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富不过三代?这一家却兴旺了数百年!6点值得我们所有家庭学习、借鉴

这个暑假,我们旅游中见到了一个超级强悍的家族。

该家族不仅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定律,还绵延、兴旺了数百年,更为后人留下了一座价值连城、富含优秀家庭文化的民间大宅。

其后辈从商、居官者众多,不仅打造了强大的家业,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整个家族在不同阶段都备受最高统治者与民间百姓的共同推崇。

就算现在,中央领导人也是将其作为我国家庭教育的样板,号召全国人民学习。中纪委官网还为它做了专题。

它是谁?它就是位于山西晋中市灵石县的“王家”——一个拥有被称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的豪宅大院的家族,因坐落于静升镇,又称为静升王氏。

“王家归来不看院”,历经300年修建而成的王家大院让人叹为观止的不仅是它的建筑规模和雕刻艺术,更让人难忘、称颂和学习的是王氏一族的家风和家训。

为何一个家族代代相聚而居,可以做到根深叶茂、长盛不衰?

我认为,正是因为坚守家风、家训这一法宝,静升王氏才历经明清两朝,子孙兴旺十几代。即使清朝末期家族没落后,其后来的子孙也依然蒙受着祖先的荫庇、护佑。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王家的家风家训吧!我总结了6点,分享如下。

言必忠信,行必笃敬

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静升王氏十六世祖王廷璋立下了王氏家训:

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正,衣冠必肃正。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书此当坐隅,朝夕视为警。

这则家训不是王廷璋的独创,而是借用了北宋贤士张思叔的《座右铭》。王廷璋沿用为“王家家训”,以此来教育后世子孙要忠信为本、律己修身、存善去恶。

家训谈到了言行举止、饮食起居、穿衣打扮、为人做事、处世德行等方面,从宏观到细节,都有规诫。尤是告诫子孙“说话要诚实可靠、信守承诺,做事要敦厚敬肃、再三考量”,还有做到从善如流。

巧合的是,“忠、信、诚、实”,正是王氏始祖王实四兄弟的名字,其他三位分别是王信、王诚、王忠。

刚开始,王家都是务农为主,间歇做些小生意,兄弟们住在一起,后来因为因地震影响王实与兄弟们分开了,搬到了静升(约1312-1313年元皇庆年间),然后开始以卖豆腐为生。

王实为人诚实可信,做事认真扎实,虽是小买卖,却宁可自己吃亏也从不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什么时候都做到童叟无欺。还与人为善,富有同情心。如偶遇生病老人,都会带回家精心照料。

所以,从王氏第一代起,就注重做人做事的原则、规矩。到第十六代立下的家训,也不过是祖先们的真实写照和总结。

正是祖先们的言传身教和家训坚守,才让王家从第一代起,逐渐开启了发家之路。王家第22代传人王儒杰曾说:“王家历经700余年,8世繁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严格遵守着一套家规家训。”

规圆矩方多守规矩

当然,王家除了刻下上述家训外,还在宅院的墙壁、楹联、匾额上雕刻、记载着诸多别的家训、格言和警句。这说明王家是一个非常重视规矩的家族。

我们发现,在敬业堂一处门匾额上,写着“规圆矩方”四个大字,但“矩”字却多了一个“点”。原来这并非错别字,而是刻意为之。意思是告诉后人,做人做事规矩要多一点,只有守规矩,规矩办事,才能正品立身,不犯、少犯错误。

“玉不琢不成器,子不教不知道”,只有给子孙们树立规矩,多以经典家训予以督导,方能规范他们的言行,促使他们走上正轨,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这点就是搁到现在,也是“放之世界皆准”的理念。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即使是讲究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育儿理念,依然重视在合适的年龄给孩子建立行之有效的规则、规范意识,以约束言行,建立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对于孩子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何时做,何为边界,何为度,这是古今中外家庭教育的必修功课。

