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坐行功歌诀

王道荃老师介绍太极养生文化



在练功的过程当中,我们很多同学,都有一些不同的练功感受,有的同学练到一定程度,就不知道自己练得对?还是错?


触感


在这种情况下,我跟大家总结一下,练功的时候有几种触感。这些都是正常的范围,之前跟大家提过了。

有胀麻感、痛痒感、轻重感、凉热感、大小感、

其实都是在正常的范围,这种大的感觉是什么呢?

就是在我们练习内功的时候,有的时候感觉身体一下向外膨大,这个就是因为通过入静,使得真气贯通,毛细血管向外扩张。

这个时候出现气血充实身体的各部分脏器、皮肤腠理,但脏器和皮肤腠理形成气血充实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向外膨开的感觉,所以这种触感让我们感觉身体向外膨胀。这个是一个好现象。

说明我们的气血能够向外张开,是一种外散的相,内气足才能够向外发散,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害怕,这种向外张大的感觉。

还有在练功时觉得自己身体缩小,这个是真气元气由外入里最后集中在丹田的一种触觉。


千斤坠


咱们在练功时都有一种相生相克、互为阴阳、互为表里的关系。

有一大必有一小,开似一大片,缩是一个蛋,大到什么程度了?

就是一大片,整个身体大到无限大,像宇宙一样。

小到无限小。这两种感觉都是正常的。

还有站桩的时候突然感觉身体轻飘飘的,好像要往上飞起来的感觉。这个是气息、真气往上行注的时候。

有这种起伏的现象,真气,纳如起飞、吐如落叶,这个状态下轻的感觉,是这种气机往上蒸腾,整个有轻的感觉,真气也是向上行进,这样一种感觉,这也是一种真气充盈的状态。

还有反向就是重的这种感觉,在我们练功的时候,尤其是站桩的时候感觉,身如巨石、脚下扎根,身体往下沉陷,甚至说坚不可拔,整个身体就陷入到地板里,或者说沉下去腿抬不起来,这个是身体气血趋于下盘的现象。

咱们武术当中有一种千斤坠的功夫。这种千斤坠的功夫就是通过真气的吐纳使得重心能够下沉,使得气血下沉,这时候就感觉到整个人身体是发沉发重的现象。

这个也是气血行注的现象,还有人在练功时感受到身体发凉,都知道身体发热是好现象,那么发凉也是一种一个阶段。


心肾相交


当我们任督的循环慢慢的产生之后,心肾能够达到一种交泰的状态,当心肾相交的时候,心肾功能恢复。

要知道肾是主水,肾水上行使得整个水湿体液运化非常通泰的现象,使身体有一种清凉透彻的感觉。但不是这种凉到骨髓的感觉,是一种清凉感、舒适感,而不应该是难受的感觉。

有的同学在站桩的时候,反而手脚是凉的状态,这说明什么呢?就是你收摄住自己肢节的气血去供应哪儿呢?去供应自己的心脏,还有周边重要的脏腑,这是一种心脏回血的象。这也是一个集中气血,去充盈脏腑的一个舍末保本的状态。


体温升高


还有感觉就是热。

最多的热感,可能就是有的感觉到心窝(膻中穴)发热,

还有就是下丹田、腰部、四肢,甚至全身热感。

这种热感是什么感觉呢?

就是一种由里而外的热感,这些都是真气充盈、旺盛。把这种真气元气能够集中的表现。

一般在这种练功的过程当中,如果有这种体温的测量,会感知到整个人体的体温会上升到一到两摄氏度,我们平时的体温是37℃,在练功时有可能达到38℃左右。

这个情况下,就会出现出汗的现象。这说明内气集中,真气凝聚的象。

当真气能够集中在心窝或丹田、百会、命门等等地方。皮肤温度的触感都会升高。

甚至说有的时候在冲关走窍的时候,在通督的时候,百会穴的温度能够上升两摄氏度左右,这个时候练功的人,表现的是面部潮红,脸色是一种红晕有光泽的状态。

但是没有因为高的热量有不适的感觉,如果你是练得感觉到身体不适的热,那就不对了。

正常的情况下是面部潮红,身体温热,感觉身体毛孔微微打开向外发散,这种状态能够提高人的抗病和免疫力。


正气越足烧的就越高


都知道人的发烧其实是身体正气足的现象,正气越足烧的就越高。

都知道小孩能够烧到39℃或40℃,当烧起来的时候,我建议尽量不要去做人工的降温。

因为正气刚刚生发起来,如果刚刚热起来,一盆冷水给浇下去,整个的自愈免疫系统就给破坏了。

发烧是一种病快好的现象,只要不烧过40℃,这个时候就没有危险的状况下尽量让她烧出来。

现在很多家庭的少儿都是独苗独生子,稍微的烧高一点就跑到医院输液打针,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给他降温。

