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国崛起的秘密
从西周时代起,中原的诸侯国就认为秦国是蛮夷之邦。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文化是最独特的。

首先,秦人起源于甘肃天水一带,荒凉的西北高原物产稀少,人民生活贫困;
其次,与周朝相比,秦人没有文化;
第三,秦国不实行嫡长继承制,没有严格的宗法制。

秦国在当时的各大国中是最落后的。秦国百姓和游牧民族一样,停留在“淳朴忠厚”的半野蛮状态,只求物质利益,不重精神价值。秦国文化也是缺乏人道主义精神的、功利性的。但是,就是这个最落后的秦国,取代了存在时间长达近800年的周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如果说“争霸”是春秋时代的主题,那么“变法”就是战国时代的主旋律。

前文中我们曾提到,周制是“血缘家族式”的,是“熟人社会”。周朝礼乐文化追求的是典雅、宽容、仁爱、稳定,这种文化性格适合和平年代,在生死存亡的战争年代就显得刻板、迟钝和颟顸。秦国的风气是落后、贪婪、残暴,精于算计而不择手段。法家推崇用制度而不是道德来解决问题,更直接、痛快和高效,也更残忍。但是秦国的民族性却与法家文化一拍即合,如鱼得水,所以才出现了商鞅之法。

法家文化是作为周代礼乐文化的反叛者出现的,法家和儒家的思维方式在很多方面是针锋相对、完全相反的。法家的思考完全围绕着“君主利益”这个圆心,而不顾及其他阶层的利益。法家思想完全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提倡的是一种赤裸裸的功利主义文化,所以,在有着礼乐文明基础的其他国家很难彻底推行。

《淮南子·要略》谓“秦国之俗,贪狠强力,寡义趋利。……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儒家学说认为,君主应该争取民心,获得民众发自内心的支持。《尚书》说“民为邦本”,国家是为民众而存在的。法家却认为,君主是国家主体,或者说,国家的存在是为君主服务的。所谓“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就是说,百姓对君主有什么用呢?作战的时候,可以贡献生命;和平的时候,可以贡献劳力——这就是百姓存在的意义。

韩非子在《显学》篇中说道:不懂得政治的人才会说要争取民心,如果要获得百姓的支持后才能施政,那么要政治家有什么用?人民都像无知的婴儿一样,政府要他们吃点小苦以谋求永久的大利,牺牲一代人的幸福换来国家的长治久安,他们竟然全然不能了解。如果治国的时候听取老百姓的意见,那国家必然要陷入混乱。

商鞅说,治国之要诀是“弱民”和“胜民”。也就是压制、打击民众,削弱民众的力量。为什么呢?商鞅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君书·弱民》)意为只有民弱了国才能强,只有让民众既愚昧又贫穷,这个国家才能强大。

《商君书·去强》提出要“以奸民治”: 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 用有良心的人去治理奸恶之徒,这个国家必乱。用奸恶之人去压制那些有良心的人,国家才能强。 换句话说,就是要用黑恶势力来统治民众,让民众屈从于流氓统治,接受任何不合理的现状,这样民众才能越来越懦弱,越来越屈从强权。

《商君书·去强》还说:治国首先要让百姓穷下来,失去生存的基础,让他们乖乖地听从权力的指挥,遵循国家政策导向。所以“治国能令贫者富,富者贫,则国多力,多力者王”。治国的人如果能随便让穷人富起来,富人穷下来,那么证明这个国家有力量,有力量的国家才能称王。

韩非子甚至还说过:“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意思是你不要相信任何人,连你的老婆孩子都是在成天算计你。

这是彻底的性恶论者。韩非子认为,人性本恶,百姓自私自利而且愚蠢,所以最高统治者不能相信任何人,只相信三样东西:法、术、势。“以法刑人,以势压人,以术驭人。”

