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9年,毛主席时隔32年重回韶山,看到父母坟墓破烂不堪:不要修

1959年6月末的一天,湖南韶山的一处荒地上挤满了围观的村民。

众人齐齐望向那不太起眼的坟墓,几乎没人能猜到,这座略显寒酸的坟墓竟然是属于伟人父母的。

毛主席站立在坟前,望着眼前破败的景象,心中涌出几分愧疚与哀伤:“儿子来得太急,都没给二老带些东西,实在是有愧父母啊!”

当初他为了革命断然离家,以至于连父母最后一面都见不上,就连二老的葬礼也是匆匆办理,想到这些,围观者无不为主席的遗憾而感到惋惜。

可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有人提出要不要将坟墓重新修缮一番时,主席却摇摇头立刻拒绝。

修缮坟茔本是好事,主席为何要拒绝?父母离世时,主席究竟忙于何事?伟人的父母对其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阔别多年的韶山之行

1959年的时候,新中国已经安然长到了十岁,彼时举国上下皆朝气蓬勃,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越来越有盼头。

看着这副国泰民安的景象,毛主席十分欣慰,当初那么多人的牺牲总算没有白费。

或许是离开家乡太久的缘故,也或许是自己年纪增长,毛主席对于家乡韶山的思念愈发浓厚。

很多时候他不是不想回家乡一趟,而是繁杂的国事以及忧国忧民的心促使他无法放下一切回到家乡。

好在1959年毛主席前往湖南视察时得到了久违的机会,当时毛主席刚到长沙,当地官员用家乡菜招待,瞬间再次勾起了主席的思乡之情。

还在饭桌上的主席突然说:“准备一下,明天回韶山一趟。”

主席身边的秘书高智有些诧异,此次视察主席做了详细的安排,其中并没有去韶山的计划,为何突然决定去韶山呢?

为了防止自己误听,高智便向主席确认:“主席,您刚才说明天回韶山?您要回家吗?”

主席不假思索地给予肯定:“对,回韶山,明早就动身!”

于是在6月25日一大早,毛主席就在罗瑞卿、周小舟等人的陪同之下,乘坐专列前往湘潭。

湘潭距离韶山只有45公里,刚下火车,当地政府立马就安排了专车来接主席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韶山。

临行前主席多次强调:回乡时肯定会有乡亲们来欢迎,大家都要热情一些,讲话也要和和气气,不要摆什么官架子。

若是乡亲们邀请自己回家里做客,端茶递水送好吃的,一定不能加以阻拦!这都是乡亲们的一番好心,切莫让人觉得生分了。

正所谓“近乡情更怯”,对于同样离家多年的主席而言亦是如此。

在车辆行驶得离故土越来越近时,毛主席的心情也颇有些激动与感慨,他摇下车窗,一边抽着烟,一边望着窗外熟悉的山田,这位外出的游子终于离家更近了些。

回到家乡以后,乡亲们夹道欢迎着主席的到来,每家每户都热情邀请主席前去吃饭。

面对这份热情,主席特别开心,晚上散步时,主席激动地对随行人员表达自己的喜悦,离开家乡32年,如今得以回乡,真是心情舒畅,吃什么都很香。

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关心地询问:“这韶山是不是比北京热啊?主席您受得了吗?”

毛主席摆摆手:“热点又有什么?无非是多出汗,促进新陈代谢嘛!”

散步结束后,主席突然叫了一些随行的人到房间里谈话。主席表示自己阔别故土32载,如今有机会重返,一定要去祭奠一下早早去世的父母以及为革命牺牲的亲人。

“我毛家为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他们是新中国的功臣和英雄,后辈人始终不能忘记他们的功劳,活着的人理应永远纪念他们!”

于是第二天,主席早早地起床,独自洗漱完毕以后,便叫上几名随行人员,表示要上山祭奠父母。

离家多年,许多家乡的老路早已面目全非,主席也很难找到正确方向,还是一个年轻小伙自告奋勇带路,主席这才得以前往。

山路十分曲折,年轻人走起来都十分费力,更别说年事已高的主席。

考虑到这一点,一旁的人连忙找来一根棍子充当拐杖,让主席拄着爬上山,减少体能的消耗,乡亲们看到主席要去祭祖,也纷纷跟了上去。

走了好一会儿后,总算抵达主席双亲的墓地。

众人诧异,眼前这两个略显“寒酸”,破败不堪的小土堆,竟然就是主席父母毛贻昌与文素勤的坟墓!

