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日模范村——鱼脊岭


鱼脊岭是静宁县的一个偏僻的山村,村里有个贫苦农民叫赵成成,是抗日积极分子。自从八路军挺近晋西北,赵成成担任了民兵队长,发动群众筹粮、筹款,支援前线。

一九三八年,在“牺盟会”和“动委会”的鼓励下,晋西北地区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他自然是一马当先,带头响应党的号召,跑到高家崖和大地主温琪铭算账,一次就从地主手里算回五石粮食。通过“减租减息”,不但拔了穷根,而且买下了五饷山坡地。

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庄稼人有了土地就象当官的有了印把子一样,就可以随便发号施令。赵成成有了自己的土地,就可以大显身手,大搞生产了。

一九四二年,晋绥边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赵成成一家种了四十五亩土坡地,产得各种粮食三千多斤,除自家吃用以外,还给政府捐献了八百四十斤。

当时,有人想不通,他们说:“过去给地主缴租子,是因为种了地主的土地,而现在既没有种政府的地,也没有借政府的粮食,为啥要给政府缴这么多的粮食?”

赵成成说:“如果没有人民政府领导我们打日军,不用说我们搞生产,恐怕连性命也保不住!八路军战士在前方打敌人,我们就应该理所当然的给他们缴粮食!”

赵成成深明大义,为抗日救亡做贡献,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一九四三年,大伙推选他当了劳动模范,并且出席了晋绥边区第三届群英会。会议期间,受到了边区党、政、军领导同志的热情接待。贺龙同志亲自给赵成成敬过一杯酒,祝贺他为抗日战争出了大力。

通过“减租减息”,农民获得了土地,发展了生产。但是,要大幅度增产粮食,还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变工互助的形式,节约劳动力,增产增收。他发动群众,组织变工互助的变法是:先进行普遍的发动,然后召开干部积极分子会议讨论,通过一般号召和个别发动,把村里的五十多个劳动力全部组织起来,组成四个常年变工组,从春到秋都在一块劳动。这样既克服了一些农民因天灾人祸而带来的困难,同时促进了大生产运动的深入开展。

赵成成在组织变工互助时,采取了三种方法:第一,通过宣传发动,采取自愿报名参加,不搞强迫命令;第二,按农民居住的条件,按片划分作业 ,民主推选组长;第三,生产和战争相结合,每一个变工组给抗属代耕四垧土地。全村十一户贫苦农民,分编到四个变工组,由大伙帮助他们下种、锄草、收割。这样,就把一些烈军属和困难户的具体问题解决了。

初开始,采取工变工的办法,分别在每户农民的土地上劳动。后来他们逐步感到,因为土地分散,经常因为倒地耽误生产。有时,因为天气变化或者下了雨,轮在后面耕作的人就感到有点吃亏了。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于一九四四年采取了按各家的土地打乱耕作的方法,以土地的多少分配劳畜力,按季节操作。耕完了按各家的土地多少和作物种类,由民主评议分摊各家所负的工日。

采取这种办法,参加变工的人越来越多了。到了夏锄季节,大部分妇女儿童都参加了变工队,不仅按时完成了夏锄任务,而且加快了夏播和秋收的进度。这一年,虽然雨季来的早,但是没有荒芜一亩苗。

他创造了一种民主评定工分的办法,对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们首先评定了个人的劳动底分,然后根据每个人每天的劳动态度和付出的劳动代价,在收工时由大家统一评比。好的增加分数,差的减少他的底分,一般的就保持原定的标准。

除此以外,还采取记件工资制,比如割麦子、收豌豆、割谷子和刨山药都有具体规定,妇女和儿童所赚的工分全部计入男劳力的账内,按月统一计算,秋后清工齐工。这种办法既简单,又容易执行,很受群众的欢迎。

在战争年代,敌人经常出来骚扰,特别是到了秋收季节,日军总要出来破坏生产。为了保护群众的劳动果实不受损失,赵成成立了战时指挥部,统一领导全村“反扫荡”工作。

他规定了战时任务和每个民兵、干部应遵守的规则。在每一个变工队,组织了两副担架队,一旦有了战事,担架队立即出动。

一九四三年秋季,当他得知日军出击晋西北根据地,立即召集全村党员、干部和民兵会议,布置了“反扫荡”工作。以民兵为核心,派出联防哨,规定了联络信号。选择有利地形,组织民兵侦查、伏击敌人。

