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柑橘农场的转型三变 怎么转由市场说了算

  一些受冻的椪柑树发出了新枝和嫩芽,5月11日,记者行走在龙游县湖镇镇上下范村,道路两边的连片橘园一片新绿。

  “这是我们合作社的橘园,虽然遭遇了严重的冻害,但村民勤于管理,生长、恢复情况不错。”龙游宜靓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江宜介绍,这几年,他每年要销售四五千吨的柑橘,“我种、贩销柑橘20多年了,能一步步做大,靠的是转型。”

  从贩销柑橘起家,到成立合作社,再到办起家庭农场,朱江宜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个是从单打独斗到抱团经营。”朱江宜告诉记者,以前是一个人单干,通过火车把本村的柑橘贩卖到东北,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

  到了2009年,他牵头成立龙游金秋红柑橘专业合作社,迈向了抱团经营之路。目前,合作社已有1500亩的柑橘核心基地,联结基地3200亩。“抱团经营好处明显,我已经与本村、周边村庄100多户农户形成了多年的互信关系,农户种橘不愁销路,我每年也有500万斤的柑橘来源。”

  近几年,朱江宜不仅把衢州柑橘销往国内市场,还把柑橘卖到东南亚。他说,行情最好的是2013年,赚了几百万。而去年,柑橘价格低迷,讲诚信的朱江宜还是以每公斤1.7元的保护价收购了社员的柑橘,“农户种橘没亏本,我却亏本100多万元。”

  “2013年我办起了农场。”这是朱江宜的第二个转变:有了自己的农场,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他在上下范村流转了200亩土地,办起宜靓家庭农场。“有了自己的柑橘基地,更要抓住柑橘转型的大好时机,打出自己的品牌。”

  在农场,记者看到一个连栋大棚里的柑橘新品种长势良好,一株株的树上已经结了不少果实。“这个大棚的面积有10亩,种的是爱媛、春香、春见、沃柑等新品种。”朱江宜介绍,搭建大棚种橘,目的是进行新品种与椪柑的对比实验,只要适应本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就会推广栽培。这是他第三个转变:通过实践,他开始栽培柑橘新品种,并初见效益。

  “柑橘新品种的栽培与经济效益,由市场说了算。”总结多年的经验,今年,朱江宜计划通过土地流转再承包200亩地,“我这一万株‘由良’小苗能种100亩,其余的再种些别的柑橘品种。”他分析说,柑橘产业的转型,关键是要以市场为导向,种些消费者喜欢的柑橘,就能“转”出新路来。(衢州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柑橘优新品种】 适合设施大棚栽培的柑橘品种:‘沃柑’Orri
红色传承铸初心,乡村振兴排头兵
61岁创业,如皋老农的百万生意经!
【柑橘优新品种】春香 Haruka
一种上千亩,4年前她为什么会看中这个柑橘新品种?
黄瓜新品种的大棚栽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