望着眼前的景象,毛主席不由地回想起当年父母的教诲,以及自己曾在韶山大搞农民运动时的场景,触景生情般开始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子承父业之愿终难成

1893年12月26日,一代伟人毛泽东于东方日出之时降生在湖南韶山。

由于前两位哥哥的不幸夭折,父亲毛贻昌对这个刚出生的孩子极其重视。

毛贻昌不求孩子未来能大富大贵有番作为,只希望他能平安长大,然后继承家中田地,把毛家的基业传承下去就行。

毛家祖辈虽然算不上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祖上也有过为官之人,家境就韶山当地而言还算殷实。

毛主席的爷爷由于太过老实可欺,将祖上的资产渐渐败光后便成为了地道的农民。

好在毛贻昌比较争气,勤劳肯干还能吃苦,这才渐渐将父亲典当出去的田产一点点收了回来,再经过他后续的投入与经营,毛家逐渐成为韶山当地的中农家庭。

为了让自己的家业后继有人,毛贻昌早早就打算将主席送到湘潭的一家米店当学徒,学习管理资产等事宜。

可当时主席已然沉迷上读书,加上自小就有的爱国情怀,他并不甘于只在韶山继承家产。

最终还是在老师与亲戚的劝说下,毛泽东才得以继续上学读书,从而也迈开了人生转折的第一步。

1912年春,18岁的毛泽东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湖南省高等中学,在这里他再次遭受到了观念上的冲击,以及各种不必要的条框所限制,最终毛泽东在入学半年后选择了退学,开始了自己图书馆的自修生涯。

但很快这件事就被父亲毛贻昌知道了,父亲的强烈反对致使毛泽东的自修生涯结束,但很快毛泽东又考入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那里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恩师杨昌济。

在恩师的谆谆教诲下,加上自己对新思想感悟,毛泽东越来越清楚自己当下的目标是救国救民,改变中国衰败的现状,而不是回到家乡继承家业。

尽管他理解父亲的苦心,但他无法苟同,更不能接纳,因此他与父亲产生了极其强烈的思想碰撞。

与固执的父亲不同的是,母亲文素勤十分慈爱淳朴,并且深受佛家理念的影响。

这样的观念也影响着毛泽东,他从小就富有共情能力,相信奉献是人的天性,相信众生平等,因此他更要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

每次毛泽东与父亲爆发冲突时,母亲便会从中调和。

一边牢牢将他护在身后,劝父亲理解儿子的行为,一边又劝他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正是有了母亲的支持,毛泽东才得以走出家乡。

离开家乡后,毛泽东首先前往北京,获得了赴法留学的名额。

但是他放心不下家中病重的母亲,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出国求学,而是回归基层,深入农村,独自调研,摸索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发展之路。

1919年毛泽东回到湖南,并在《湘江评论》一刊中担任主编职位,这时候的他还没有执着于革命,而是像母亲一样做个温和的改良派,相信劝人向善可以扭转局面。

然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样的观念便被他彻底摒弃。

湖南军阀张敬尧的大力打压使得毛泽东丢掉了工作,当冰冷的枪口对准他与他的同伴时,毛泽东再也不是那个相信改良就能救国的温和少年。

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革命!革压迫者的命!

为了革命他再次踏上了外出的旅程,而这也让他错过了见母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母亲病逝,毛泽东在灵堂前悲痛万分,长跪不起。

后来的日子里,他不止一次地提到这件令他抱憾终生的事:“母亲走时我没能见她一面,她肯定有很多话要和我讲,只是我不在啊!”

母亲的离世让毛泽东与毛贻昌紧张的父子关系略微缓和了不少,但为了革命,毛泽东在参加完母亲葬礼后便匆匆离开。

第二次进京的他借住在恩师杨昌济家中,与杨开慧心意相通,两人达成一致,“不做俗人之举”,就此结为了终身伴侣。

1920年1月,恩师杨昌济离世,而仅在一周之后,父亲毛贻昌也驾鹤西去。

两位至亲的离去对年仅27岁的毛泽东来说打击重大,但幸好还有妻子陪伴左右,支持着他的一切决定。

彼时他正在大搞“驱张运动”,暂时抽不开身回乡替父亲安葬,毛贻昌去世7个月后,毛泽东这才有机会回乡安葬父亲,紧接着又匆匆离开,投身于革命事业。

1924年,毛泽东在城市的改革步步受限,当时的中共并不认为农村改革有什么意义,于是一再否决毛泽东的提议。

身心俱疲的毛泽东还染上重病,被迫从上海回到韶山老家,一边养病一边组织韶山当地的党员继续进行革命事业。

毛泽东在韶山待了二百多天,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农民问题,从而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将革命的种子撒遍基层。