我觉得这个就是破坏孩子本身的自愈能力,不利于孩子健康的。当然烧过40℃,就要另外讨论了。

有可能会烧到身体抽搐,或部分机能产生问题时要通过物理降温。

但在40℃以内,应该是正常的,这个就是能够发挥到体温升高的状态了,是抗病免疫的手段。



还有一种触感是痒。

这种痒不是皮肤表面的痒感。

而是一种在皮内、经络以内,里头的串麻,或者是经络里头虫噬蚁爬的感觉,这个时候通过气血的导引在里头形成一种疏通经络穴脉的现象能够产生奇痒感,或者说就是用手抓拍击等都无法解痒的状态,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按摩推拿来疏通这种现象是一个阶段,不是说总有的,她是练功中间必经的步骤。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一种串麻感。或者说有这种触电的感觉,这个也是疏通内部经络。有的同学了有这种局部的跳动感,比如说感觉丹田或会阴穴,或者说眉心等部位有跳动的感觉,也是真气疏通的表现。

这些都是练功时人体正常的触感。不需要特别担心。只要是感受不是特别难受无法忍耐的状态都是正常的阶段。



打坐行功歌诀


刚才刘辉老师引领我们练习了打坐的过程当中,大家通过打坐的导引能够慢慢的进入到静定的状态,这个是非常好的现象,我们打坐也有行功的歌诀,这个歌诀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打坐行功歌诀

闭目冥心坐,固握静神思。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自虎奔。

这个是我们初学打坐的内功歌诀,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这首歌诀的意思。


闭目冥心坐:

闭目是指,因为我们在打坐过程中,大家都会采取双目垂帘或者闭目的状态,以此来达到双目反观内观的状态。建议初学者采用双目垂帘,不要把眼睛完全闭合,微开一线,因为初学者如果采取闭目状态的话,很容易昏沉,甚至睡着,所以建议初学者采用双目垂帘的状态。但是对于一些老学员或者定力比较足甚至真气已经贯通的老学员,是可以采取完全闭目的。


冥心坐是指,因为我们在打坐过程中首先要锁心源、拴意马,把心意栓锁住。

冥就是反观内守的状态,通过闭目来收摄住自己的心神,神意内守。眼睛有两个功能,当我们睁开眼睛时,可以向外看、是神意外泄。

但当我们练到一定程度时是可以向内反观的,可以透析自己身体内的五脏六腑和十二正经。

身体内的五脏六腑是可以通过反观法来看到的,就像打坐内景图一样,是可以看到自己身体内的情况,身外一大天地,身内一小天地,养生就是把自己的小身体治理好。


故卧静神思:

通过打坐产生宁静精神内守的状态,我们练习太极也是达到修心、修性、修命。我们要把心修到一种心无旁骛,心息相依的状态。通过五步来做到,

第一、洗心涤滤(涤除私心杂念)

第二、宽心(把心放宽)

第三、化心(把心头的琐事烦事化掉)

第四、灭心(把后天的贪欲灭掉)

第五、无心(最后练到心无所住的境界)

通过这种法门由浅而深,次第递增,直到我们的慧识慢慢打开。“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通过一些洗心之法:如净面洗尘、一日三省吾身、时时反躬自省并发现自己的过失,改过迁善,这也是很好的自修自化的方法。这种精神思也是通过外静而达到内神的活跃,本心本神不但没有因此昏沉反而更加清醒。


叩齿三十六:


就是我们建议在练功过程当中叩击自己的上下齿,叩击有什么好处了?

第一、固密自己的牙齿和牙龈。

很多人到了老年之后了,牙齿松动、脱落,牙龈萎缩。通过叩击牙齿可以保证我们的牙齿在没有外力伤害的因素,可以保持到老年时牙齿还是密固的状态。叩齿三十六这个三十六是概数,不是就是三十六下,勤勤叩齿,依次叩击上下门牙、槽牙,上下叩击可以生出津液,这也是一种龙行虎贲的状态,这个通过口中生津分小口吞咽,也是灌溉须凭上古泉的泉水。


两手抱昆仑:


双手采取抱圆守一的状态,我们在打坐时双手搭扣在自己的双膝之上(血海穴),掌心向上,双脚脚心向上,头顶百会向上。这就是五心朝天式。

还有一个好功法,就是双手抱圆守一式,两手拇指搭扣,四指相合,护于自己丹田的正前方,两脚采取盘坐。这种状态下可以让自己意守到自己的中焦或下丹田。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在打坐时,或收功后,要鸣天鼓。双手捂住双耳,用掌心的火穴劳宫穴,肾开窍于耳,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叫心肾相交。

