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述丨长征期间父亲与毛泽东的几次见面

导语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在强国兴军的道路上,长征精神将鼓舞我们不断奋勇向前。


长征前,父亲黄祖炎任毛泽东秘书,长征前夕,转至国民经济部工作。长征期间,父亲与毛泽东有几次见面,令人回味。

“我打你一次土豪”

长征开始时,父亲是从瑞金踏上长征路的。

临行前,父亲曾专门去休养连看过一次贺子珍,这时她已有孕在身,去看她的同时,也想顺便打听一下毛泽东的近况。

贺子珍告诉父亲,她只知道毛泽东在于都,具体情况她也不清楚。见贺子珍的身体已显笨重,行动开始不便,父亲很是担心。贺子珍倒是毫不在意,说几个孩子除了毛毛都生在行军或作战的路上,自己习惯了。另外,休养连有不少女同志,钱希均(毛泽民夫人)也在这里,大家可以相互照顾,没有问题,叫他们放心。

黎平会议后,在贵州的一个小县城,父亲见到了毛泽东。其时,父亲所在的经济部已与财政部、粮食部等合并为财政经济委员会,毛泽民还是负责人之一,父亲则改为了厅级巡视员。

那一天,毛泽民正和父亲商量,看能不能在当地买点御寒的羊皮、棉絮、辣椒等物品,毛泽东带着警卫员陈昌奉推门进来了。

此时的毛泽东,身上只披了一件夹大衣,头发很长,面目清瘦,但精神似乎比以前好了许多。不用说,艰苦征战的岁月里,“家人”的偶聚,自然是亲情交融、欣喜万分,仿佛都有一肚子的话要相互诉说。父亲以前常说:“毛泽东也是人,而且还是一个很恋旧、很重情的人。只不过他心里装得更多的是全党、全军和全国的大事。”

趁毛氏兄弟二人说话的工夫,陈昌奉把父亲拉到一边,因为他知道父亲也吸烟,便问:“你这里有烟吗?主席那里'断顿’了。”父亲问还需要什么。陈昌奉压低声音说:“钱,给几块“袁大头”(银元)吧。我们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了。”父亲点点头,即派人去准备。这时,陈昌奉又追出来,特别补充说:“可不能让主席知道。”父亲会意地笑了笑。

那天毛泽东与毛泽民和父亲聊了很多,但主要是机关和部队的一些实情。他仔细询问了中央机关过敌人封锁线的情况,并告诉他们,前一段部队减员很大,伤员很多,天又到了隆冬季节,部队还要继续转战,摆脱敌人的追堵,供应是一个大问题。各军团的问题他们会自己解决,但中央机关的问题,财经会要多想些办法。并嘱咐他们,所有的工作都要抓紧,都要往前赶。蒋介石是不会给我们时间的。

临走时,毛泽东还专门要父亲帮他找些地图,说:“贵州的、云南的都要,最好是比例尺大一点的、县一级的。如果能找到一些地理民情历史风俗的具体材料更好。”当然,最后也没忘了说:“把你的烟给我一点,我打你一次'土豪’!”

当看到父亲把一大包准备好的东西交给陈昌奉时,毛泽东不禁问道:“都是什么东西呀,怎么这么多?”陈昌奉赶紧抢着答话:“这是黄秘书给我们几个小鬼的慰问品,还有给您的烟。”毛泽东“噢”了一声,没再细问,只是又诙谐了一句:“看来,我们今天打的还是个“大土豪”哩!”毛泽民笑了,父亲也笑了。

陈昌奉眨了眨眼睛,对“打土豪”一说作了个“补充”:“今天是主席要我们带他找邮局、买报纸,碰巧听说财经会在这里才来的。我们是顺便,可不是专门来'打土豪’的哟。”毛泽东笑了笑,对父亲说:“地图,明天我让陈昌奉来取!”

第二天,父亲把图准备好了,可陈昌奉并没有来取。此后一个多月,父亲也再没见到过他们的身影。

后来才得知,为了进一步摆脱追击的敌人,红军主力按照新的行动方针,即“夺取遵义,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已开始向乌江北岸发兵,继续向黔北挺进……

“红军经过这样的艰苦磨练,会更加坚强”

1935年新年刚过,红军突破了天险乌江,占领了黔北重镇———遵义,得到了短暂的休整机会。

一天,父亲在大街上遇到了陈昌奉。当知道毛泽东住在一个叫穆家巷的地方,贺子珍也在那里的时候,父亲十分高兴,想让陈昌奉带路去见毛泽东。路上,还用攒的伙食尾子买了一瓶茅台酒,准备带给首长尝尝。

毛泽东住在院内一个独栋洋房的二楼上,父亲上了楼,首先见到了身子更加笨重的贺子珍。贺子珍喜出望外,边拉着父亲的手,边有些嗔怪道:“哟,见你老黄一面可真不容易啊!”