所谓“法”,就是指严刑峻法,严酷地对待百姓,运用好赏罚这个利益杠杆:不听话的,狠狠打击;卖命的,就给高官厚禄。

所谓“术”,就是权术。韩非子说:“君以计蓄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皇帝出于算计,任用大臣。大臣们也是出于算计,才给皇帝服务。所以皇帝和大臣的关系,就是相互算计的关系。

所谓“势”,就是严刑峻法造成的一种威势,一种恐怖气氛。这样就可调动起所有社会资源,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公元前221年,39岁的嬴政端坐在高大幽深的咸阳宫前殿。他注视着竹简上大臣们列出来的许多汉字,提起毛笔,圈定了两个字,一个是“皇”,一个是“帝”。

秦国建立之后,各国诸侯国不存在了,天命被取消了,“天子”变成了皇帝,原来的封地全部变成郡县,由皇帝派地方官管理。从此以后,皇帝的权力是没有任何制约的。整个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私产,天下所有人,从宰相到每一个普通百姓都是皇帝的奴仆。

在成功地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从自己的经验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天下没有权力办不到的事。他想干什么,都能干成。于是,秦始皇(以及后世各位皇帝)围绕着“如何让天下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个问题,进行谋划。

首先,要人民不能反抗,自然是解除其武装——没收民间一切兵器;而最根本的措施,莫过于统一人民的心思了——书读多了,人的想法就复杂了,不好控制了。为了统一天下人思想,秦始皇决定烧毁天下所有藏书;接着,要强化中央集权,牢牢掌控权力,就必须扩大军队——无论对内对外,都必须依靠强大的武装力量。

要扩大军队,最关键的是什么?是钱。因此需要提高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汲取能力,换句话说,要从民众身上获得更多的钱,征到更多的兵。

一、征税。不管老百姓手里是公田还是私田,都要交税。这样,国君的税收就大幅增加了。
二、“县”,就是“悬着”的意思,意指悬在边疆的一块土地。皇帝派自己的一个仆人去管理这块土地,收的钱粮直接归皇帝所有。这样的县越来越多,皇帝直接控制的土地也就越来越多了。这就是郡县制的雏形。

秦朝还鼓励老百姓分家,甚至强迫老百姓分家,强制解散大家庭,把一夫一妇的个体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这样民众就原子化了,变成由最高统治者直接控制的“编户齐民”,把几乎一切社会组织打散,对全国进行了格式化。举国上下,皆以君主之是非为是非,以君主的利益为利益。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修“高速公路”,当然在当时不叫“高速公路”,叫“驰道”;书同文,车同轨,举国上下,如臂使指,步调一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极大提高国家的动员能力和汲取能力。

为了一统天下,秦国百姓付出了血和汗的代价: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宗法时代的周天子绝对不敢设想的。

修“驰道”、拆险阻、修长城、平百越、伐匈奴,秦始皇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要花钱的。秦国的成功,是因为建立了高效的汲取制度,能统一集中人力和物力。而秦朝灭亡的原因,和后来历代很多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一样的,是这套制度没有可以约束它的力量,导致权利系统的汲取过度,超过了民众的承受力。

“成也法家,败也法家”。每一次变法,都会催生一个强国;每一次变法,都会引起周围国家的仿效。在各国的变法中,最成功、最彻底的是秦国的变法。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秦朝是通过官僚系统汲取民间资源的,官僚系统与世袭贵族是不一样的,他们权力和地位完全来自皇帝,所以他们唯皇帝之命是听,所以根本不在乎被他们统治的老百姓对他们怎么看。所以秦末农民起义有一个特点:“有叛民无叛吏”,即没有一个官员参加造反。这形成了官与民两个界线分明的群体,因为官员已经完全站到民众的对立面,成为民众的仇人,即使想加入起义也没人接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承秦制为什么秦二世而亡,汉却可延续400年
秦穆公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秦始皇是怎么把大秦江山给作没的?
生活在战国,秦国老百姓和其它六国老百姓谁更幸福
秦始皇临终前发生的3件怪异之事,是确有其事,还是野史杜撰?
秦始皇统一各国,实力如此强大,为何短时间就灭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