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百姓渴望真正的中医教材

作者:怀疑探索者

我的某个中医学习群中,有一位家学渊源的中医世家子弟对倪海厦的专业度提出质疑。比如,倪海厦说艾滋病不用治,去除装潢材料毒害用蒸螃蟹,烧鱼骨头的灰咽下治疗鱼刺卡喉咙,等等等等。这位子弟认为倪海厦在很多地方不靠谱,随手就列举了上百个错误。一位群友就告诉他,倪海厦确实偏激,但他的方子也确实有用。

我则指出:

倪也是有知识的。就像南怀瑾,碎片化的知识掌握不少。但是他没有鉴别能力,仅仅会照搬古书古方。所以他一方面用生附子超量,一方面提供的方子尽管有用,但是副作用也大,性价比不高,一方面传播了很多封建迷信。当然,我们从来并不是为批判而批判。要肯定倪海厦对传播传统文化的贡献。倪海厦主体上还是有贡献的,之所以他总犯错,是因为他没有经过正规的中医教育。

就像我,并不会鄙视南怀瑾,但是也不会对他过分崇拜。这是因为我的高度超过了南怀瑾,接触的是李零李申赵士林这样的更高层面的国学宗师。

对倪海厦可以这样看:民间爱好者学习中医,没有入门的,可以看看倪的讲解。但是不迷信他。想继续提升中医水平到入门级别以上,就看其他中医大师的文章。

我继续说:

《黄元御医学全书》对《素》《灵》《难经》《伤寒》《金匮》诸书,进行了重新编次、厘定。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中医著作。黄元御被誉为“黄药师”,此人医术极高,曾荣受乾隆帝亲题之“妙悟岐黄”扁额。

有朋友对我说,《黄元御医学全书》很难看懂。毕竟是清朝年间的人。

我则提议说:

能不能大家编辑一种全新教材,靠谱的,有用的,去除糟粕,吸收精华,把古今最好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都汇编起来,提供给民间中医爱好者使用?压缩在100万字以内。

另一位朋友对我说:

推荐南京中医的教材。目前被认为是比较全面合理的一部。

我看了看孔网,这部书的外表很陈旧,至少四十年前出版。

我就感慨,为什么没有一部与时俱进的中医药学教材呢?

我偶然看见世界气功与针灸第一人,世界卫生组织顾问,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洪林的一句留言,他说“科室顶梁柱李佩文是中国中医科学院1978年招生的国家第一届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我的同班老同学。临床经验与学术造诣炉火纯青无出其右。”我立即想到了“中西医结合”的概念。

李佩文教授,国家名老中医

世面上不是没有中医教科书给大家使用,而是这些教科书内容都比较陈旧,“格局”打不开。

首先,中医的标准是“没有标准”,所谓“医者意也”。即中医医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看病,注重个人经验。所以各种中医著作和教科书的说法都不一样。同样的一个病症,可能这个流派一个说法,到了那个流派另外一个说法。南方和北方也都不一样。对此,读者无所适从。即使是阴阳五行,中医界内部也是分歧很大。像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教授,国家级中医大师,他就从来不用阴阳五行理论看病,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他学的是经方派,舍脉舍舌,重腹诊和色诊,重方剂的有效范围。胡希茹教授也是这路数,但掺有中医哲学辨证。这点又和黄教授略有不同。还有经络研究,也在中医界内部争议很大。而在中医界,这样的分歧实在太多太多了,简直不可调和。

现代中医大师黄煌教授

其次,旧有的所有的中医教科书,都是一些“纯中医”教科书。也就是说,没有列入中西医结合的优秀成果,在理念上还偏哲学,没有介绍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比如,研究瘟疫机理仅仅是从“五气六运”上入手,却不涉及现代科学研究。

其实,中国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已经有了40年,出了很多成果,中医和现代医学有机糅合后,各方面都有了提升。像张洪林研究员提到的国家名老中医李佩文教授,就堪称为中医界的“天王”之一。中西医结合有了这么多丰富的成果,为什么不能把经验汇集起来,编纂为一部以“中西医结合”为主旨的中医药教科书呢?