“呵,是老黄呀!来,来,到我屋里坐。”这时,闻声出迎的毛泽东,一下便把父亲让到了里屋。

这是一个卧室兼办公室的房间。当时,毛泽东正在准备遵义会议上的发言。从桌上摆满的纸张,烟灰缸里盛满的烟头,以及毛泽东那双布满了血丝的眼睛上看,又是一夜未眠!

“近一个时期,部队的情绪怎么样?有些什么思想反映啊?”父亲刚刚坐下,毛泽东便询问起了他所关注的问题。他知道父亲是个质朴、率真,从不讲假话,对他也从来是知无不言的人。虽然,父亲以前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只专注做事,话并不是很多,但只要是毛泽东想了解的情况,父亲都会用心留意,且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并不拘泥、顾忌什么。父亲讲: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后,大家对上面的指挥很不满,也有怀疑。特别对湘江一仗,红军冒险硬拼、损失那么惨重十分不解。大家都觉得,再这么下去,是坚持不了多久的。至于怎么个不满,都怀疑些什么,父亲都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甚至连一些牢骚怪话、骂娘的话,也都照实讲了。

过了好一会儿,父亲又说:“眼下,红军虽然甩开了追兵,但还有不少人议论:过了乌江就没有敌人了吗?打下遵义红军就有出路了吗?如果再遇上一个'湘江战役’怎么办?如果还是'洋房子’那些指挥,谁又能保证红军不会全军覆灭?革命是不是还要从头再来?总之,人们都很为红军的前途命运担扰……”

毛泽东一直没有打断父亲的话,只是紧锁双眉,不停地吸着烟,表情很是严肃,长久没有说话……

见毛泽东似又陷入一种凝重、沉思的状态,父亲知道他想的都是大事,都是很深远的事,加上该说的、不该说的,反正憋在肚子里的话,都一股脑地倒出来了,故也不便再多耽搁。要走的时候,毛泽东对他说:“战争嘛,有胜有败是常事,革命嘛,总会有曲折,只要大家树立信心,困难总会过去。红军经过这样的艰苦磨练,会更加坚强,以后会更加壮大。蒋介石要想吃掉我们没那么容易。”

最后,在送父亲出屋时,毛泽东还开玩笑地说:“前些日子我打你的'土豪’,今天你找陈昌奉他们去要,他们在这里买到了一点好烟呢!”

“不用找他们啦,我早给老黄准备好了。”此时,贺子珍把一个方方楞楞的小包递给父亲。

望着眼前消瘦的毛泽东和憔悴的贺子珍,父亲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不由得心里一酸,泪水湿润了双眼……

“就是抬,也要把你抬到目的地。”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取得了一个接着一个的胜利,令人振奋,但这期间发生在贺子珍身上的两件事,使父亲终生难忘,每次提起来都心酸不已。

一件事,大概发生在红军二渡赤水的前后。毛泽民和父亲得知贺子珍生孩子了,就急急忙忙往休养连赶,他们费了好大劲,才在路旁一间破旧昏暗的小屋里找到贺子珍,只见她躺在一副担架上,周围站着不少同志。父亲认识的有:董必武、邓颖超、钱希均等人。

刚刚分娩完的贺子珍,身体更显虚弱,奄奄一息。铁骨柔肠的毛泽民和父亲见状,心里非常难受。此时,在场的所有男人,似乎还不如女同志们淡定、从容和坚强,大都在一旁忍不住地默默落泪。

父亲和毛泽民几乎同时想到了同一个问题———孩子!孩子呢?

没等父亲去打听,毛泽民就手把身旁的钱希均拉到一边问:“孩子好吗?我怎么没有看到?”

钱希均流泪了。她说:“孩子很好,是个女孩。可大嫂说:'队伍马上要翻山转移,孩子怎么带呀?’结果,一口奶也没吃上,就让把孩子留给当地群众了。”

毛泽民一下不知该说什么了。停了一会,他才缓缓地问:“送走了吗?”“送走了。”“起名字了吗?”“大嫂说不用了,革命的后代就留在人民中间做个老百姓吧。”

说话间,贺子珍的担架已被抬出小屋准备上路了。毛泽民又追问钱希均:“你给孩子留了什么以后可认的记号没有?”

