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家专访 | 申屠献忠:我为什么选择加入华测?


放弃了国外高管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加入成长中的民营企业;

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希冀将多年国际管理经验引入中国;

具有全局战略思维,将培养国际化人才视为己任;

......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促使他职业生涯发生巨大转变?他的到来又将给整个行业及企业带来哪些变化?


他,就是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申屠献忠。


与申屠献忠先生相识多年,与前几次采访不同,这次他的身份发生巨大转变:他从国际检测认证机构SGS的高管,变为国内第一家民营上市检测机构——华测检测的总裁。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的驱动力是什么?他将为华测和TIC行业带来哪些新气象?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申屠献忠。

“两个服务”:回国动因


申屠献忠的经历在TIC业界无人不知,早已成为一个励志传奇。上世纪90年代,申屠献忠加入SGS,当时SGS中国只有3个人,他从基层的检验员开始,逐步做到业务主管、分公司经理、战略客户经理、消费品运营经理和总监、中国区执行总裁、中国区总裁,期间兼任消费品和工业服务多个全球副总职位,直至SGS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长居瑞士。这期间他经历了不同领域的历练,培养了战略思维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管理经验,为SGS的全球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样一位行业领袖,为何会转身回国?从外企“跳槽”到民企?业界各种揣测不绝。当问到申屠献忠原因时,他深思片刻,说,“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追求理想,服务中国的检测认证行业。世界上市场容量大的国家都已培育出全球性的检测认证机构,中国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市场容量已超过全世界的1/10,一定有机会培育出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检测认证机构,像我这样很早进入中国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的人,有责任带领中国的机构,通过战略性海外并购朝这方向努力,这是我回国来华测的初衷之一。我相信,5~10年后,中国会出现几家全球性国际检测认证机构。二是服务市场。SGS是一家在苏黎世上市的机构,大家在中国,不容易买SGS股票,而华测是中国本土首家上市的民营检测公司,如果大家信任华测、持有华测股票,我就可以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申屠献忠带着他的“两个服务”理念加入华测。尽管他行事作风低调,但这一举动在业界仍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不仅是检测认证行业,证券、基金、投资公司等也都在关注他回国后的一举一动。当谈及来到华测的过程时,他这样说,“我负责的全球业务线去年营业额增长12.7%,利润占整个SGS集团的25.5%,表现非常不错。我从SGS集团辞职加入华测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这些年,华测董事长万峰一直诚意邀请我,我觉得华测是个很好的平台,现在各方面时机成熟了,于是我回来了。我来华测是带着职业理想——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做出让国人骄傲的全球性检测认证机构,希望将我的经验和理想付诸于实践,提升运营效率,带领华测走向国际。”

 申屠献忠的勇气不仅来源于职业生涯的转变,也来源于他近知天命的年纪仍有从“零”开始、推倒重来的勇气。与多年前采访时相比,他的这份执着与自信,丝毫没有改变。申屠献忠仍是一个有激情的“年轻人”,“有些人认为,我到了这个年纪,做到了国际机构的核心管理层非常不易,应该可以安享余生。但是我觉得来到华测,把理想实现,对我的人生意义更大”。

稳中有进:开启战略新气象


曾作为国际机构资深高管的申屠献忠如何看待国内外TIC行业发展状况?申屠献忠认为,国际TIC行业发展时间长,比较成熟,商业化程度高,投资机构关注性很高,不少国际TIC机构都是通过战略并购扩张到不同领域、地区和国家,成为综合性的国际检测认证机构。我国TIC行业发展时间短,成长很快,市场容量已超过全球1/10,大部分机构专注在少数领域,综合性机构不多,其中主要原因是战略并购比较困难,稍微做得好一些的公司都想着自己上市或者期望很高的估值,有的甚至急功近利。其实做企业要有好的心态,不断培养和加强竞争力,才能一步步把企业做大做强,上市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华测作为国内首家上市检测机构,是中国民营检测企业崛起的标志。申屠献忠回国已近半年,作为华测新舵手,他着手做了哪些工作,带来了哪些新气象,这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申屠献忠全面地分析了华测现在面临的宏观和微观环境,“TIC行业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产业发展息息相关,中国TIC行业发展很快,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电力、高铁、石化等)逐步完善,消费的增长,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等紧密相关。检测认证虽然可以说是一个行业,但其实它涉及全部产业领域。中国TIC行业市场容量已超过2500亿,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开始创业,进入这一领域”。华测能取得今天的成功,申屠献忠认为是抓住了两个机会。“一是发展RoHS业务。华测RoHS业务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 华测起步阶段从RoHS业务上赚到的第一桶金支撑起其他方面的投资和发展。第二是创业板上市。华测创业几年后就上市,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抓住TIC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检测认证机构”。

