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侵入式教养:请不要心理控制您的孩子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各种丰富的信息,享受数字生活的便利。

这不仅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自我意识。

其结果之一便是,人们越来越注重反思自己的工作、生活、家庭,尤其是不断被热议的、爱恨交织的“原生家庭”。

“我都是为你好”“我养你这么大,你居然如此不听话”……诸如此类的开场白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

从父母的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在各路“开蒙”软文的洗礼下纷纷“觉醒”,回想起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种种,他们或哀怨、或愤怒、或无助、或抑郁。

然而,这一切对于“与过去和解,放手拥抱未来”并没有什么大的用处。

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书名《侵入式教养:关于父母心理控制如何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它不仅仅是因为它涉及热门话题,涉及许多人,尤其是“80 后”“90 后”“00 后”的切身感受,更因为这是一本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合集——它非思辨,更非情感宣泄。

理性的研究能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一容易让人情绪化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界针对亲子关系,尤其是父母与儿童、青少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丰富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对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解、阐述和分类;

(2)弄清楚父母的行为与儿童及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社交发展、情绪和行为发展的类型及模式之间是否相关,相关程度如何。

在 1990 年以前,心理学家们并没有对“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进行区分。但是后来,在进行了许多新的研究后,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对这两类控制进行了清晰的区分:

看起来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不利的,如导致青少年“心理自主”的缺失,而行为控制对青少年的影响是积极的,如对其做出“硬性要求”。

没有行为控制,青少年就得不到充分的引导和监督,后果就是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暴露于危险之中,或者可能受到一系列危险的诱惑,尤其是在当今社会。

相反,太多的心理控制可能使得青少年产生依赖性,会妨碍其心理能力和自我引导的发展。

这段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反抗父母的控制,似乎只要是他们施加的影响,我们一概定义为“控制”从而加以排斥。

很明显,这种做法是非理性的、错误的、不科学的。

也许我们真正应该反抗和抵制的,是来自父母的心理控制,甚至可以说是他们所有的心理控制——本书作者明确指出,在他所研究的每一种文化中,心理控制对青少年发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效应。

心理控制被认为是侵犯了“儿童这个人”,侵犯了儿童自我发现的机会,使得儿童难以将自身与父母区别开,侵犯了儿童的个性化发展,侵犯了儿童的心理能力和自我引导,侵犯了儿童的自我认同、效能感、价值感。

虽然这本书看起来像一本学术著作,但却不会让读者感到晦涩难懂,因为书中讲述的都是我们经历过、听闻过的事情。

例如父母进行心理控制的策略:引导产生内疚感、撤回关爱、令孩子产生无用感……

心理控制通过哪些途径影响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还有哪些因素会在其中起着中介和调节作用,本书涉及的各项研究会为你一一道来。

这些研究透过种种(日常)现象,为我们揭示了心理控制的本质,能够让我们在哀伤童年的同时,进行进一步的理性思考:如何在知其然的基础上与自己和解、与父母和解,不让下一代再经受这样的伤痛?

这本书适合所有对亲子关系、原生家庭感兴趣的人,不管你是作为父母,还是作为孩子来阅读这本书,相信都会有所收获。

此外,这本书也适合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者阅读。研究者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研究设计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书中找到未来研究的切入点。

来源:《侵入式教养》译者序,作者:张海卿、梁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催泪控诉父母,别让手机抓走孩子最爱的你
父母的心理控制会让子女产生各种问题行为,增加考试焦虑
事无巨细“高控制”易致孩子“心伤”
专家提醒:儿童心理健康有十点需要格外注意
童年性游戏 成年男女的心坎
那些让人烦躁不堪又难以摆脱的心理控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