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有些东西看起来容易得同时却实际上那么难学?

对于已经习得某种技能的人来讲,他们往往无法理解怎么会有另外一些人“(竟然)(始终)无法掌握那种(实际上非常简单的)技能”呢?他们甚至可能干脆就没想过竟然还有人无法学会他们(竟然)轻松学会的东西。我在以前的一篇文章里提到:

……这有点像会游泳的人所经历的那样。有的小孩子很小就学会了游泳,并且身边的人都会游泳,于是就认为人人都会游泳。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完全不懂水性的人,才“惊讶地发现”原来”竟然”有人不会游泳。

任何一项技能,无论大小,都不是所有人都能入门的,也不是所有入门的人都可以做到精通的。最终,对于每一种技能来说,都只有很少的人可以被称为是“高手”。面对“高手”,大多数人只能仰望。人们往往用“天赋”或者“勤奋”来解释高手的成功。“天赋”真的很重要,然而,大多数技能并不绝对依赖天赋。极端的情况下,甚至确实可以用勤奋来弥补天赋的不足。所谓“高手”都是很勤奋、很努力的,但是勤奋与努力实际上并不能完全说明“高手”的成功,因为实际上几乎没有人不勤奋——我个人甚至极端地认为“强调努力是可笑的”。只要稍稍观察一下周遭的世界就会看到一个简单的事实:最终成功的人数实际上干脆不成比例地、令人惊讶且沮丧地远远小于为之努力的人数——即便是在不需要天赋的领域中。

姑且不说“惊天动地”、“惊世骇俗”的成功,让我们从小事说起。

谁都知道在这个时代,能够熟练使用字处理软件(比如微软的Word)有多么重要,个中的技巧掌握的越多工作效率就越高。可是最终,字处理软件其实有许多的复杂功能,完全掌握的人实际上少之又少。不妨问问身边的人,有多少人知道“如何使用通配符快速替换一篇长文档中的所有类似字串?”——可能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通配符”是什么。一番调查之后可能会发现真相是大多数人连最基本的功能都不一定知道,比如“如何把文档的奇偶数页面分别打印在纸张的正反面上?”谁要竟然敢说“习得使用字处理软件需要天赋”一定会遭到广泛的鄙视(尽管真的有很多人骨子里可能真的是这么想的,但就算他们往往也知道这种想法难于启齿)——这肯定不需要天赋。但确实很多人在这个不需要天赋的领域中竟然就算努力也并未成功。想想看吧,一定有很多人是真的很想学会,不然书店里不会有那么多种诸如《Word 实战技巧精粹》之类的书籍常年销售,并且还永远有此类新书不断上架——市场不会凭空出现,要先有需求存在才会引发市场供应。

另外一方面,去观察一下那些“高手”,他们看起来却好象是“很轻松且很愉快”地就习得了那项技能。事实上,如若有机会真正近距离接触一下那些公认的高手就会知道他们确实是非常轻松并且愉快地掌握了那项技能。并且这些人还像刚才提到的那样往往对他人的窘境表示不理解,而事实上他们也确实不理解,根本就不是在“装”。——这种真相难免会让另外的那些“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人感到沮丧甚至怨恨。实际上,也基于这样的观察,我从来都对那些“成功者的苦难史”不感兴趣——多数不是真的,因为苦难、曲折从来都是阻碍成功的。有人说,失败会带来经验和教训,可实际上,为什么一定要亲自经历失败去获取经验和教训呢?奇怪,难道仅因为缺乏阅读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总是有人可以轻松习得某种技能,而那看起来并不难(重要的是实际上也不需要天赋)的技能学起来却那么难?甚至会令人觉得永远达不到理想的境界?

很多人无法习得关于字处理软件的一些必要技能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没什么文章可写”。没有可编辑的文字,换句话讲,没有需要编辑的内容,编辑技巧有什么用处呢?人们往往以为要“学好”了之后才能“用好”;却常常忽略“学”要通过“用”才能够真正做好(英语,不能只学不用)。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在这方面是幸运的,他们就算自己没东西可写,就算自己写不出来东西,也有的是需要编辑的内容——所以,就算不勤奋,也因为天天可以“用”到,甚至不用“学”;甚至只靠受打击(比如,做不好就会挨骂)就最终可以掌握无论多复杂(甚至无论多愚蠢)的字处理软件的各种(甚至诡异的)使用技巧。

什么事情说穿了都很简单,并且道理都很相似。没有创意的人把Photoshop的每个菜单选项都了解的通通透透也没用,最终只能改改别人的图片而已;没有故事的人花多少时间学习写作技巧都没用,而有故事的人就算手法略微粗糙也一样可以打动读者;没有现实可行的项目,创业者就算拉来多少资金(如果真的有“风投”愿意“疯投”的话)也只能烧完之后怨恨时运不佳……拿刚刚用过的类比来说,商品市场上成功的生产者往往并非主要通过辛苦获得成功,更重要的是“恰当地满足了市场需求”;而那些或在挣扎或已消失的生产者就算再辛苦其境遇也不见得有所改善,因为他们在生产“没有市场需求的产品”。我最近的经验是,由于两年里我写了大量的文章——大约从2007年3月份开始至今,我几乎天天在写——因此积累了很多内容;于是,为了更有效地表现这些内容,WordPress(就是搭建现在这个博客的程序,Php写的Blog Engine)的方方面面都被我折腾了一遍,什么PHP、MySQL、CSS、JavaScript、XML、DOM等等乱七八糟过去看着就眼晕的东西都已经入门走了一遭(我也没时间与精力去“精通”),且并不辛苦。