钱希均摇了摇头,说:“没有,但是大嫂在孩子身上塞了四块银元。

听说董必武和傅连璋也在孩子身上放了些银元。董必武还留了一个条子放在了孩子身上,写的什么就不知道了。”同时,她还告诉毛泽民,贺子珍生产时,还有位女红军也生了个孩子,当时邓颖超大姐在场,好像邓大姐给两个孩子起了名字。

当毛泽民和父亲再找贺子珍的时候,担架已经走远了。父亲拉住路旁行进中的一个同志问:“看见贺子珍没有?”

那同志说:“走了走了,跟着队伍一起往前走了。”

小山村的路很狭窄,行进的队伍人很多,没有什么队形,因为敌人就在后边,大家都急于前进,拥挤得很。父亲和毛泽民往前看去,只见人头攒动,哪里还有贺子珍的踪影……

全国解放后,贺子珍曾对人说:“长征路上生的这个女孩子,我连看都没看清楚她长得什么样子,也说不清楚具体是在什么地方,送给了什么人家……”

1976年我在武汉拜访陈昌奉老人时,问到了此事。他说,解放后,他曾沿着赤水河两岸当年长征的路线寻找过,并通过当地政府了解过孩子的下落。当地同志说,他们也进行过很多调查,但一直没有确切的消息。几十年过去了,即使这个孩子有幸还活着,但又有谁能确定她的身份呢?陈昌奉说这件事的时候,很动情,也很伤感……

母亲向我转述父亲对她讲的这件往事时,也很动情。她说:“那就是革命,那就是战争……如今的母亲们、孩子们想都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事,现在的人多幸福呀!”

另一件事,是贺子珍在长征路上一次危及生命的重伤。据父亲和陈昌奉回忆,这件事发生在红军奔袭云南的途中。

那天,还在行进中的休养连突遇三架临空俯冲下来的敌机轰炸,贺子珍把伤员压在自己的身下,身负重伤、失去了知觉。

经检查,她全身负伤有十几处之多,甚至有些弹片可能已经嵌入骨头、伤及了内脏。可在当时,根本无法也不可能实施手术,能做的就是擦一些酒精,把表面的弹片取出来,然后再敷上一些云南白药。至于那些较深的弹片,恐怕只能永远留在她的身体里了。医生在进行这些处理时,是来不及用麻药的。剧烈的疼痛噬嚼着贺子珍,她昏迷了过去,而且嘴里、鼻子里开始往外流血,呼吸、脉搏也越来越弱,医生很是紧张,大家更是不知如何是好。

几个人商议了一下,准备派人陪贺子珍找一处老乡家住下来养伤。因为部队不能停留,还要继续前进!

此事很快报告给了毛泽东。听说要让贺子珍留下来养伤时,毛泽东只说了一句话:“不能把贺子珍留下,就是死也要把她抬上。”他太了解刚毅、执着、倔强的贺子珍了。让她从此离开红军队伍,那还不等于要了她的命?!随后,他又委派傅连璋立即赶往休养连,去进一步救治。

傅连璋来了,他把所带的诸如止血药、强心药基本都用上了,贺子珍的伤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再进一步恶化。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她竟奇迹般地苏醒了。

看到守护在身旁的毛泽民夫妇和其他同志,贺子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把我负伤的事告诉老毛,他在前线,忙,不要让他为我分心。”毛泽民夫妇则告诉她,毛泽东已经知道了,傅连璋就是他派来的。没事,你会好起来的。

没过多久,毛泽东来到了休养连。

这时的贺子珍,伤势已经开始慢慢好转,但生活仍不能自理。她用探询的口吻对毛泽东说:“唉———我不能工作,还要别人抬着……要不别管我了,就把我放到老乡家,等养好了伤,我再去找你们。”

毛泽东拉过贺子珍的手,轻轻地拍着说:“你放心,我和同志们是决不会把你丢下不管的。就是抬,也要把你抬到目的地。”

听了毛泽东的这番话,贺子珍心头释然了,眼眶湿润了。在场的毛泽民夫妇、傅连璋、我的父亲和陈昌奉等,无不为之动容拭泪。为贺子珍的坚强,也为毛泽东的深情,为革命的艰难,更为战友间的那份爱……