他在当地创办了夜校,以授课的形式对农民进行思想启蒙,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秘密进行农民运动。

然而这样的做法很快就引起了地主劣绅的注意,他们给毛泽东安上罪名,致使毛泽东遭到通缉,被迫连夜逃离韶山。

不过虽然毛泽东离开了,但韶山的农民运动并没有就此停止,反而在他的影响下愈演愈烈。

一直到1927年毛泽东重返故土,惊讶地发现军阀土豪皆被打倒,韶山俨然成为了农民革命的天下。

然而不幸的是,1927年蒋介石突然背叛革命,在全国制造了白色恐怖,大肆抓捕的共产党员,连韶山地区的也不放过。

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为了革命英勇就义,毛泽东在冲上井冈山,建立工农红军政权之时,也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骄杨”。

毛泽东无奈,只好强忍着失去挚爱的悲痛,继续投身革命,因为他知道,至亲至爱的牺牲就是为了革命,只有革命取得胜利,才对得起他们的牺牲!

好在经过众人的不懈努力,革命取得圆满的胜利,新的中国犹如太阳般冉冉再升,一切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在进行。

而身为国家主席的毛泽东,却因为繁忙的国事,始终没能放下心去重返故土。这一推再推,时间就过去了38年。

满门忠烈为革命

建国前,主席为革命在外奔波,不仅错失了与父母见上最后一面的机会,就连葬礼都没能及时办理。

母亲文素勤去世时,主席正与军阀相互斗争,得知母亲病危,毛主席马不停蹄地赶回韶山,却还是迟了一步。

母亲没看到心心念念的孩子,临死都在呼唤着“三伢子”。

父亲毛贻昌去世时,主席正在京城里参加革命运动,一直等到形势好转以后,他才得以有时间回乡替父亲安葬。

而建国后,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发展关头,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他更没有时间回到故乡,去父母坟前祭拜一番。

若非此次视察湖南临时决定回乡,估计后面也没时间专程跑一趟。他的时间从来不属于他个人,而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

主席默默伫立,望着眼前父母破败的坟墓,内心满是愧疚,这时旁边的人灵机一动,从路边的松柏树折下一些树枝,当场编了一个小型“花圈”递给主席。

主席接过“花圈”,轻轻将其放在坟茔上,然后拨开坟边的杂草,对着坟墓深深鞠躬:“三伢子来看您们了。这次来得太急,没能给二老带点东西,实在是疏忽了。正所谓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今后要是有机会,我还来看望您们。”

毛主席说这些话时眼里噙着泪花,然后蹲下身小心翼翼,一点点拔掉坟上的杂草,亲手填补了坟边的小洞和裂缝。

此时山风徐徐吹来,主席感受着微风,似乎是父母在轻抚他的脸庞。

离开前,主席再次对着坟墓深深鞠躬,随之默哀片刻。

这时有人提出建议,是否对坟墓进行修缮工作?主席却直接摇头拒绝:“不用修,有空来除除草平平土,代我祭拜一下就够了。”

虽然主席拒绝了,但当地政府还是稍微对坟墓进行了修缮和立碑,没有大操大办,看起来依旧简约朴素,也算是没有违背主席的意愿。

1966年,主席再次因公来到韶山,而这一次却成为主席此生中最后一次的故乡之旅。

从1910年初次离开家乡的踌躇满志,到再次归乡的恋恋不舍,在毛泽东漫长的人生中,回到家乡的次数可谓屈指可数,建国后回乡更是少之又少,仅仅两次还都是因为公事。

革命时期他满腔热血只为革命,建国后又一心为民为国而努力奋斗,他的奉献与付出让每一个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毛主席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伟大,是无数少年人当之无愧的奋斗榜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9年毛泽东重回韶山,看到父母坟墓破旧却说道:不要修,就这样
1959年6月25日 毛主席回故乡韶山冲
毛泽东时隔32年重回韶山,看到父母坟墓破烂不堪,说:不要修
毛主席时隔32年重回韶山,看到父母坟墓破烂不堪:不要修,就这样
韶山行
既是恩师也是亲人!他冒死珍藏毛泽东《祭母文》,被主席4次接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