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火场逃生,湿毛巾捂住口鼻是错误的?

  火灾中,物体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烟雾,这种烟雾根据燃烧物材质和房屋装修的不同,成分非常复杂、差异很大,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热能、气溶胶、和形形色色的毒性成分。因此,真正在火灾中被烧死的人是很少的,90%的遇难者都是先被滚滚的浓烟呛晕,导致呼吸困难窒息而死,或者是晕倒后再被火烧死。



  所以在火灾逃生的时候,需要弯下腰用湿毛巾或者湿口罩捂住鼻子,迅速冲出火场。这是一个从幼儿园小朋友到社会上所有人的共识,也是写入高等院校消防专业教材的内容。应该说,绝大多数人对此都是没有疑问的。




  但是还真有人喜欢钻研的人对此展开质疑,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分析,认为火场逃生采用打湿的毛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是错误的!(见2015年4月15日《鲁北晚报》)




  该文章的主要观点认为:其实湿毛巾过滤不到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的分子量是28,而氧气的分子量是32,所以如果能过滤了一氧化碳,更大分子量的氧气也过滤掉了。所以,要么不起作用,要么自己把自己窒息了!




  粗一看,说的确实有点道理啊:32的分子量确实比28的分子量要大一些,既然能拦得住28的小个头,怎么会放过32的大个头呢?




  其实,这完全是不懂化学的人在装×!这种说法混淆了过滤的概念:要知道不管是28还是32甚至3万的分子量,对于纱布的空隙来说,就好比一米大的网孔去过滤芝麻和小米,根本就拦不住,最多就是粘在网绳上一点点,至于芝麻大还是小米大,这个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不信,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口罩的网孔直径和分子量大小的关系。


  这种情况下,芝麻大还是小米大,有意义吗?




  以能过滤PM2.5微细颗粒物的N95口罩为例,孔径约30μm(微米)左右。而一氧化碳的分子CO直径0.376nm(纳米),氧气的分子O2直径约为0.346nm,二氧化碳的分子CO2直径约为0.33nm。


  根据1μm=1000nm的换算关系,我们来计算一下,口罩的孔径是30000nm大小,也就是3万纳米。而不管是一氧化碳还是氧气,都只有不到0.4纳米。这好比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网孔去阻拦一个球!你还在乎这个球到底是足球还是篮球吗?


  电镜下的口罩空隙图片:数万个分子都可以并排从一个空隙自由出入




  更何况,请看清楚,氧气分子的直径是0.346nm,而一氧化碳分子的直径反而是0.376nm,而分子量更大的二氧化碳,直径约为0.33nm,反而最小。分子量的大小并不代表分子直径的大小,分子世界也并非都是匀称身材,也是有高矮胖瘦的!




  其实,湿布过滤的主要对象是影响呼吸的炙热烟尘、气溶胶、和燃烧产生的可溶性毒气,笼统地说是防止吸入性烧伤,而不是一氧化碳中毒!有试验表明, 8折的湿毛巾只能滤掉(实际是吸附)不到20%的一氧化碳,效果确实不理想。但是如果不用湿毛巾,就会有大量的烟尘颗粒物和炙热的高温气体灼伤呼吸道、吸入肺部,沉积在肺泡上,就算是这些热空气里没有一氧化碳,也会因此导致失去呼吸功能而失去生命。




  还有一篇来自360doc的文章说,湿毛巾在浓烟中遇热会产生水蒸气,当你捂住口鼻,就会让自己吸入高温的水蒸气,造成严重的灼伤!


  听起来真的好吓人,但是这种脑残的说法就没有反过来想一下:你既然捂住都会吸入高温水蒸气,那不捂住难道吸入的就是低温冷空气了吗?这是什么逻辑?阻挡一层总比不阻挡的好,有水过滤一道总比没有水过滤一道温度要降低很多。更何况水在这里起到的是粘滞吸附作用,不仅阻隔了高温炙热空气,也吸附了一定数量的有毒气体。




  该文章还说,火场低姿势逃生,指的不是弯腰,而是要匍匐前进,当你手拿湿毛巾捂住口鼻,该如何匍匐前进呢?我想问一句:谁告诉你火场逃生一定是匍匐前进?逃离火场争分夺秒,只要条件许可,能跑多快跑多快,人家快步如飞跑掉了,你还在那里蜗牛匍匐,找死啊?除非是浓烟密布把人呛咳的无法忍受,绝对都不需要什么匍匐前进!




  这篇文章还有很多诸如只保护口鼻不保护身体没啥用之类的论调,实在是不值得一辩。


  所以,万一遭遇火灾,千万不要被这种自以为是的半瓶子醋误导,还是要尽量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


  那么,是湿毛巾到底多少层为好?


  试验证明,毛巾的折叠层数越多除烟效果越好,一般建议以8层为限,打湿后再拧干的除烟率约为60%。层数越多、含水量越大,除烟率也越大;但是透气阻力也会增大,会造成呼吸困难。所以,含水量不能太高,一定要拧干。




  当然,毕竟湿毛巾只是一种临时无奈的替代品,真正有效防护火灾烟毒的还是下面这种专业装备:火灾逃生口罩和消防逃生面罩。前者是一种带有透明眼罩的口罩,并且在包装中带有一小包水,紧急时刻将水包打破挤在口罩上。后者是一种更加专业的放高温防烟毒的装备,使用前撕开真空包装戴在头上即可。




  最后,请看国家应急广播推荐的


  日本国民应急科普教育短片:火场烟雾逃生



  火灾脱险逃生应紧急采取的措施有:


  1、沉着冷静:根据火势实情选择最佳的自救方案,千成不要慌乱。凡火灾幸存者大多方寸,不大呼大叫,而是根据火势、房型冷静而又迅速地选择最佳自救方案,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


  2、防烟堵火:这是非常关键的,当火势尚未蔓延到房间内时,紧闭门窗、堵塞孔隙,防止烟火窜入。若发现门、墙发热,说明大火逼近,这时千万不要开窗、开门,可以用浸湿的棉被等堵封,并不断浇水,同时用折成8层的湿毛巾捂住嘴、鼻,一时找不到湿毛巾可以用其他棉织物替代。另外,应低首俯身,贴近地面,设法离开火场,以避开处于空气上方的毒烟。


  3、设法脱离险境:底层的居民自然应夺门而出。楼上的住户若楼道火势不大或没有坍塌危险时,可裹上浸湿了的毯子、非塑制的雨衣等,快速冲下楼梯。若楼道被大火封住而无法通过,可顺墙排水管下滑或利用绳子缘阳台逐层跳下。


  4、尽快显示求救信号:发生火灾,呼叫往往不易被发现,可以用竹竿撑起鲜明衣物,不断摇晃,红色最好,黄色、白色也可以,或打手电或不断向窗外掷不易伤人的衣服等软物品,或敲击面盆、锅、碗等。


  5、切不可因贪恋钱财而贻误脱险时机。


作者介绍

  榕嘉 乐山应急管理学会,学术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国家紧急救助员培训师。


  注:本文中观点为消防百事通投稿网友之观点。火场求生或逃生应根据实际房屋建筑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投稿需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识】你的逃生知识“过时”了吗?
警惕火场第一杀手
火灾中用湿毛巾捂口鼻逃生是错的?事实是这样的
惊呆!火场逃生“湿毛巾捂口鼻”过时了,网友:被误导了好多年!
遇到火灾千万不要用湿毛巾逃生,这样反而会害了自己……
火灾时——湿毛巾捂口鼻逃生,你死定了!转发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