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了这部片 你才能真正看懂《我的前半生》

近期大热的国产剧,除了「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就得数「我的前半生」了。

此剧改编自著名女作家、倪匡妹妹亦舒(倪亦舒)的同名原著小说。

“不读亦舒终身误,一读亦舒误终身。”亦舒的书迷们都半开玩笑又语带亲切地称她为“师太”。

然而,在这部剧“是否尊重原著”、“是否打着亦舒旗号反亦舒”这些问题上,大家争议很大,尤其是“师太”书迷,反应尤为激烈。

大妈波浪卷,配以红绿灯一样的鲜艳着装,这真的是亦舒笔下的女人?

亦舒借用了末代皇帝溥仪那本著名的《我的前半生》书名,男女主角名字又借用了鲁迅短篇小说《伤逝》里的子君和涓生。

亦舒一方面在致敬《伤逝》,另一方面也在写新时代下子君和涓生的故事。

所以,要想真正读懂《我的前半生》,先读懂《伤逝》必不可少。

1981年,第三代导演水华将鲁迅先生的原著搬上银幕。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部经典老片——

《伤逝》

子君与涓生是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他们追求婚姻自由,不顾家人反对为爱走到一起。

以叔父为代表的子君家人对她恶言冷语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子君坚决地对涓生说。她是中国的娜拉,誓要逃离封建传统这个“玩偶之家”。

子君看易卜生的话剧《玩偶之家》看得入神,迟迟不愿离去

他们是那么心心相印。

涓生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子君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

终于,涓生学着电影里的样子,单膝跪地含泪握着她的手,向她告白:

子君起身,画面一闪,迅速切到了花鸟的场景。

多么经典的隐喻蒙太奇手法呀!

隐喻蒙太奇需慎用,应与叙述有机结合避免牵强,此处便接上了二人游园的镜头,完美融合

所有爱情的起初总是美好的。

他们一起找房子,虽然多有不合适,也常遭旁人白眼,但子君总能“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

她还会摘下自己的首饰拿去变卖,只为共同置办起他们的小窝。

“这个家是咱们俩的。”

然而,同居后的两人幸福日子没过多久,生活的困苦逐渐将爱情消磨。

一心守着涓生、围锅灶台的子君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

她喂鸡养狗,与邻居的小官太太暗斗,不再充满热情,不再无畏,反倒变得有些怯弱。

子君给养的狗起名阿随

两人的交流越来越少,曾经那些探讨、争论、和解,早已成了模糊的回忆。

该来的还是来了。涓生丢了工作,经济来源猛然切断,他们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困窘之中。

幸好,涓生还可做些抄写、教读、译书。

他在家里工作,却慢慢发现留给自己的饭食总是少得可怜,比鸡多、比狗少。

“吃我残饭的便只有油鸡们……我在这里的位置,不过是叭儿狗和油鸡之间。”

涓生反复给《自由之友》总编辑写信,他的小品文也登出了,然后收到的“稿费”,却是两张书券。

所有的饿,又白挨了。

子君的脸上整日写满死寂冰冷,涓生发现,自己已经不爱她了。他整日逃避,躲在外面的图书馆无聊度日。

在幻想中,他越发觉得,只要离开子君,自己便能迎来新的希望。而子君只知拽着自己衣角,最终只会一同灭亡。

他觉得与子君的爱让自己忘了“人生要义”,而这第一要义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终于,涓生挣扎着说出了真心话,他们的感情竟也走到这一步。

涓生还自欺欺人地对为爱放弃一切的子君说:你可以毫无顾虑地勇往直前了

子君被父亲接走,“重获自由”的涓生没有迎来新的希望,却深感无尽空虚。

当从一位久不问候的世交那里得知子君离世的消息,留给涓生的只有无尽的悔恨与悲哀。

“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

水华作为老一代导演,在刚刚改革开放的那个年代,他对经典名著的改编不得不说还是非常严谨、甚或有些刻板的。

电影《伤逝》几乎完整还原了小说的语言风格:文学性强,对白极少,以内心独白为主。

这就要求演员更多采用沉郁内敛的表演方式,而分寸感的拿捏此时便显得尤为重要。

影片全程主要表现涓生的内心活动,王心刚大多通过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传递涓生丰富的心理变化过程,十分到位;