而王家对于不守规矩、不遵家训的后人也是有非常严格的处罚的,如从事违法乱纪犯罪之事,将不得进入祖坟。

据资料记载,王家曾有后人与人打斗出了人命,后被处斩。王家人没有同情他孤坟独冢,仍按照族规没有葬入祖坟。

与人为善,多施义举

王家的“善”是一个典型特征。早在始祖王实时,就为人善良,助人为乐,平时多行善心和义举。

后来,王家人为商、为官发迹后,更是发扬光大,周济乡里,积善一方。诸多后人皆因乐善好施而留得佳名。

最有名的是莫过于王家十五代王梦鹏和十七代王汝聪,他们的“四义”善举广为流传。

所谓“四义”,即“义学”“义店”“义冢”“义仓”:

开办免费的私塾,供王家和别姓旁人,特别是穷人家的孩子上学;

在古道两端分别开设义店,为路经行人提供免费茶饭和所需衣物;

出资购买墓地,安葬无主亡魂,只因“不忍亡魂悲暴露,聊输隙壤慰孤灵”;

旱涝灾荒年月,花钱买入粮食放入仓库,然后开仓救济当地饥饿百姓。

除了上面两位,还有十五代的王梦简、王麟趾,十六代的王生炯、王生炳,十八代的王世泰等,都广有善名。

古语常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王家行善布施,广结善缘,广种善果,也为王家走上持续鼎盛、兴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勤俭立业,以俭养德

王家自祖先卖豆腐为生,经过数代人上百年的艰苦打拼,家业一天天壮大,后来逐步发展成富甲一方、声名显赫的豪商巨贾、官宦人家。

王家也把豆腐菜系发展成了数十种具有浓郁家族特色的传统菜肴。可与品种多样、美味可口的对外售卖的豆腐菜肴不同的是,王家内部却保留着自己的豆腐宴,而且传承了几百年,被称为“豆腐宴制度”。

王家豆腐宴极其简单,只有四道,而且在每年过春节时,王氏各家各户餐桌上必吃。

原来这是王家的第三代人、王实的独孙王温甫,创立的规矩。为了纪念祖父和父亲勤劳朴实、艰苦创业,于是规定春节时让全家人品尝自己小时候只有在过年才吃到的四道豆腐菜肴,以此教育后人秉承勤俭持家的风气。

为了维持这一家风,还有一个小插曲。

据说王温甫的儿媳妇孙氏曾觉得日子好过了,就在一次过春节时,把豆腐宴撤下,换上了大鱼大肉,结果遭到了丈夫和众小叔的齐声责备。

“春节摆豆腐素宴,讲王家过去创业的艰难,是父亲生前建立的规矩,是关乎王家家风传承的大事!改掉它就是要丢弃祖先创立的家风,就是忘本,就会使王氏家族一步步再回到穷困和潦倒。”

孙氏羞愧之下连忙重新做了传统豆腐宴。从此,“以俭辟难”,“以俭养德”,便成了王家人铁打不动的规矩,一直延续到清末

在王家,我们还能看到“勤治生俭养德四时足用;忠持已恕及物终身可行”这样的格言。

清廉为官,家国情怀

王家多有在外为官者,均十分注重廉洁,这与王家的家风密不可分。

十六世王中堂是闻名遐迩的大善人,同时注重教子、齐家。他有两个儿子王汝聪、王如成,都官居要职。

他常常教导他们:尔等为官首先要存心以公:既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亦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第二要律己以廉,不可借公名以谋私利,更不可籍公权而饱私欲;第三要莅事以勤,在任一日,就要一日坐以待旦,日昃不食,鞠躬尽瘁;第四要守身以正,如临深履薄般地走好、走正、走稳人生的每一步。

王中堂去世后,王汝成因政绩突出受到朝廷赏识,官绅士族带着大小礼物开始登门道喜。这时,母亲又告诫他只许收贺帖,不准受贺礼,并教导:“要牢记父亲生前的教诲,恪守'清慎勤的为官之道,永葆清风峻节,尤其不能滋长一丝一毫的贪欲!

