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笼内乾坤:顶级鸟笼是怎样制成的

一张顶级鸟笼,须集制作者与玩家智慧之大成。于制作者而言,需要从选材到成形近百道工序的精细制作;于玩家而言,需要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把玩,方能现出润透的韵致。精深的技艺和玩家恒久的用心,打造出中国独有的笼内乾坤。

鸟笼的故事要从养鸟说起。中国人养鸟的故事从古即有。到南宋时,鸟笼的做工已经精致异常,不过,鸟与鸟笼的巅峰时刻直到明清时期方才成了气候。

满人主清之后,八旗子弟无需出去赚钱讨生活,闲散成习,于是,玩鸟的风潮遍及大江南北。旧时的北京人将鸟分为三等:鸣叫悦耳的为上,叼旗打弹的为次,羽毛悦目的为下。老北京人喜爱玩鸟更多在乎的是听觉的享受,比如,养红子鸟要听它的声音,要高音多、音色圆润;养靛颏鸟、百灵鸟等要听它的“叫口”(即模仿其他的声音),如靛颏鸟有蝈蝈、蟋蟀等三大叫口,口儿需净,若是学了脏口便等而下了。

对于善于学声的百灵鸟,还有“十三套”的说法。所谓“十三套”,就是要训练鸟学叫13种声音:家雀噪林、山喜鹊、红子、群鸡、胡哨、小燕、猫、家喜鹊、鹞鹰、柞子、黄鸟套及画眉络儿、胡伯劳交尾儿。十三套有一定的次序,只许叫完一套再叫一套,不得改变次序、遗漏或胡乱重复。鸟叫的时候,十三套连串起来,要求不快不慢、稳稳当当、顺顺溜溜、一气呵成,真可谓洋洋洒洒,斐然成章!

有句俗语叫“文人养绣眼,小姐养鹦鹉,将军养画眉”,说的是绣眼鸟体型小巧、声音动听,与文人气质动静相宜;鹦鹉羽毛美丽,性格乖巧,适合与闺中小姐相随;画眉野性强,活泼好斗,会赢得生性张扬机敏的人的喜爱。

鸟与人情趣相投,笼也要与鸟性情相合,才是好的。鸟儿脾性不同,鸟笼的尺寸、比例以及笼条之间的距离,便也各异。鸟与笼子的相生相偕,不仅体现在品性上,也因南北地域而各有讲究。大致看来,南方人爱养绣眼鸟、画眉鸟等,北方人爱养红子鸟、靛颏鸟和百灵鸟等。于是,笼子也有了南派与北派的分别。

南派的鸟笼讲究精致工巧,雕刻精美,笼形较多,有长方、腰圆等造型,以江浙笼最为精彩;北派的鸟笼看重整体的端严大气,素朴细腻,多圆笼,以天津北京的笼子最为出色。此外,还有广式笼、川笼、云南笼等等。

2007年,一张清乾隆掐丝珐琅鹦鹉连雀笼,在巴黎拍得约人民币2050万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鸟笼以自身的做工品味赢得了玩家的喜爱,已从单纯的养鸟工具走向玩家市场,化身珍藏的赏器。那么,什么样的鸟笼才能达到让人赏之不够,进而收藏的级别呢?答案首当其冲便是做工讲究。

以制作竹笼为例,关键的第一步是选材。选材决定笼的天然品性。竹子寓意高洁、虚心、有节,中国人向来对竹情有独钟。竹,气质天然素雅,鸟生性活泼,两者天性自然合拍,相得益彰;竹子品性柔韧、耐腐蚀,易造型,也非常适合鸟笼造型的弧线处理,故而古往今来都是鸟笼的首要选材。资深玩家更是对竹笼情有独钟。

并不是每根竹子都可以作为笼材:年份小的竹子纤维没有韧性,年份老的又太脆;阳面坡的竹子硬度高但竹节不够长,阴面山上有长竹节但却质地疏松,易收缩变形,颜色不美。只有向背阳半阴处寻访10年左右的壮年竹子,才能得到好料。

采得了好竹子,制作者仍不能轻易下手。新下山的竹子性情还不稳定,必须经过反复的工序:刮去表皮蜡层、开料、风干、上火蒸煎、阴干……制笼名家们常常会将处理过的竹料存放三四年,用时间来验证它的品质。放出来的竹料,如经历了成人礼的青年,性格柔韧,从容稳健。这时候制作者方才可以动手了。