涓生在图书馆“大彻大悟”,王心刚的眼神在不安地来回跳动

饰演子君的林盈虽不是科班出身,但从小优良的家庭教育背景,赋予她优雅大方的气质,很符合子君人设。

林盈1943年出生于北京,父母都是燕京大学的老师,目前定居多伦多

片中只露了一面的那位世交,由表演艺术家黄宗洛老先生饰演。

《西游记续集》里那位铜台府刺史,生动有趣,你一定记得,那也是他老人家。

《伤逝》是一出爱情悲剧,这出悲剧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涓生未能意识到子君为爱全部的付出,只想着拜托压抑困窘的生活,追求“新的希望”。然而这新的希望如何迈出第一步,在他心中却模模糊糊。

用现在人们喜欢用的一个简单粗暴的词,是为“渣男”。

他对子君说:“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可是涓生你做到了吗?

子君执着于爱,以为组成了小家庭,便得到了整个世界。她不再进步,只“关心粮食和蔬菜”,甚至陷于邻居之间的明争暗斗。

子君的无畏消失了,她虽逃出了传统束缚的“玩偶之家”,却走进了自我束缚的另一个“玩偶之家”。

当然,恶劣的社会环境也是罪魁祸首之一。底层知识分子遭受压迫,有人冷嘲热讽、有人断其口粮,正如涓生所言:

没有生活,爱如何附丽?

重要的是,涓生和子君都是受新思潮影响、追求个性解放的新青年,然而他们却耽于追求个人自由,并没能建立更大格局,所以才无法实现真正的解放。

只有走出小家庭,实现根本的社会变革,才是涓生和子君乃至中国人“新的生路”。

早在1923年底,鲁迅就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指出:妇女要解放应该用“剧烈的战斗”去争取经济权,“如果经济制度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

《伤逝》成篇于1925年10月21日,无疑,这部短篇小说倾注了鲁迅那些年对变革社会制度的思考。

《我的前半生》1982年在香港出版,写的是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下的都市女性困惑,虽然没有《伤逝》那样深刻的社会思考,但在关于女性解放这一点上,亦舒却是与鲁迅一脉相承的。

亦舒笔下的子君,从对待感情单纯天真、有教养有品位,到经历婚姻变故,逐渐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完成的是从良家妇女到独立女性的转变。

《我的前半生》里,不会发嗲撒娇被认为是丈夫抛弃子君的原因。女儿指责子君,“总不见你跟爸爸撒撒娇,发发嗲。”

子君说:“我不懂这些,我是良家妇女,自问掷地有金石之声。”

也就是说,正是因子君本是良家妇女,才有可能醒悟后成为独立女性。

反观电视剧中的子君呢?

这样一个在外傲慢、在家发嗲的庸俗泼妇,她的发展轨迹只能是婚姻破裂后抢闺蜜男友,直至重新找回优越感。

亦舒原著中,子君一开始依靠涓生生活,离婚后她的精神支柱又变成唐晶,唐晶在结婚移民之前,最后一次跟子君谈心:

“子君,你的毛病是永远少不了一个扶持你的人。涓生走掉,你抓住我,现在我要走,你同样伤心。你并不需要我们,你看你现在多独立,你要不断地告诉自己:子君,我不需拐杖,子君,我不需要他们。”

是的,这就是“做人最要紧的是姿态好看”,这才是真正的独立。

这样的姿态可一点也不好看

而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却改编得充满世俗气与铜臭味,这无疑迎合了当下浮躁且功利的社会心态——独立不重要,感到优越才最重要。

于连明白,编剧可能是想让这个子君前后反差更强烈,显得更有“人物弧光”。

可我不禁想到了「一步之遥」中马走日那句台词:“她是个体面的人,是个要强的人,你们不能这么对待她。”

子君没了体面,这样的人物弧光,我们不要也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我的前半生》是首歌, 亦舒最想唱给谁听
激萌话题|聊聊这个月霸占你们谈资的那些戏(电视剧版)
文章
《我的前半生》引起热议,在于缝合了女性焦虑的各种话题
娜拉或子君们出走之后,不过是换一扇门再回来?
【阅读悦读丨影评】郑淑婵《新时代的娜拉出走之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