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道》台词摘抄(四)


丁元英与韩楚风于五台山问道一事

小和尚:“两位施主,这位就是智玄大师。”
智玄:“阿弥陀佛。”
丁元英:“大师,叨扰了。”
智玄:“二位施主请进。”
丁元英:“谢大师。”
韩楚风:“大师请。”
智玄:“二位施主,坐下说话。”
“敢问二位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的什么行呢?”
韩楚风(拿着丁元英写的词开始念):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丁元英:“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槃。”
智玄:“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治贪,以幻治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智玄:“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也难能可贵。依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于基督,我进不得窄门。于佛,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这首词里看的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丁元英谈自己预备“杀富济贫”一事)
智玄:“施主这样做是基于一种对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施主已经胜算在手,想必也已经计算到得手之后的情形,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一片声讨、责骂。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
韩楚风:“那,得救之道是什么呢?”
智玄:“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妙在以扶贫命题。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晚辈无意评说道法,只在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

(论道后二人外出凭栏看风景)
韩楚风:“佛门净地,能抽烟么?”
丁元英:“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韩楚风:“刚才有话没敢说,怕有吹捧之嫌,可又不吐不快,现在可以说了。”
“扶贫之道若以次第而分,也可分为三个层面。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是为哲人文化;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
丁元英:“不敢当,不敢当。哎,咱们怎么也拽起文来了,可别恍恍惚惚的觉着自己也是大师了。”
韩楚风:“惯性惯性,一下子有点收不住了。这趟如果不来,真是人生一大憾事。只是你我都有谤佛之嫌,也不怕下了地狱。”
丁元英:“没有地狱天堂焉在啊?总得有人在地狱呆着。你我就算上一个,不然天堂就没了着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道》中,五台山论道,论的什么,又得到什么呢?
《天道》丁元英: 五台山论道原文的精彩全篇转发
王志文和左小青的神作,至今未被超越,剧中最精彩当属五台山论道
《天道》电视剧解读第22期:五台山上谈经论道(上)
《天道》,王志文与大师五台山论道,高境界对话,耐人寻味
拜谒智玄大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