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报纸融合技术哪家强? | 传媒圈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离不开技术支撑。媒体融合的先行者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不乏可资借鉴和推广的做法和经验,唯独技术支撑略显单薄,在论及全媒体运作时常常一笔带过,因为这是传统媒体的软肋。但是,这一短板正在补齐,报业正在投入巨资开发融合技术。

有远见的报纸两年前就开始行动了。2013年底,今晚传媒集团网络公司自主研发的今晚全媒体采编平台投入使用,建立起集团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技术平台。这一平台有4个创新特色:一是多媒体,支持文字、图片和影像等多种形态的传输;二是实现报纸、网站、微博等多种介质在同一平台进行新闻的采集、审核、发布;三是资源共享,打通了各采访部门以及系列报刊之间的发稿屏障;四是传稿、审核等操作都可以在手机终端进行,打通了手机与电脑、记者与编辑的连接。

2013年12月,浙江瑞安日报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打造全媒体问政平台和传播体系,实现了PC 网页、移 动客户端、微博信等4个问政通道融合,并实现后台数据无缝对接。该报也因此成为浙江省9家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之一,并且是唯一的县级媒体。

更多报纸的技术开发投入出现在2014年这个“媒体融合元年”。年初,人民日报社成立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全媒体新闻生产管理系统和一系列先进的采编工具,为人民日报社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014年5月,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与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签署重报集团全媒体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暨大数据应作合作协议项目,签约金额总计3190万元。通过建设数据中心、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客户数据库和新闻内容数据库等,实现互联网新闻、论坛、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实时采集,而且系统将自动对信息抽取、整理,并通过分析受众喜好,向其推送发布。作为重报集团的试点报纸,重庆晨报的全媒体采编技术平台8月顺利上线,实现了全媒体内容生产指挥、采集、加工、发布、监控、考核、数据库管理的一体化,是全国首家完整采用方正新采编系统技术平台的报媒。

浙报集团则在加快实施名为“媒立方”的项目建设, 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化新闻生产平台。根据集团总工程师蒋纯的描述, 这个融媒体传播服务平台分成三个子系统:内容数据仓库及其应用系统,解决“内容”要素的各方面问题;用户数据仓库及其应用系统,解决“用户”要素方面的问题;新媒体云服务平台,解决“连接”方面的问题。

要真正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一体化融合必须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媒体,升级采编系统,重构再造采编流程。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的融合战略也为新闻数字化技术开发和应用提供商机。除了方正,还有其他的科技公司都想成为中国报刊数字传播的先行者。2014年12月,联合通讯宣布研发出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媒体数字技术,不但可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实现新闻的即时传播、数字化阅读,而且可将报纸、杂志、图书、新闻、图片、视频等内容按用户意愿聚合,实现深度个性化定制、原版阅读,还可通过微信、微博、QQ、短信等多种方式加以评论、分享。联合通讯和中国惠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以武汉市作为产业落地试点城市,以数字新媒体产业为依托,建立中国新媒体大数据移动互联产业谷。

媒体融合技术的引进或开发是报业继PC端新闻采编系统、电子报、新闻网站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在这个技术驱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媒体融合的重点。虽然目前融合技术的开发使用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但媒体数字化发展的前沿领域的开拓创新大潮正滚滚而来,深刻而广泛地影响新闻业。(作者:章宏法

本文首发传媒圈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0
( 本网编辑:zzzzzz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媒体”难以拯救报业
【特别关注】“融合媒体”专题
干货来了!媒体融合如何推进?听听传媒大咖们怎么说| 融媒体
真题丨媒介融合
大众报业融合发展 争做媒体领头羊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