好的鸟笼完全靠手工打造出来。高级竹笼一般都是量身订做,制作的时候不仅要手中有竹,更要心中有竹,所以对于笼子的尺寸、样式、粗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制笼程序之复杂、步骤之繁琐从工具上就可见证:篾刀、刮刀、雕刀、手锯、手钻、拉丝板、钢圈模、钢锉、老虎钳、木凿、台钳……每一件工具的后面都隐藏着制笼师傅精湛的技艺与恒久的用心。

在众多造型各异的笼子中,当属圆笼制作难度系数最高。其成笼的关键在于做好笼圈:将下好的料放入热水中,遇热变软后放在钢圈内,使它随形自然弯曲,遇到僵直不够柔韧的地方要随时用钳夹圆,保证整个竹条弧度自然,但凡有一点疏忽,整个笼子都会“全”功尽弃。窝好的笼圈要捆紧放在背阴处晾干,时间越长,笼圈的质量越稳定。

之后的工艺更加精微,削料、打面、光面、打磨、钻眼、拉花、拉笼条、刨、打暗销、插笼条、修整……所有的细节都要尽量保证竹皮的完整,保持笼子的自然色泽。

据专家介绍,做工精细的竹笼可以保存上百年,不需上漆,自然光亮润洁;好的笼子要出自一根竹子,几道笼圈更是最好出自同一竹节,竹节必须对齐,接口不能留有痕迹,否则,时间久了会留下黑线;笼条必须笔直挺拔,笼门、笼腿、笼圈、接口、销钉以及各个部位必须配合严整,不错分毫……

得到上品的笼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锦悦堂的李先生接触鸟笼已有20余年,据他介绍,做工考究地道的名家作品极少,比如天津四大制笼名家之一的孙洪胜,一年只出13个笼子,即使求之也不易得。再者,名家的作品也分为精品和普品,所以需要玩家有深厚的鉴赏鸟笼的功底。

上品的笼子与一般的笼子尺寸与造型基本一样,苛求起来只有毫厘之差,最大差别在于笼子的“精气神”。好笼子摆在案上便挺括大气,气场足、韵味强。地道的鉴赏家要有极高的“眼力”与“灵性”,如果没有几十年的功力,见过成百上千的笼子,根本不能置评。

笼身得自名家固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的。地道的玩家讲究把玩一整张的鸟笼,以北派鸟笼为例,一整张的鸟笼,不光需要有笼腔,还包括钩子、盖板、鸟杠、鸟罐、顶棚、门花、挡板、笼衣等等。

据李先生介绍,笼具的各部位制作分工明晰,做笼腔的师傅不做盖板,做盖板的师傅不做钩子,每部位均各有名家。比如钩子名家,最著名有民国的徐钟明,其手工打造的钩子线条秀美,精细绝伦,集造型、绘画、錾刻之美为一体,享有鬼斧神工之誉。再如北京目前的盖板名家老陈,以空心卷边和平边三镶盖板为主,接口严密,花纹简洁明朗,装在任何档次的笼身上都能体现出华丽的感觉……称得上收藏级的鸟笼每个部位都要出自名家之手,不但制作精良搭配合理,所有配饰都要根据笼子的装相等级来配备,如此方显珍藏价值。据说,顶级的整张竹笼,论价格可以顶得上一辆帕萨特轿车。

鸟笼身价虽高,也是要把玩,才能出来味道的。老的玩家每天都有一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就是将鸟笼揽在手中,笼身的每个细小部分都要摩挲到位,这一行为专业名词称为“盘”。

竹笼不易损坏,竹皮会随时间逐渐变化。盘得久了,把玩的人皮肤上的油与盐分,会慢慢沁入竹中,剔去了新出笼时候的那种青涩,而代之温润饱满的包浆。不过,因为现在空气浑浊,即使净手盘笼,也很容易在笼身细微的缝隙处泛出“黑线”,所以,很多新的玩家已经改用其他方式盘玩。比如,北笼可以3个月上一次水蜡,南方天气潮湿,鸟笼上油保养起来效果会更好,不过每天的擦拭都必不可少。

鸟笼的包浆日渐浓厚,色泽会由竹本色变至微黄,进而变化成蜡黄、深黄、微红、深红。深红色再往下盘,便会达到枣红色,最后达到紫檀色。颜色的递进意味着岁月的悠长,把玩到枣红色最少需要三五十年,如果能玩到紫檀色,那就不是一辈子的人能玩出来的了,需要上百年才可以。

正因为这个缘由,很多玩家对笼爱不释手,玩得越久越乐此不疲,甚至难以自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鸟笼--陈世禄
浅谈鸟笼品类
最美中国风 | 鸟笼
一段鸟缘
笼具上油保养全过程!
绣眼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