教科书

如果有了这部以“中西医结合”为主旨的中医药教科书,那肯定是划时代的贡献。因为之前市面上根本就没有。我认为,如果把这个教科书做出来,堪称开创了一个新的中医流派,即——“大乘中医”。

我为此专门访问了张洪林研究员询问他关于中西医结合的具体课程。因为张洪林是我国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第一届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班的毕业生,对如何做中西医结合研究是最有发言权的。

我对张洪林研究员说:

很多人问我,中医爱好者如何学习中医?让我推荐书。我为此问了三四个中医教授,都说没有标准答案。结果我自己找到的,都是至少好几十年前的教材。有一些中医大家的著作不错,但基本上是明朝清朝的,用文言文写作,不符合现代人的汉语阅读习惯。而且写的也比较艰涩,不适合普通人研究。

我想,这些教材或者书,都是很久以前的纯中医。它们的水平肯定比不上中西医结合。但是世面上还没有那种中西医结合的教材,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既然还没有,是不是可以大家自己弄一套出来,给民间中医爱好者看?

张洪林研究员对我介绍:

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班,并不是一会学习一门中医教材,一会学习一门西医教材。我们这些非常追求上进的人,原本就有中西医比较好的基础了。

考研后先集中一起在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半年基础理论课。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中医经典等等。然后各回自己单位,有的是临床考研,如李佩文、史载祥等等,有的是实验室考研,如我。有的是医史文献研究……

中医名家史载祥教授

导师分别根据自己研究生专业,又安排了不少课程。如我后来又学习医学统计学,考研方法学,心理学,等等等等。硕士导师安排的主要是现代医学和科研方法方面的。博士导师安排的主要是医学史和文献研究方面的。

张洪林研究员表示,旧的中医教科书,最欠缺的还是科研方法。即只有对现象的单纯解释,却没有介绍如何通过科研手段去分析它的本质。

我则感慨说:

要是有一个人,又懂中医经典,可以用中医哲学思维,又精通现代医学的科研方法和循证思维,中西医合璧,那就完美了。其实您这样的中西医结合专业老同学如李佩文史载祥,还有屠呦呦余万春基本都有这个素质。

但可惜的是,达到这个高度的专家,毕竟是凤毛麟角。

如果可以组织起一批精通中医经典又熟悉现代科研方法的中医医生,一起编纂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教科书,岂不是善莫大焉?

如果这部教科书问世,真的是泽被苍生。

它有可能尝试将2000多年的中医进行标准化。让各个流派按照科研方法统一认识。提升中医的维度。如此,不管是民间的爱好者,还是学院派的中医学子,都可以有巨大的进步。

所以我建议,请教育部门组织人力物力,尽快出版一套全新的教材,一部中西医结合的教科书。

作 者 简 介

航空航天和天文学(偏器材)爱好者,担任多家科学媒体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亚洲中医教育科普学会会员,“中华促进两岸统一阵线”创始人,反邪教和反传销工作者,中国传统文化爱好和继承者。主要爱好是研究宗教比较学、科普传播、古代汉语言文学、儒学、墨学、佛学、道教、气功、科学史、农业技术、民国史、中外军事史、科幻文学史、俄罗斯历史、南美洲历史、非洲历史、中国地方志、历史地理学、中西方戏剧史、中国外交史、希腊罗马史、中共党史、(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考古学、建筑学、机械制造、气象学、古动物学、植物学、语言学、音乐理论史、书法、绘画、国际商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洪林:我为何坚持面见张伯礼院士?他的学位不解决我寝食难安
倪海厦谈优质的中医书籍 (转载)
中医书买的越多越好吗?初学中医,读什么书好?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1)
老中医倪海厦增高强肾的中药配方
倪海厦老师常用有效经方100首总结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