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地理因素

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延绵5000年而未曾中断?优越的地理条件是文明延续的基础。单论地理条件优越程度,印度最好,中国第二,古埃及第三,古巴比伦第四。

印度北邻青藏高原,东、西、南三面临海,东北面是由帕特凯山脉和若开山脉组成,只有西北方向存在地理缺口。西北面是由兴都库什山、帕米尔高原、苏莱曼山脉和基尔塔尔山脉组成的几乎全封闭状态,只留了长约50公里,最窄处只有600米的开伯尔山口。换句话说,只要古印度人守住了开伯尔山口就能拒敌于国门之外(如果是中国人,一定会建一个“开伯尔关”,如秦国建函谷关),但是印度人没有这么做。

如果说雅利安人第一次入侵,达罗毗荼人没有做好准备,没有意识到开伯尔关口的重要性,还可以理解。但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后,也没有思考这个问题就令人匪夷所思了。以至于后面的马其顿人、突厥人、蒙古人纷纷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将印度变成了人种博物馆。印度人这种“全民躺平”的淡定气质是印度文明中断的重要因素,除了种姓制度和印度教影响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地理因素-纬度。

再看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如果将视野扩大到整个地中海-西亚-北非,不难发现,埃及北邻地中海,东临红海、西、南被荒漠包围,只有东北面西奈半岛与亚洲相连。古典时代,跨越撒哈拉沙漠远征埃及地狱级难度的副本。从这个角度看,埃及有着和古印度类似的地缘条件。区别在于,印度西北方被高山包围(只有一个狭窄的开伯尔山口),而西奈半岛没有高山阻挡,无险可守,这为外来入侵者提供了绝佳的地缘缺口。再加上地中海周边国家自古就重视海上贸易,发展海权力量,如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古希腊人以及罗马人,他们克服了地中海的地缘阻隔,削弱了地中海对埃及文明的保护力度。因此,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古埃及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突厥人和奥斯曼人入侵。

包括古巴比伦在内的两河流域古文明是地缘条件最差的地区。两河流域的土地肥沃,但整个地区无险可守。北面是安纳托利亚高原、亚美尼亚高原,东面是伊朗高原,南临波斯湾,西面是沙漠和阿拉伯高原。从这个角度看,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描述为美索不达米亚盆地也可以。肥沃的土地加上无险可守,就会吸引一波又一波的入侵者。从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到亚述、波斯、再到阿拉伯、奥斯曼,这片土地一直上演“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戏码!

最后来看中国。中国东、南临海,西面被荒漠和高山阻挡,西南有青藏高原作为天然屏障,主要地缘压力来自北面的蒙古高原(南面的中南半岛从未对中央之国产生过威胁)。

5000年来,中央之国的主要对手均来自蒙古高原,从匈奴、鲜卑、到突厥、契丹和蒙古。这样的地缘结构,一方面有效保护了中央之国,另一方面又留有文明交流的窗口。来自南俄草原和蒙古高原的游牧部落,不仅驯化了马,还发明了铁器(赫梯人)、马镫(匈奴)等,这些先进的技术通过战争、贸易等形式,传入中央之国。地理的开放性是文明不断进步的基础条件。

在完全封闭的地缘条件下,文明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比如,大航海时代之前的美洲印第安文明、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上的原始部落。在西班牙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片大陆上最有可能成为畜力的动物时羊驼,没有马,也没有牛,更没有铁器。



从纬度上看,高纬度文明对低纬度文明呈现出碾压态势。亚欧大陆上文明冲突不断印证了这一点。西罗马帝国被来自北方的蛮族攻陷,印度不断被来自北方的游牧文明入侵,蒙古高原的游牧部落不断南下中原,为什么?根源是纬度决定了太阳能的分布。由于气温和降水条件较好,低纬度的物产更加丰富,在惰性的加持下,低纬度的人更习惯“躺平”。

纬度越高获得的太阳能越少,物产越贫瘠。这样的地理差异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中高纬度的文明为了获得必要的生活物资向低纬度扩张,契丹将对中原农耕文明区的季节性掠夺称为“打谷草”,就是具体的表现;二是中高纬度的文明更勤劳,有强烈更新技术的动机。前面提到,印度东北面也有缺口,但是印度东面的缅甸从未入侵过印度;中南半岛也从未对中央之国产生过威胁;雅利安人、突厥人、蒙古人在进入印度之前战力彪悍,进入印度之后就变拉跨,就是这个原因。

从这两方面也可以回答“为什么热带地区无强国?为什么统一中国大部分从北向南,很少由南向北(明朝例外)?”等问题。中国南北跨度大,从北纬4度(曾母暗沙)到北纬53度(漠河),兼具低纬度文明的物产和和中高纬文明的勤劳。在古典时代,中国的农业技术一直处于领先位置。

从河流方向上看,中国的河流最有利于文明传承和统一。由于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呈东西走向,与纬度线平行。纬度决定太阳能分布,同时也决定了古典时期的经济模式。纬度从低到高,分别是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渔猎文明。古典时期,路上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河流是文明交流重要的通道。东西流向意味着同一条河流的上下游处在同一种文明形态中,如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是农耕文明,容易形成统一的文化认同,这是我们保持大一统的基本地理条件。

相反,尼罗河是南北流向,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都是南北流向。这意味着河流上下有存在不同的文明形态。比如古埃及长期分裂为上下埃及,尼罗河下游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尼罗河上游则是游牧文明,难以融合在一起。欧洲最高的山脉-阿尔卑斯山呈东西走向,欧洲大部分河流呈南北流向,这也是欧洲长期分裂的地理因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赋的异禀︱古代华夏文明的生存空间及地缘图解
千年国运与地理位置密不可分,中国与印度有何差别?
中国的地理位置在世界上有什么优势?
北纬30°,人类文明将从这里开始
一本书竟然就可以扫盲地缘政治
谁在主宰世界—世界之主的帝王之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