在“心智力量的差异”里,我曾提到好多年前我自己“巧遇”用途而几天之内学会了“盲打”而后一直受用无穷,可问题在于在此之前的五年里,我不仅没能够习得“这么简单却又极端实用的技能”,甚至竟然觉得自己不去学才是正当的。所以,事实上我并不相信仅因为前面说清楚的道理就要“只去学用得着的”——这其实是从一个极端直接跳到了另外一个极端。过分的“实用主义”往往是短视的,前些天我曾经摘录的一篇文章(on “Practical usefulness”)里有很精彩的解释。所以我总是建议学生不要问“学这个有什么用?”——学吧,学吧,学会的东西总会有用的。与此同时,一个良好的习惯是“一旦遇到需求马上去学相应的技能”——这实际上是很少人真正做到的。这样便可以“学以致用”。但另外一个习惯更加重要,就是关注内容多于工具,关注实质多于表象。

 

{ 13 comments… read them below or add one }

ivenzhangOctober 26, 2008 at 18:26

学以致用,好像笑来老师就是在细细地为大家阐述这个道理

Reply

Chen October 26, 2008 at 19:18

我个人的体会是,学东西的方式与人的个性有关,比如说我就是一个挺极端的实用主义者,知识不在一定要用到的时候我是没有什么兴趣去学的,缺点就是很多刚学到的知识用完了我就忘了,所以找工作被面试的时候遇到不少麻烦:)。我发现很多人也有这个问题,同时这些人的性格也比较相似:ENTP
我个人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去理解新知识的本质。I.e. 比较和自己以前学的东西有什么联系,对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补充,改进。
另外我觉得你说的短视确实是实用主义者的很大的一个问题,至少我就有这个问题,好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也很好解决,我在学不下去的时候往往会仔细思考和调查我学的这玩意到底有什么用途,这样如果找到了NB的用途就能很容易的学进去。这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现在internet的普及。以前没有internet的时候就学的很痛苦很差,因为懂的不多,自己思考也没什么结果,比如大一大二看似枯燥的数学我学的就一塌糊涂。
但我也见过很多稳扎稳打的人,而且这些人即使不是实用主义者却学的依然很快,即使不知道这东西以后有什么用依然能学的很好,至少考试考的很好,我认为这是性格决定的,但是他们是怎么学习的我还不是很了解。

Reply

zgjieOctober 27, 2008 at 08:33

因为用不到。所以你说的东西我不会,也不觉得怎么样。要用的时候自然会去学。

Reply

JungOctober 27, 2008 at 15:46

可实际上,为什么一定要亲自经历失败去获取经验和教训呢?奇怪,难道仅因为缺乏阅读能力?

对于这个问题我最近几个月的经历最深的体会就是:知道一个道理、明白一个道理、真正将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己的生活,这三者两两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障碍需要去克服。当然,有些比较简单的事往往三者两两之间是近似或者等同的
 
从“知道这个道理”到“明白并理解这个道理”这个跨越往往需要当事人自己的悟性或者生活体验作为支撑,有些人对某些道理感同身受往往是因为他们有过这样的经历,而这个道理将他们的经历高度概括从而使得他们对这些道理具有高度的认同,而另一些人因为没有相似经历作为背景,自然也无法理解。于是往往出现这种情况:人们在自己犯错了之后,总结了教训之后,重看前人经验时才发现“原来这句话说得是这个道理啊”,于是感慨不已
有些“悟性”高之人就NB在即使自己没有经历过也可以迅速理解,这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作为后盾才能做到,而且他们也不可能对所有前人的经验教训都做到这样。
从“明白并理解这个道理”到“真正将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己的生活”这个跨越有时则更加艰难。也许笑来你无法理解,但我最近确实正在经历“明知这样做是正确的,却仍然无法依照而做”的体验,于是就需要不断的和自己作斗争,不断强迫自己前行。
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因为我要克服的是我从小就一直因为恐惧而逃避去做的事情,当需要克服对一件事情将近20年的恐惧去做它时,这实在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还好,在长久的坚持下,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件事。
 
我想正是因为有着这两个跨越的障碍存在,人们才必须通过“走弯路”和“犯错误”才能够收获的教训,这样才能将道理变成属于自己的道理
 
我们可以用前人的教训来作为自己前进的探路棒,帮助我们缩短“走弯路”的时间和“犯错误”的所花费的代价。有些时候是可以做到完全0成本,比如“不要吸毒、不要酗酒”,但更多的时候往往还是要付出一些代价才能收获经验,即使这个经验已经被无数次的说起。比如“不要炫耀”、“做人低调”、“别拿别人折磨自己,别拿自己折磨别人,也别拿自己折磨自己”、“聪明的人知道如何让别人舒服”
这也是作为人很无奈的一件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何成长,都离不开持续且痛苦的努力
只要三步,简单让你成为高手,建议先收藏
扩大交际圈,认识可能性,成为你自己
‘공부하다’和‘배우다’的区别在哪?
如何寻找自己的兴趣,并围绕它开创一片事业
(周运)劳伦_2023年2月24日至3月2日星座运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