们对于留存文字的、影像的、实物的种种有历史痕迹的东西心存恐惧,被搞怕了啊!各地民国时期的大家族原本倒是有各种传承的,但经过那些刻骨铭心的灾难之后,十不存一,不提家史尚好,一提家史皆是泪水涟涟。

要知道,民间史恰恰是国史难以涉及的最丰富最细致最现实的历史记叙!间家史是可以让国史更丰满和全面的。虽然不是所有家史都能上史书,但绝对是史学研究不可多得得资料!它们是完整了解历史的绝佳的原料。

一位好友的父亲是军人,年轻时曾经被派到印尼“经商”多年,那是上世纪6070初的事,回来后绝口不提印尼的事,朋友那时小也懒得问;现在后悔了,在老人晚年愿意说话时多问问情况,那是多么宝贵的资料啊!就这么被带到坟墓里面去了。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他所在社会和时代的折射!正如同一叶知秋、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样!

无数个个体的经历,构成了宏大的历史!

我们由于缺乏应该有的教育,这里面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年轻一代对先辈留下的文字和物件缺乏理解、敬畏和尊重......这就是老房东的子女将那些承载了他们逝去的父亲一生的美好或难忘的记忆的老物件弃之若垃圾的原因......

我突然有点着急,把闺女招过来给她看这篇没有完稿的文章,还没有开口呢,闺女抢着说:

“您老人家放心,我会认真画画儿,争取以后给你们买个乡下的小别墅,带阁楼的。把你们的东西都放得好好滴!爷爷有回忆录、几枚抗日纪念勋章证书、1940年的老照片、1940年代的美国蝴蝶牌口琴那些是最重要滴;奶奶就留下一方1950年代的结婚纪念绸巾和瓷盘;您和老妈的日记、影集、情书、作品剪贴簿、小学初中毕业证、您收藏的电话卡、茶壶就好多.....还有我儿时的涂鸦和日记,我都会好好收起来的,绝对不会丢掉!”

哎呀,有女如此,夫复何求?我拍着沙发扶手开心死了!

“闺女,零花钱够不够?”

“还有您的初恋给您写的小纸条!”闺女嬉皮笑脸地补充。

“咳咳!这你都知道?”

“我初一暑假找小说看就把家里的东西翻了个底朝天!”

我很庆幸自己有一个懂我的女儿,你呢?

衷心希望更多的朋友关注这个问题。

衷心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像我闺女那样看待父辈乃至祖辈过往的人生经历和那些饱含我们喜悦及哀愁的点滴收藏!

--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曲父亲写的散文诗,唱哭了整整一代人
《父亲写的散文诗》,不动声色的催人泪下!
听完这首歌,一刹那泪奔,感觉就此过完了一生
女儿日记
听《父亲写的散文诗》
《父亲写的散文诗》为什么能够催人泪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