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国人主导日本物派

用一块木头混搭万物

沈文燮 韩国人主导日本物派


文/盛文
<<新周刊>>第340期



连物派艺术的创始人都转向架上绘画了,沈文燮还在坚持。“创作就是为了探索自我存在的理由,所以即使很少人看懂也没关系。”他说。



  物派是日本现代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运动,主要推手却是韩国人。

  物派在日本已经失宠,在韩国却还有人一直在坚持。最近,韩国物派大师沈文燮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的个展,让观众见识了韩国的物派艺术。

韩国人主导日本物派

  沈文燮说,韩国、日本物派可能是同时发生的,没有谁前谁后。“当时理论性和主导性影响日本物派的是韩国艺术家李禹焕。意大利贫穷艺术和日本物派艺术理念非常相似。”

  一开始,沈文燮更多运用钢、有机玻璃、塑料等材质做雕塑。他加入了韩国前卫协会,“我逐渐想到了独一无二的材料是什么,我能找到体现的材料是什么”。

  物派的公认起点是关根伸夫的《位相—大地》,1968年10月在神户第一届须磨离宫公园当代雕塑双年展上展出后名声大噪。沈文燮说:“当时那件作品非常著名。但是关根伸夫有点可惜,他转到环境雕塑了,没有继承和发展物派的精神和理念。我当时觉得他是天才的艺术家,但现在不这样认为了。”

  20多岁时,李禹焕从韩国偷渡到日本。他是“物派”理论的缔造者,日本物派艺术当之无愧的功臣。李禹焕虽然是韩国人,但他却在做着比日本人还日本的事,因此日本人不喜欢。“在日本的文化心态中有着某种排外的意识,就如‘物派’这样一个有国际影响的艺术现象,居然有一个外国人在里面,而且是核心人物,他们就感到不大好受。中国艺术家蔡国强在日本时也碰到过类似的问题。”李禹焕也承认物派在日本受到批评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其中有他这个韩国人。

“物派”不该叫“物派”

  “物派”的说法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至今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命的名。不管日本物派艺术家,还是韩国的李禹焕、沈文燮,都不是很认可“物派”这个名称。“我们都反对这个名称。当年对这个名称简直都感到愤怒,至今我们仍然反对这个名称。但是无可奈何,评论界以讹传讹,就成了事实。”李禹焕说“物派”这一名称从本质上偏离了他们的初衷,他们恰恰就是要否定“物”的。

  李禹焕在各种场合不断说明这个名称的可笑,表示对这个名称的不满,在海外各国的物派展上,在文章中一次次解释名称问题。但仍无济于事,物派扩大到世界范围,他们也只好将错就错,接受事实。

  人们对“物派”的误会,除了以为对物体或物质性的重视,还以为物派在倡导回归自然。“‘物派’提倡的是反思和自我批判精神,是为了强调尽量减少人工制作才大量使用自然的原始材料。”李禹焕解释说“物派”是使用自然的、没经过人为加工的石、木、水等,尽可能展示它们的原来面貌,而以它们为材料,目的是为了抵抗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造成的物质泛滥,并不是对物体有什么特别的关心。“李禹焕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我也非常同意,很多评论家光强调物派的物性,但更应重视的应是物质里的精神性,要看清楚艺术家想要表达的精神。”沈文燮说。

  将自然材质和玻璃、铁等工业品放在一起,空间也是作品的因素。沈文燮上世纪60年末的代表作《关系联作》就是创新物质和物质关系的作品,用陶土、木头、石头、铁等原材料,调整创造新的关系。他1983年开始的《木神系列》也是如此。“当时正好韩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时期。首尔的很多传统居室都被拆迁,换盖成高楼。我在拆传统居屋的现场看到了很多旧木头。” 旧木头是人们生活的痕迹,时间的记录,沈文燮在木头中加入铁,把它们融入作品。而李禹焕也做了大量石块和钢板组合的关系,外表怪诞、使人困惑的作品被他命名为《关系项》。一块玻璃放在铁板上,再压上一块大石头,玻璃被石头压裂了,但产生的幻觉好像是铁板被石头压出了裂痕。而李禹焕代表作《现象和知觉b》中,巨石砸在玻璃上,不加修饰的材料和破碎的景象,体现了空间、材料、知觉三者微妙的关系。“玻璃在这里成为一个含蓄的媒介,使人产生了视错觉。”李禹焕说,“物派”是对“制作文化”的批判。“因此‘物派’也可以说是批判的艺术,它是要人们重新考虑‘创造’的问题,而不是要完全否定‘创造’,因为‘物派’的作品本身也是一种最低限度的创造。”

沈文燮:最后一个坚持者

  韩国前卫协会活动3年后就自动解散了,但沈文燮作为韩国雕塑界的改革者, 40多年来一直在创造大块头的实验作品。“做这样的创作,不管在哪个国家都很难进行。这个社会,很少有人欣赏这样的作品,有些人觉得太难了,有些人觉得太简单了。在韩国从事这样创作的人不多,可能这种状况在别的国家也有。”沈文燮说。

  懂沈文燮的人极少,收藏他作品的人更是极少数。尤其是近10年以来,他一直在美术馆做展览,因可利用特大的空间,作品也能做到特别大。“变大了之后,个人收藏就少一些。近10年来,收藏的一般都是机构,比如法国政府部门收藏,法国的大学收藏,韩国奥林匹克雕塑公园和日韩其他艺术机构。”日本物派受冷落,日本人收藏沈文燮作品的却比较多。“因为我在日本做了很多展览。”沈文燮说。

  “创作就是为了探索自我存在的理由,所以即使很少人看懂也没关系。”沈文燮能够维持创作,是因为他在韩国中央大学有一份稳定工作,学校支持他的研究。

  2008年,沈文燮在韩国举办了大型个展。在李禹焕也开始画架上绘画的环境下,沈文燮的努力,让人们看到物派艺术家在韩国的坚持。“他把木头与石头的关系处理成带有质朴而自然的美感,他还让木头与钢、木头与玻璃相遇,在这种不同物质构成的新的关系中,物质材料石头、光纤、水、木头、钢板等本没有内在联系,但艺术家正是通过这些材料的关系、矛盾创造出超出人的想象之外的另一种物质的‘生命’形态。”中国艺术批评家黄笃说。

  “我不追求样式的繁多,只是在展开安逸、和善、亲密的某种东西。创作中想表达的东西跟轮回很像。”沈文燮希望通过作品跟观众一块达到诗意的境界。他重视自己的创作语言,重视不去加工的创作方式,但他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只能作为物派艺术而存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禹焕东京回顾展:没有终点,仅有起点
(用木头做的衣服)  这效果,简直太不可思议
韩国大师李在孝的雕塑作品
张沈雕塑作品
走向覆灭 | 岩崎永人漂浮木装置
独树一帜的陶瓷雕塑,像原生木头的表现形态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