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习安般的时候,心念应该专注的呼吸区域

文字由小编整理,经审法尊者校稿。



安般证禅

  

安那般那念,梵文:ānāpāna-smṛti;巴利:ānāpāna-sati

    

汉音译为阿那般那观、念阿那般那、阿那波那、念阿般。

    

汉义译为入出息念、入出息观、数息观、安般守意(意即:以观察呼吸作为修习培养禅那的方法)。

  

而按原字拆解:

   

- āna为持来,apāna为持去;

- ānaapāna对应pāṇa(气息),则为进入和离开身体状态的入息(assāsa)和出息(passāsa)。

- sati是念,含有忆念、记忆、正念、念住、或觉知、观察、深切注意……等诸多意涵。

- ānāpānasati=觉知当下此刻的入息与出息。


ㄧ、安般证禅——首部曲


1)心念专注呼吸区


禅修者入座就位,调整好姿势后,轻轻闭上眼睛,把心念专注在呼吸区域。


心念,是当闭上眼睛,五门(注1)不再使用,唯独意门(注2)专注在呼吸区域的时候,此时可以说是心念。


注1:五门:眼、耳、鼻、舌、身;


注2:意门的作用除了专注之外,也会有杂想,这两种情况都属于意门;


呼吸区是指,鼻孔下方或鼻孔周围,感觉到呼吸从身体出与入的区域。


当禅修者设定好呼吸区,差不多在鼻孔下方或是周围,知道呼吸入(经过这个区域)、知道呼吸出(气流经过这个区域);每回的入息-出息-入息-出息-……都觉知气流经过这个区域。而当心念专注在这个区域,感知气流正流经区域时的状态,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触点


触点在一些指导中,会被形容是专注在人中、或是鼻头、鼻尖、上嘴唇的地方,禅修者易误解,认为专注呼吸经过人中这些人体位置;实际上,触点是指呼吸经过我们所设定的区域,而这个区域是在鼻孔的下方或是鼻孔的周围,知道呼吸的入-出-入-出,如同下图所示。



这个圆圈所示位置也就是设定的区域,并不是说需要设定成圆圈,只是为了方便,而用圆圈标识。


触点是心念感知呼吸经过这个区域,事实上用触区一词会更贴切,因为是呼吸所经过的区域。


禅修者可能会遇到的状况


禅修者在专注呼吸的时候,常常会有以下几个状况:


1.1 眼压升高,面目僵硬,鼻头紧张


有些禅修者闭上眼睛专注呼吸的时候,会感觉鼻头很紧,或者面部很僵硬,整个人都紧紧的,这是因为禅修者用眼睛使力地去“盯看”这个区域了。


用眼去看,这个是安般禅修中的一个忌讳,一般是禅修者求好心切,尽管闭上了眼睛,但仍然用眼睛锁定区域,结果就是,练习到一半会觉得很僵硬,这是因为错用眼睛去专注,而非用心念专注。


关于这部分要怎么调整呢?


经常说,要用心念,用心去专注,但怎样用心专注呢?


这边教一个简单的方法,大家可以尝试:


(等一下给的指令,请不要刻意去触碰或摆动,只是知道就好)


1)我们先闭上眼睛后,请禅修者试着感觉自己左脚拇指在哪里?

2)如果可以的话,再感觉下,你的右边耳朵在哪里?(不需要睁开眼睛,而只是用心去感觉那个位置)

3)我们再试试看,感觉背部的脊椎,任何一段都可以,感觉脊椎在哪里?


闭上眼睛,可以感觉到在哪个位置,这就是所谓用心去专注。在这里用一个不太准确但传神的词语,就是“心眼”,来表达用意门去专注的状况。


如果可以感觉到刚才所练习的,用“心眼”去感知无论是脚拇指,或是耳朵、脊椎的位置,而不是用眼睛看到,那么请将这个“心眼”专注在鼻孔下方或是鼻孔周围,用心去感觉这个位置,感知到之后,请将心锁定在此处,知道自然地呼吸,自然的入息-出息-入息-出息。


以上就是关于找到心念的练习。


1.2 修入出息的时候,发现呼吸变得不顺畅,下座后发现气虚胸闷


还会有一个状况,就是在禅修者修入出息的时候,反而会感觉呼吸变得不顺畅,或者是下座的时候,觉得气虚或者胸闷,基本上是因为,禅修者在控制呼吸;


当控制呼吸,而不是专注在自然呼吸的时候,我们的呼吸就会变得不顺畅、不自然。


如何调整,可以不去控制呼吸呢?


这里借用一个在《清净道论》中提到比喻,就好像有人在锯木,锯子会一前一后地拉扯,当锯木者知道锯齿和木头接触的位置,而不去理会木头往前往后往上往下的方向,只是知道锯齿和木头接触、摩擦的地方,这个就是专注区域,就是所谓的触点;


呼吸就好像是刀子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当呼吸经过这个区域,就好像锯齿锯在木头的接触点,然后只是锁定在这个地方。


呼吸变得不顺畅,是因为心跟着锯子一前一后,只会弄得头昏眼花。


“譬如(伐倒)置于平地上的树木,那人用锯去截断它,他只起念(注意)在触木的锯齿,不于来去的锯齿而作意,但不是不知其来去的锯齿,亦知截的精勤,与成就(截的)加行及得殊胜(的制品)。如是(出入息的)近结相(即鼻端或上唇)如倒在平地的树木。出入息如锯齿,而比丘仅于鼻端或口相起念而坐,不于来去的出息入息而作意,但不是不知其来去的出入息,亦知(安般念的)精勤与成就其加行,及得其殊胜,即譬如那人仅起念(注意)于触木的锯齿,不于来去的锯齿而作意,但不是不知其来去的锯齿,亦知精勤与成就加行,及得殊胜。”

——《清净道论》


1.3 下座后感觉胸闷或者气虚


有些禅修者修入出息,会感觉到胸闷气虚,这是源于每次呼吸,虽然有专注在区域,但是会跟着呼吸进入体内,或是跟着呼吸出去;


当禅修者长时间的关注呼吸进入体内,结果就会感觉到胸闷、胸胀、闷闷地;


当禅修者长时间的关注呼吸跑到哪里,下座之后就会感觉到气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出入息的基本要点
静静的闭上眼睛唱着这首《太想念》感觉真好
奇妙!3D视频闭上一只眼睛观看,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推杆练习时闭眼
一曲好听的音乐《默》闭上眼睛听,有一种坠入深海的感觉
安般念的核心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