食指、中指,弹拨脑后枕骨。

在捂住双耳的时候,弹拨脑后枕骨时会发出产生咚咚作响的声音。这个状态下就是一个强肾固本的状态。

通过鸣天鼓表面上是健双耳,实际上是强肾的功效。很多人到老年会产生耳鸣或耳音听力下降的状态。通过双手鸣天鼓来刺激耳膜神经,还有强肾固本恢复肾经元气的功效。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小功法。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摇头摆尾,通过打坐之前把头部轻轻的摇一摇,臀部晃一晃,有疏通身体十二正经的功效,身体的脊椎犹如天柱,摇头晃臀可以柔软疏通全身筋骨,打坐会使人全身筋骨僵硬,所以我们要在打坐之前把身体舒松一遍。

赤龙就是口中的舌头,在口中漱津吞咽。像漱口一样。把口中的津液蓄满之后分小口徐徐吞咽。这个是非常好的补药,比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任何补药都要好。通过经常叩齿漱津,会使颜面保持红润光泽。气血健旺的状态。


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叩齿漱津能够使津液滋润自己的五脏六腑和丹田、经络。

一口分三咽,龙行自虎奔

不要一口吞下去而是分三小口,徐徐吞咽。

吞咽

第一口观想自己的中丹田,(膻中穴正中俗称中焦)

第二口,观想自己的脾胃。

第三口,观想自己的下丹田。不一定是一个点,丹田是一片。

这个时候就能够达到三焦达利,中宫通泰的状态,从而使得肾水频频上调能够滋养口中津液,心火能够被水盖住。


打坐内景图


通过调息来观想自己的身体的某个部位,刚开始可以是中丹田两乳正中,俗称中焦。

观想中焦就是铁牛耕地种金钱。这个金钱是从哪里种出来了?

(参考打坐内景图)

肺是主金的,那么什么生金了?

五行当中了,土生金。

土是哪里了?土是人的脾胃。

也就是说首先想要培补肺气,首先要达到脾胃相和,脾胃和了之后了,这个时候才能够把精血化成元气这叫炼精化气。

当中宫能够得到津液的滋养脾胃功能健旺。

通过意守中焦(膻中穴和中脘穴之间的位置)这个是中宫脾土。通过观想这个位置了就是把气血集中。

第一步功法就是铁牛耕地种金钱。这个耕地是什么意思了?

这个地,只有在土里才能耕,也就是说第一步就是首先炼的是后天之本就是脾胃。

通过脾胃的调养能够达到动极生静,静极复动的状态。

人体自己有这种外静内动的状态,通过打坐是把身体放静 ,那么哪里动了?

是体内气血经络在动。

这个时候会感觉到胃部有自己的蠕动感,还有肠鸣,就是肚子里有咕噜咕噜的响声或者水液运化,或者上下排气的现象,都是中焦、脾胃慢慢的机能恢复的现象。


意守中焦


第一步首先是先练中焦,这一点毋庸置疑,给大家强调很多遍了。

还有就是守自己的中焦(中丹田,这个区域不是在膻中穴的表皮而是在膻中穴里侧)这一块,通过排除杂念配合自己的呼吸。

配合呼吸了,首先也是让自己身体安静下来,通过后天调息方法,以推动自己真气运行,后天的呼吸方法只有是通过细、缓、匀、长,的呼吸,才能够慢慢调动自己的真气、元气的凝聚。

你要口鼻呼吸自己能够听到,证明功夫还差的太远。

我们在练功时,首先要把口鼻呼吸降到最低点,也就是说呼吸要慢慢的把它调到越来越轻、缓、静,自己听不到。

放一根羽毛在鼻前,不会因为自己的呼吸有任何的动作,自己的身体通过呼吸也能达到身体的放松。


脾胃


通过第一步观想到自己脾胃,能够慢慢的感觉到这一意守的区域,能够慢慢的发热,而且有饱实感、有沉坠感,为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作好充分的准备。

而达到能够由脾胃来百川归海,让自己的真气元气,行进下注达到自己的下丹田,就是百川归到气海。

也就是说丹田能够打开窍穴能够纳气,为这个做好前提准备工作。

我们在打坐时,第一步首先是练静坐。静坐首先是耗腰和耗腿,把自己的腰腿耗到一个不酸、不痛、不胀、不痒,不麻的状态这个才能达到外舒适的状态,才有可能返观内住。


第二步功就是守自己的中焦脾胃,就是乾卦六龙的第二龙,第一龙是,潜龙勿用,潜龙勿用就是自己身体里所有的真气、元气都不轻易的去动用,而是一种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

第二步就是现龙在田,这个田指的是中焦脾胃,就是咱们所说的中宫脾土,也就是观想自己的膻中穴和脾胃的上脘、中脘的这个位置,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里,再见,祝福大家夜梦吉祥!!!

王道荃讲于太极养心斋201611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想少生病,调整保护中焦脾胃
第七阶段:大周天大通,出现天人合一气景(二十五)
《站桩》13-太一桩功的养气预备式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习练桩功时遇到的几种触感和导致的原因
任督脉二脉贯通初体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