接着又组织了“三抢”突击队,把所有的劳动力全部组织起来,男女老少齐出动,一面收、一面打、一面藏。突击搞了十来天,就把全村所有的庄稼收打埋藏起来了。

有一部分庄稼是在“野场”里收打的,所以便于埋藏。因为鱼脊岭空室清野搞得好,在历次“反扫荡”中群众很少受到损失。

赵成成带领民兵,多次伏击日伪军,在七泉坪一次“反扫荡”战斗中,打死四个日军,俘虏了两个伪军,还有一匹战马,夺回被敌人抢去的四头耕牛和两条毛驴,活捉了两个敌探。

他带领民兵和党员干部,坚守岗位以身作则,给群众站岗放哨侦察敌情,组织村民空室清野,把生产和战争紧紧地结合起来,机智灵活地指挥民兵打击来犯之敌。                  

由于鱼脊岭村的反“扫荡”工作搞得好,所以受到了晋绥边区武委会的通令嘉奖,被评为晋绥边区反“扫荡”先进单位之一。

赵成成学习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张清益的经验,号召变工队把节省下来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开垦义仓田,建立了义仓合作社。

旧社会也有义仓粮,只不过是地主敲诈和剥削农民的一种手段。而新社会的义仓田,是为了调剂老百姓的余缺、防备灾荒,救济穷苦老百姓的。他首先拿出三石粮食作底垫,作为救济贫苦农民,开垦义仓田的资本。

随后,经过说服动员,把全村的老年人和妇女组织起来,参加了开垦义仓田活动。他们开垦的义仓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自然村,由各个变工队统一经营,打下的粮食由各村统一保管,统一使用;另一种是全行政村集体开垦义仓田,打下的粮食作为全行政村的义仓粮。这种办法,实际上和合作化以后的公积金差不多,主要是为了重点解决一些困难户和遇到特大自然灾害时,解决全村人的青黄不接之用,它带有社会主义性质。他领导群众坚决实行之。就在这一年,他组织了全行政村的三十多个劳动力,牵了十条耕牛,到二里以外的双双山,开垦了七十五亩义仓田。当年收获各种粮食二十一石,连同各自然村开垦的义仓田,一共收获了五十多石粮食,作为全行政村救济之用。

为了扩大再生产,他又把各自然村变工队打下的义仓粮,投入各村变工生产合作社。得到的红利,一部分分给变工队;一部分留义仓合作社集体保存。行政村变工收入的义仓粮,组织了义仓合作社,用六万四千元(晋西北农民币)买了一架轧花机,给群众弹棉花。一个冬天就挣回四十万农币,除买下一台轧花机外,将余下的资金投入军火合作社,解决了制造手榴弹和炸药的经济开支。

通过组织变工队,不但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而且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转化,帮助一部分懒汉、“二流子”振作精神,鼓起勇气搞产生。

“二流子”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产物。赵成成把改造“二流子”与开展变工互助紧密地结合起来。他反复给群众讲明:“二流子”在旧社会所受的痛苦。用穷人翻身求解放的事实,说明共产党和新政权给了他们的好处。从而启发他们参加劳动生产的积极性。

为了帮助“二流子”发展生产,赵成成给他们调剂了土地,解决了耕牛和种子。帮助他们制定生产计划,把“二流子”编到变工队,先让他们做些轻微的农活,和妇女,儿童开展劳动竞赛,以刺激他们的劳动热枕,磨练他们的劳动意志。

有个“二流子”叫温初儿,他说:“自己本来想参加劳动,就是要啥没啥,没法耕种。”赵成成牵着他从晋绥边区第三届群英会上奖给他的一条耕牛,主动给温初儿犁田,温初儿没粮吃,赵成成就给他借了一石小米,帮助他发展生产。

赵成成对于改造“二流子”采取了“宽大政策”,别人使用一个牛工,还要两个人工,而温初儿等人使用一个牛工只还一个人工。他从各方面关心“二流子”。打下了新麦子,赵成成请温初儿吃了一顿白面条子∶温初儿没衣穿,他就把自己的大皮袄借给他。从精神上感动“二流子”,从道义上支持他们参加劳动,从各方面鼓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