“恩来夫妇让马的事,完全可以编出戏演一演”

父亲是带病进入大草地的,他的肺病复发,高烧不退,胃也痛,难进食,有时还呕吐不止。鉴于父亲的身体状况,为了照顾他,毛泽民决定把父亲送到休养连。

开始父亲并不同意,毛泽民耐心地做工作,父亲无语,算是勉强同意。不久,父亲跟着休养连开始向大草地进发了。头几天,他还咬紧牙根坚持着。大概走到接近草地边上、离一个叫班佑的地方不到一天路程的时候,父亲的病突然加重了。先是吐水(肚子里没有粮食),后来开始吐血,且昏死过几次。

这个情况被邓颖超发现了。她自己当时身体也不好,搞不清是休养连临时给她配了一匹马,还是周恩来的马随着她过草地。反正,她见父亲吐血、昏迷,便让人把马牵过来,扶父亲上了她的马。而她自己则又跑前忙后,招呼、照顾其他的人去了。

当时,父亲的神志不太清楚,走了一段才发现自己是在马上。当得知马是邓大姐的时,父亲一边对马夫说“那怎么行、那怎么行”,一边挣扎着就要下马。这时,那位马夫赶紧扶住他说:“照料你是邓大姐交给我的任务。看你这个样子,下马也走不了呀!”马夫还说:“说是邓大姐的马,其实她很少骑,都驮那些伤病号了。”

父亲的眼眶有些湿润,忙又问“邓大姐现在哪里?”那位马夫往后一指:“就在后边,离我们不会太远。”父亲急切地跷首回望,可眼中一片晶莹,模糊得什么也看不清,什么也没看到,只能任凭热泪不断涌出……

邓颖超的马驮着父亲,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程,不仅使他减轻了病情、恢复了体力,还使他与大部队一同走出了草地。父亲曾多次对母亲和其他同志讲,没有邓大姐他可能就永远留在大草地了,是邓大姐又给了他一条命。邓大姐是他的“救命恩人”。

长征路上“邓大姐让马”的这段佳话、这个故事,成了我们的传家之宝。以前它鼓舞着父亲、母亲,现在激励着我们兄妹,将来还将铭刻在子孙的心头……

通过腊子口,翻越岷山,红军到达了甘南小镇哈达铺,部队决定要在这里休整几天。

忙完手中的工作,稍得空闲,父亲买了点辣椒咸菜和牛肉干,便去看已到多日的毛泽东、贺子珍和周恩来、邓颖超。

毛泽东见到父亲很高兴,父亲见毛泽东的身体好了很多,脸上也有了红润,更是高兴。他们一起聊遵义分别,聊雪山、草地,有跋涉途中的见闻轶事,也有历尽艰辛后的内心感慨。

父亲向毛泽东讲起了“邓颖超让马”的事。听完“故事”后,毛泽东的心情似乎舒缓了许多。他笑着说:我看,恩来夫妇让马的事,完全可以编出戏演一演,教育大家嘛!他还说,他俩的身体都不是很好,可人品高尚,堪称楷模啊!

见毛泽东床上、桌上摆着不少国民党的旧报纸,父亲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我也搜集了一些报纸,还想着要给您送来呢。”

毛泽东说:“暂时不要了。这段时间,部队送来了不少,陈昌奉他们也买了不少。从敌人的报纸上,至少我们可以知道,刘志丹他们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搞得不错。我们就是要去同他会合,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这里离陕北也只有六七百里的路程。快了,快了,我们快到抗日前线了。”

不久,父亲在哈达铺参加了中央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聆听了毛泽东的讲话。毛泽东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我们就要北上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创建的根据地,大家不是盼着有自己的根据地吗?告诉大家,快了,快了,我们快到根据地了。现在我们的人数是少一点,但比1929年初红四军下井冈山时还多哩!

中央和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正式确定把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从此大步迈向胜利会师。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在强国兴军的道路上,长征精神将鼓舞我们不断奋勇向前。

作者:黄新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空军原副政委

本文刊登于《中国政协》2016年第20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8年毛主席视察济南,点名要见陈昌奉,笑道:你如今当官不小嘛
她是毛主席的大女儿:失散41年后终于被找到,却一生未见父母
今天:我们一起重读十个浸染鲜血的长征故事
毛泽东说要请客却囊中羞涩,彭德怀摸出两块光洋说:我有钱!
毛泽民的悲壮长征,送走国家银行6位烈士,却没弄丢一块银元
长征时红军经费从哪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