“企业规模小时,要靠不断抓住机会去增长,但成长到一定规模后,一定要进行战略规划,除了知道什么要做外,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不能做,该放弃,要有所选择。我认为华测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一阶段,这也是我将要在华测做的事。”说到这里,申屠献忠开启了对华测蓝图的描述,“国际大型检测机构通常以并购的形式来扩张业务版块和区域,成为全球性的机构,华测要通过战略性海外并购,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检测认证机构”。

申屠献忠的华测变革从他任职后的第一个月就开始发力,他提出“有质量的增长”这一概念,目标就是有效投资、提升效率,对资产运营、人员配置等进行全方位考核,预测投入产出比,提高人均产值,降低运营成本。截止到目前,申屠献忠采取了三方面举措,“一是调整组织架构,针对管理现状和未来的战略需求,进一步优化和充分发挥现有矩阵式架构的作用,提升管理效率。二是深化现有考核机制,将以利润为核心的考核思路推广到全员,实现全员绩效考核与利润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三是进行战略规划,梳理产品线,充分考虑现有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战略选择;对投资回报率进行分析,并且和预算、考核挂钩。”

改革必然引起阵痛,但申屠献忠认为,阵痛只是暂时的,长远来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管理层已经达成共识,前面提到的这些改革我们已经在开始进行了”。

走出国门需要国际化人才


国内外检测认证机构发展模式不同,国际经验本土化是行业一直存在的难点。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有多年外企工作经验的申屠献忠,对此也有深刻的思考和认知,“国外检测认证机构发展的市场环境、文化背景等与国内不同,因此国际经验本土化也面临着重重考验。从国内走向国际市场,国际化管理人才和优秀团队最为关键。我们需要吸引和培养能带领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人才,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

那么优秀的国际化管理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申屠献忠说:“如果是带领团队的国际化管理人才,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诚信、专业等素养外,更需要国际眼光、经验和战略思维能力。我曾在SGS做了8年的人才库(类似内部MBA)培训,帮助中高层管理人员提升综合管理能力。明年,我也将在华测推行类似的人才培养计划。”

谈到这里,申屠献忠动情地说,“我第一次参加华测管理委员会时就说,要想把公司做好,做到可持续增长,最重要的是帮助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成长,让他们知道怎样有章法地去打仗。做企业要用长板理论,但培养管理人员要帮他们补短板,培养他们的综合管理能力。我希望看到企业成长,但更希望看到员工不断成长,只有员工成长才能让企业持续发展”。停顿一下,他又补充道,“如果能带领华测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检测认证机构,培养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综合性管理人才,我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在做让人生更有意义的事情”。

有方向  也有胸襟


采访过程中,申屠献忠的激情和抱负始终感染着我。正如同他在生活中,是一个热爱运动,积极向上的人。他认为,运动带来的活力可以很好地调节事业和生活的平衡。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他说,“未来5~10年,我国检测机构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优胜劣汰不可避免,同时也会催生出全球性的检测认证机构。战略选择和有效整合会成为企业能否持续经营或做大做强的关键。中小企业应根据市场和自身情况,做好战略选择(业务板块、发展区域)或战略性地选择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整合后的协同效应、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已形成一定规模、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应寻找合适的管理人才,积极部署和开拓国际市场和客户,并通过战略性海外并购,成为有竞争力的国际检测机构。中国市场容量已占全球10%以上,未来一定会成长出几家有竞争力的国际检测机构,希望政府鼓励有条件和能力的企业走国际化的道路。”

那么未来华测又将在哪些方向发力?申屠献忠给出了八个方向:“环境,食品,消费品(通过海外战略并购争取进入海外主流零售商和品牌商名录),电子科技,交通(包括汽车、轨道交通和航空等),医学和医药,工程领域(包括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咨询等方面),计量等。总之,我们现在面临的机会很多。我们将集中优势资源进行下一步发展。”

当问到TIC行业资本介入的现象时,申屠献忠是这样认为的,“国际上有很多资本投资或控股TIC机构并帮助他们通过内部提升和并购迅速做大做强的案例,我觉得国内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利用好资本的力量,更好更快地提升竞争力,在未来不可避免的优胜劣汰市场中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或脱颖而出”。

采访临近尾声,和申屠先生又一次聊到了对华测的希冀,他非常笃定地说:“我希望通过战略性海外并购的方式,把华测检测打造成为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有竞争力的国际检测认证机构。现在中国已经有这方面的人才和合适时机,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我相信,未来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有成就感的事。”

本文选自

《质量与认证》杂志2018年12月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检验检测高级人才缺口大,如何破局?
十年十倍!闷声发财的优质赛道!
大牛股华测检测:国内第三方检测龙头的生意有多诱人?
民营检测机构春天来了吗?发展空间可能没有预期那么大
长期孕育成长牛股的第三方检测行业,近两年被国内外大资金爆买!
战略新兴产业迎新秀,第三方检测行业中的大生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