赵成成对于改造“二流子”一直是进行说服教育,不给他们施加任何压力,从各方面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不论白天和黑夜,或者在地里劳动,还是在回家的路上,赵成成经常跟他们谈心拉话,看见他们只要有一点进步,抓住机会就表扬,就鼓励。温初儿等人在他的教育下,不但成了好劳动,而且成了鱼脊岭的抗日积极分子,群众称他们为“二劳动”。就在这一年,温初儿被评为行政村的劳动模范。

赵成成在晋绥边区第三届群英会上表过态﹕一定要把鱼脊岭行政村建设成为模范村﹗

鱼脊岭行政村有九个自然村,除鱼脊岭三个自然村工作基础较好以外,其他村庄都没有变工组。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全行政村组织起来,确实是一件比较艰巨的工作。

不过,也有个好的条件就是,经过“减租减息”,每一个村都涌现出了积极分子,全行政村有一百多户农民通过减租,翻了身,买了地,群众生产情绪高涨。赵成成抓住这个有利条件,组织他们广泛宣传变工互助的好处。

当时,苏家堡群众怕多产下粮食多缴公粮,不愿意组织变工队。经过他的说服教育,使他们明白了,变工组打的粮食越多,农民的生活越富裕。如今军民大生产,政府要的公粮比往年少。再说,不搞变工互助也得缴公粮。

过去,村里在正月十五闹“平安会”,一九四四年,赵成成把“平安会”改为生产动员大会。会议依旧在那座破庙里举行。墙上贴满拥军优属,发展生产的大幅标语。会上请来一班鼓手,吹的大生产曲子,他站到大庙台上布置了生产。

村里有个老习惯:两头牛不能在一起种麦子,赵成成变工组却用四头牛在一起种麦子,而且种得又快又细。其他村子的老百姓看见他们组织起来搞生产,于是也组织起变工队。

赵成成白天在本村劳动,晚上到各村去检查工作。他不仅听汇报,走到村头地畔,碰上熟人就打问变工互助的情况。他在昆仑滩村发现这里的变动互助搞的不太好,就问村干部:“你们是怎样领导群众开展变工和互助的?把你们的经验介绍给别的村庄吧!”

昆仑滩村的干部一是答不上来。

赵成成跑到地里访贫问苦,通过个别谈心,发现变工互助在这里搞不起来的原因是干部怕吃亏,不愿意和贫苦农民合伙种地。发现了这个问题,他立即召开群众会议,用他自己和别人的七头牛,帮助改造了五个“二流子”的事例,教育了怕搞变工互助吃亏的村干部。在赵成成的倡导下,提出开展开展变工互助的四个办法:一是用七泉坪变工互助的经验,教育和启发干部参加变工互助的积极性;二是继续解决变工互助生产中的各种困难;三是发扬积极分子不怕困难,助人为乐的精神;四是把变工互助和组织运输生产结合起来,解决群众的烧炭、点灯、食盐等问题。

昆仑滩的干部听了赵成成的宣传以后,回去马上组织起五个变工组。同时,提出来要和苏家堡搞竞赛。苏家堡变工队长刘地旦认为本村工作基础差,苏家堡没信心和昆仑滩搞竞赛,赵成成鼓励他们:“只要不怕个人吃亏,努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一定能把变工组搞起来!”

刘地旦学习了赵成成大公无私的精神,把全村组织成一个变工互助合作社。

赵成成在鱼脊岭行政村选举劳动英雄和总结一年来的生产大会上,表扬了在劳动竞赛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经过民主评议,大家一致推选赵成成领导的鱼脊岭是互助生产的典范,苏家堡李二则领导的男耕女织变工组也是一面旗帜。

赵成成在组织领导保护劳动竞赛运动开展的同时,又将在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加以培养和教育,从而发动群众,培养和教育了干部,对于创建模范村,推动后进赶先进起了很好的鼓励作用。

一九四四年,鱼脊岭行政村各项生产均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他们原计划开垦荒地一千垧。实际开了一千三百七十垧,加上精耕细作,一共总产粮食一千余石。

原计划发展纺织一百四十多人,实际发展了二百九十三人,超过原计划的几倍。

其它各项工作也都有较大发展。

由于各项工作抓得突出,赵成成又一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光荣地出席了晋绥边区第四届群众英雄代表大会。会上被评为特等农业劳动模范,奖给他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抗日模范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吕正操回忆录-73
贾龙杰:我所经历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一)
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吴满友
由这次大荔水灾,想起曾经的朝邑县,想起洛河旁的“天下第一仓”
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
邓子恢合作经济的思想与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