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首词不得了!连苏轼听了都为他点赞!

唐朝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被称为“千古风流句”,因为这句词本身就自带一股“文人风流”在其中,再者,其画面感和意境美都堪称上家,另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古代文人共有的臭毛病——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画面和意境之美

张志和的眼光和其他诗人有些不一样,他仿佛不是在作一首诗,而是在画一幅画。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你看头两句,表达的东西很简单,无非就是点明地点和季节,作用是为下文出场人物作铺垫,但是简单的两句诗里,却有山、有水、有鸟、有花、有鱼,这样几种事物,任你往哪儿一丢,都是一幅山水画。

西塞山前的白鹭,展翅翱翔,春雨刚过,桃花盛开,红艳艳的,那是春汛时节,河水陡涨,河中鳜鱼不时地跃出水面。

原本只是一幅静态的山水画,可飞鸟、流水又让这幅画为之生动,产生了动态感。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既然是汛期,河水涨了,鳜鱼肥了,渔夫当然就要忙碌起来了。这个老头子,身披绿蓑衣、头戴青箬笠,在斜风细雨里一面垂钓,一面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安逸舒适的小日子,让他沉迷其中,可能是景色太美、又或许是钓鱼自得其乐,总之即使吹来了阵阵凉风、下起了细细春雨,他也不愿意归家。

这两句写眼见所见的实景,也内涵深意,那就是作者对垂钓翁这样自由休闲的生活十分向往。既然有这样一层含义,那么这里的“归”,更代表了作者不愿意回归庙堂,期盼归隐山林的的愿望。

酸文人的理想

古时这些文人啊,几乎都有超级伟大的抱负,还都觉着自己特别牛,觉得皇帝是傻瓜——因为不重用自己,否则必定开创一番盛世。

其实他们哪会当什么官,一股文人的臭清高,看谁不顺眼就怼谁,同僚老板得罪个遍,当然被排挤,然后开始哭,说自己怀才不遇云云,尚在庙堂之高,开始向往江湖之远。要真等皇帝让他回去休息吧,一边钓着鱼,又开始向往致君尧舜上。搞得皇上也很纠结,你们到底要朕怎么样嘛!

几乎所有的文人都是这样,你随便翻开一首诗,如果是向往隐居生活的,那基本上都是在朝堂上受气了,委屈了,宝宝不想跟你们玩了。如果是吵着闹着要帮着皇帝老儿分忧解难的,那多半是当不成官的。

所以像《渔歌子》这类诗,自然会受到文人们的追捧,评价这首词的清朝人刘熙载,职业生涯后期也过得不那么安逸,晚上正跟家骂娘呢,突然读到这首词,瞬间有了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于是大笔一挥,写下“千古风流句”五个大字。

这首词的受欢迎程度可不仅限于刘熙载这种名气不大的人,就连苏轼都是这首词的铁粉,还曾专门改编过一首《浣溪沙》

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至于苏轼在官场上那点事,不题也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诗104唐·张志和《渔歌子》
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为何称为千古风流句?
渔歌子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
必背古诗
中唐诗人的一首词,让苏轼赞叹不已,恨不得全篇照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