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笑城:读《道德经》的乐趣之五——仁不仁
摘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读到这一篇时现在我们知道了,有关于“仁”的千古争议是起自于老子的,正是得意洋洋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读到这一篇时现在我们知道了,有关于“仁”的千古争议是起自于老子的,正是得意洋洋的始作俑者!而他的得意正是“道冲”的指导理论使然,他抛出了一个“天地不仁”引来了“同道中人”的理论激荡,何乐而不为啊!而后面道家的衣钵传人庄子更是对此最为重要的支持者之一,作为“反对派”加入论战之中的墨家和儒家则是倡导“仁义”的坚决拥护者,而法家中人也相应地有着维护“仁义”的言论……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争议的话题,引来了老子身后中国文化界千古流芳的许许多多精彩纷呈的论述,并汇集在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化底蕴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仁。
庄子的名言:“大辩不言,大仁不仁”、“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余”;
墨子的名言:“法不仁,不可以为法”、“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 ;
孔子的名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上下相亲谓之仁”;
孟子的名言:“以德行仁者王”、“仁者,人也”;
韩非子的名言:“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
这场争论的围绕核心自然是“仁、不仁”,今天我们知道了老子的“道冲”理念后也就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天有天道、水有水道、人有人道……而这个“仁”就是人道,老子说的“大道”固然有着宏大的宇宙观在其中,但是对于人类的社会观乃至于人生观的来说,他不可能将人道排斥在天道之外,且正是“道冲”的海纳百川中最大的一支,故而正话反说引来那种不为私欲而为了坚持自己“真理”的“同道中人”的争论,这是互为作用而成江河的大好事啊!这一点,我想同样有着大智慧的墨子、孔子、庄子等人看到了,也读懂了。故而围绕“仁、不仁”的争辩不怕越辩越不清,正是最终一定会“和其光、同其尘”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专有名词,古代祭祀之用,草扎的狗,祭祀之前很受重视,祭祀之后就弃之一旁了。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祭祀仪式突出的都是“心诚”二字,至于祭祀物是什么倒在其次,拿“刍狗”来说,如果真的那么讲究仪式的神圣性,何不用真的狗呢?用个草扎的狗来当做祭祀物,岂非“上坟烧报纸”?
这就不免说到古人的祭祀观念也是一个几经变迁的过程了。如今世界性的考古发现证明,较为原始的人类时期,祭祀或者陪葬所用的祭物或者牺牲大多为活物,其中就有着活人,也称之为“人祭”。这种极度野蛮的陋习在人类学家的考证中为数不少且相当广泛,非止中国古代社会存在,就是现在世界上仍然遗存的一些原始社会状态的土著部落偶尔还有着“人祭”的现象出现。这样的状况至少证明了一点,那就是现代人类的社会文明进度仍然是参差不齐的,且文明的标志至少应该包括有人类彼此尊重的核心内容在。
老子当时的封建社会虽然是比奴隶制社会要先进的社会制度,但是在“人作践和残杀自己的同类”这一点上来说,周朝只比上面的朝代要进步一些而已。《墨子》中如今仅存的一篇《节葬·下》中就强烈表达了对于“人祭”的不满:“若送从,曰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可见,殉葬况且如此,何况祭天、祉地了?相比而言,“刍狗”算是好的祭祀品啦!
由祭祀天地的角度再看“仁”字,何其像是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啊?要么是祭祀用的牺牲,要么是躬身侍立于天地之侧的人身,以通假“祀”字的“示”字而言,其“二”就是天地,下面的三竖乃是“日月星”,这跟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宗祠牌位上的“天地君亲师”相比而言,“天地”是始终不变的,变化的只是进步到加入了人在其中。
如今我们通常所说的“以人为本”是今天的“仁”字概貌,那时候的“仁”字可说是以“天地为本”,人则次之,故而是“人卑天地尊”。当然,这仅仅是指的在祭祀天地的时候,拿人当做祭祀牺牲的人认为“天地”比人大多了,又因为他们对于天地是如此地“恭敬”,而理应在胡作非为时受到天地的格外“眷顾”,真是莫大的讽刺!
故而对于这样的现象来说,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就是讽刺的口吻,是强烈地抨击!而随之而起的那些看似“争论”就是对此意见相同者的高声唱和,墨子、孔子乃至于庄子和孟子等人的有关于“仁”的那些名言,其根本都在于一点:以人为本!正是同道中人。
这样一来,老子这句话的意思用今天的话解释一下也就是:天地不以那种“人卑天地尊”的理念为本,故而万物对于天地来说,都是“刍狗”这样“上坟烧报纸”的假借物,是你们这些认为天地在需要祭祀的时候就可以随便杀戮的人所想出来的,实际上是在自欺欺人,用真的还是假的来祭祀结果上有什么区别么?天地不会因此而大发雷霆降下灾祸,不然你们还可以用“刍狗”来糊弄么?同理,“圣人”也不该用天子之名维护那种自欺欺人的“人卑天地尊”观念,在维护自身的尊严时就可以随便杀戮,应该相仿天地那样好糊弄,拿百姓当做“刍狗”来用就对了!这才是真正的“仁”!
可见,“仁”在老子看来是人与天地自然之间应有的一种关系基础上的阐发,说的正是统治者与百姓之间应有的一种人际关系,这里的“百姓”不是之前的“民”了,恰恰可以倒推回之前我们的判断。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说完上述的话后老子进而感慨道:天地之间多像是一个鼓风用的皮囊啊!鼓囊囊的时候里面看似空虚无物,动起来却发现其中蕴含着风力,且在随着出动而皮囊变小,又随着运动的停止慢慢而充盈,一动一静之间妙趣无穷。我们是不是也像这样的皮囊呢?话说得越多越证明我们腹中的容纳反而是在减少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不如说得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这样才是最适当的啊!
至此,老子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自己主动地结束了一个话题的讨论。后面他所要说的,则又属于另外的话题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是啥意思?很多人用错了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道德经》第五章
研读《道德经》:刍狗可自生自灭吗?
(13)[转载]《老子》破译第5章
万物为刍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