除了这样的故事,我们在王家众多的院落里,也随处可寓意“廉洁”的木雕、石雕、砖雕。

乐善堂的砖雕山花“悬鱼惹草”、敬业堂后院的“一品清廉”牙板、“修竹劲松”“玉树临风”的木雕窗棂,养正书塾的石雕门框“岁寒三友”,还有墙壁上的“鹭鹭清廉”图……

这些雕刻无不展示着王家人的廉洁家风,并时时告诉为官者清廉奉公,不贪私利,拒收不义之财,追求高洁,保持君子风骨。

不仅如此,王家子孙还有很浓的家国情怀,不仅有“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报国”的格言,还有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

清康熙十二年,三藩先后发起了反清叛乱,王家生意受到严重影响,后来战火烧到晋陕边境,平阳府向朝廷申请调兵遣将,并请求调运战马等军需物资,无奈支援迟迟未到位。

十四世祖王谦受得知后,便把自己刚刚贩回的马匹全部捐给官府,以抵御叛军。弟弟王谦和有些想不通,王谦受便说:“古人云'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王家至今360年,数度沉浮,没有一次不和国家的盛衰治乱切切相关。父亲在世时,曾常常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言勉励我们,现在叛军已兵临城下,正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我们岂可忘记父亲的教诲,对国家危亡袖手旁观?”

王谦受坚守为国分忧、为民纾困的处世理念,战事结束后,受到了朝廷的隆重嘉奖,年逾古稀时还参加了康熙帝的“千叟宴”,并捧回御赐龙头拐杖一柄。

视履观我,反躬自省

在王家大院,有个“视履堡”,是十六代王中堂与两个儿子共同建立的。

为何将寨堡命名“视履”?原来,“视履”一词出自《易·履卦》,原文为:“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意思是,经常检视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并察考因此可能出现的吉凶祸福,从而反躬自省,总结经验教训,这样人生就会大吉大利。

王中堂是希望后代子孙能够经常不断地检视自己的言行,勿轻小善,勿为小恶,防微杜渐,避祸趋吉,永葆家族昌盛。

同时,王家大院恒贞堡存厚堂也挂着一幅与“视履”意涵相近的木刻匾额——“观我”,这是十五代王梦鹏的宅子,后来分给了儿子王中极。

“观我”出自《易经·观卦》 里的两段爻辞:其一:“观我生,君子无咎”,其二:“观我生,进退”。

寓意与“视履”一样:人要不断检视、省察自己的言行,才不会招致祸患,才能懂得进退,并选择正确的道路。

王梦鹏一生传经授道,时时处处“观我”。他不断传播儒家核心思想,同时注重自身品行修养,还将美德传给了后代子孙。

两个儿子王中辉、王中极继承父德,生活简朴,行善为乐。尤其是王中极,善行义举不仅受到州县各级的表彰,还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亲赐银牌一面、黄马褂一件,后来又奉旨进京参加“千叟宴”。

以上为王家几条主要的家风、家训,其他还有孝道的、劝学的、立德的、明志的,等等,不再赘述。

作为晋商名门望族,静升王氏起家于元末明初,衰落于清朝末年。历经数百年,八代鼎盛,经商致富者众多,身列儒林、名登仕籍者亦有百余人。他们或清正廉洁,或为国捐躯,或屡受嘉奖,或传播道义,或广施善行,或尽忠尽孝……

一个家族香火兴旺、子孙发达,人才济济,凤起鹏飞,口碑遐迩,名扬海内,不仅给现代的人们留下了宝贵的建筑、文化、艺术财富,还给今天的无数父母提供了家族与家庭教育的参考范本。

其家风、家训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学习和借鉴!也愿优秀的中华文化不断传承、光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镠家训
隐于影壁的浩荡家风
震撼丨您的家庭属于什么之家?
你觉得什么是“家风”、“家训”、“家规”?
家风、家训与家规
【徐氏祖训】传承了几千年,徐氏子子孙孙一定要谨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