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杭客家与江西的亲缘关系

言近几年来,笔者在参与上杭客家姓氏源流调查研究时发现,上杭客家有一半以上的姓氏是直接或间接从江西迁来。另一方面,明末至清初,又有大量的上杭客家人返迁江西。本文就是从这两个方面论述上杭客家与江西特别是与赣南的亲缘关系。同时本文兼论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历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源于江西的上杭客家

1.赣闽开发历史的比江西开发比福建早。江西拥有经长江入鄱阳湖穿赣江而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是北方移民南下的主要集散地。秦时江西已设立十县。至汉,增至21县。唐代江西全省有八州三十七县。福建至汉一直没有设县。唐代福建全省置五州二十五县。赣南的开发也早于闽西。赣南在 西汉已设三县,孙吴时领有六县。唐代赣南(即虔州)下辖七县。而闽西迟至唐朝中叶才设立汀州辖长汀、宁化二县(二县均在唐开元时置县)。唐末以后至五代南唐时几十年间,赣南猛增4县(瑞金、龙南、石城、上犹)共领十一县。而同期的闽西(即汀州)仍设长汀、宁化二县,保留着唐时的建置。可见,五代时期赣南地区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开发,是自北南迁的客家先民最重要的接纳地。而同期闽西刚处于开发的初期,其迁入的人口十分有限,开发的潜力巨大。宋代逢金人南下,宋室南渡,元军入侵等变乱,北方移民再次大规模避乱南迁,赣地居民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人口渐趋饱和,而邻近赣地的闽西尚处于开发的初期,人烟稀少,土地肥沃,山深林密,是利于避难的“世外桃源”。因此,赣地特别是毗邻闽西的赣南向闽西移民,就成为一条重要的迁徙路线。

全长328公里,在闽西境内长285.5公里。汀江在上杭县境内长达112公里,均可通航,占汀江可通航道的50%以上,上杭地处汀江中游的黄金水段,具有优越的生存条件。由江西石城经宁化沿汀江而下可直达上杭。因此,由赣地进入闽西的移民很容易经汀江这一便捷通道,来到上杭开基。

明末清初,江西特别是赣南由于受清兵铁蹄的蹂躏,经过几十年的战乱,人口锐减,田地荒芜。而此时,闽西经朱明一代的繁衍生息,人口膨胀,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闽西人稠地窄,米谷不敷”,上杭县同样是“田少山多,民人稠密。”基于这些原因又由于地缘上的关系,有大批闽西客家人倒迁赣南。

再以上杭县太拔乡张芬村黎氏为例。该村现有户数是267,而根据《上杭黎氏族谱》主编黎斌同志统计,清以前张芬村迁往江西瑞金、会昌、兴国、万安、于都、袁州、龙泉、吉水、上犹、宜黄、莲花厅、永新、安远等地合计移民130户。一个现有仅267户的山村移民江西达130户,可见移民江西的人数之多。

上面两个自然村的移民事例说明,明末清初,上杭全县各姓氏向江西移民的人数众多。

2.播迁范围广阔。上杭客家移民江西遍布赣南、赣中、赣西北、赣东北各地。江西究竟有多少个县有上杭客家移民难以统计,只能从各姓氏播衍范围加以印证。

上杭廖氏开基祖花的后裔经上杭辗转迁徙江西,分布于赣县、万载、吉水、兴国、南康、龙南、上犹、瑞金、于都、会昌、石城、安远等县(市)。其中龙南县主要分布在县城及县城东南、江东等地,仅廖花第二子政的后裔就超过三万人,当地民间有“廖半城”之说。南康市的廖花后裔分布于该市181个村落,合计达4万多人。

4.并非源于江西的上杭客家姓氏也大批向江西移民。如上杭张氏一大脉系开基祖张化孙生18子、108孙,其后裔不断向江西移民,播衍于江西于都、宁都、兴国、赣县、南康、漳乡、吉安、修水、铜鼓、上犹、崇义、会昌、万安、遂川、宜春、万载、泰和等江西各地。再如上杭华氏已播迁至江西会昌、兴国、宜丰、赣县、龙南、定南、崇义、遂川、吉安、修水、新余、铜鼓、万载、崇仁、上饶、广丰、弋阳、贵溪、万年、铅山等20个县(市)。

5.上杭客家间接向江西移民的大量存在。由上杭先迁至闽西其他县或迁至广东各地繁衍生息一段时间后部分裔孙再向江西移民。这也是上杭客家向江西移民的一种重要途径。如在明末清初,广东梅州客家也是向江西移民的重要一支。梅州客家多由上杭迁去,据查考广东梅州市七县一区130多个客家姓氏中,从上杭迁去的就有117个姓氏,占90%。因此可以推断,经由上杭迁广东再向江西移民也不在少数。如2003年11月笔者以张化孙宗亲会的名义到江西萍乡开展宗亲联谊活动,了解到由上杭迁广东再由广东迁入萍乡的张化孙裔孙有数万人。

6.上杭客家向江西各地移民,以迁居赣南者为最多。仅以上杭李氏木德院前一脉移民江西为例说明。《李氏木德公院世系族谱》中有一篇:“本族裔孙外迁记录”。根据这个外迁记录,统计出移民江西总人数,并将移民地分为赣南、赣中、其它三类

综合前面的论述,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前面已经论述,上杭客家大半源于江西特别是赣南。明末清初,上杭客家又大批移民江西特别是赣南。这两个方面说明,上杭客家与江西特别是赣南有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两地人民血脉交融、亲如一家。

第二、上杭客家大半源于江西特别是赣南,这一事实足以表明,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另一方面,明末清初,大批的上杭客家人倒迁江西特别是赣南,这一事实表明赣南在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中同样作出了重要贡献。关于这一点,赣南师范学院罗勇教授在他的论文《略论明末清初闽粤客家的倒迁入赣》中有这样的论述:“现今赣南闽粤入迁客民后裔所占的人口比例大体是:寻乌、安远、金南、定南、龙南、信丰、南康、大余、上犹、崇义等县约占70―90%;赣县、兴国、于都、会昌、瑞金等县约占50―70%;宁都、石城较少,约占20―30%”。“目前赣南居民的格局是在明末清初闽粤客家大批倒迁入赣之后形成的。”而且闽粤客家大批倒迁入赣后,又不仅仅局限于赣南地区,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赣南后又继续北上,到达赣中、赣西北、赣东北甚至再转徙湖南、四川等地,使客家民系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赣南既孕育了客家又发展壮大了客家民系。赣南在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张如山(作者系福建省上杭县客家联谊会)《红土情》网站辑自《第19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赣州与客家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西、浙江为什么有那么多客家人?
客家近代经济
早期客家摇篮宁都---客家综述(3)
中国客家的历史舞台
2021略论明末清初闽粤客家的倒迁入赣-读根文库
汉族南迁:广东客家人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