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林徽因和张爱玲都不喜欢冰心?

文人相轻,女人善嫉,这是明人陈继儒的名言。若按他的说法,倘身为女作家,彼此之间那种起起落落的人情物情矛盾牵扯,可能是要双倍奉送的吧。而人们似乎也尤爱源源不断地生产有关这类八卦。比如林徽因、张爱玲、冰心之间的微妙关系。

(图:1925年在美国“绮色佳”野餐中的冰心与林徽因)

说林徽因和张爱玲都不喜欢冰心,并且反复强调冰心的嫉妒与讽刺,渲染林、张二位的大度与超然,发现在头条都成了一种普遍论调。但这多少是一种误认与误导。而在这起被不断添油加醋的三角纠葛中,张爱玲要晚生个20年,是后出的晚辈,生长环境呀、师友圈子呀什么的都和其余两位没什么瓜葛,基本是硬被牵丝拉藤拿来作陪衬的,所以在本问题她至多算个游离分子。

因此,这里面比较有讨论余地的,就是林、谢恩怨问题。我想,这两位才女的雅不相能,确实值得酌情谈及一两句的。


其实,按道理,冰心和林徽因两位,不但不至于交恶,甚至是最有可能结成闺蜜的。而她们年轻时代也确实有过这么一段友好时期。

民国是文坛英雌“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时代。袁昌英、陈衡哲,算是前辈了,后来的黄庐隐、苏雪林、冯沅君、凌叔华、杨刚、韩素音、丁玲、萧红、杨绛、张爱玲等,都是一时之选,大家也都多少有些渊源。林、谢都是傲娇之人,厕处其中,彼此常理上理应是共同语言最多的。她们是福建同乡,年龄相差4岁,相貌相匹,出身相似,才华相当,社会关系网又联的最紧,早在1930年代,就常被相提并论,后来雅不相能,反倒是很让时人意外的。

图:福建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中的杨桥巷十七号冰心与林徽因两家共有的祖宅)

论起来,她们不但是同乡,甚至年少时两家曾共有过一个宅子。1911年,林徽因的叔父、也就是写《与妻书》的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反清牺牲,林家不得已变卖祖宅,仓皇出逃,接手福州杨桥巷十七号林家大院的人就是谢冰心的爷爷谢銮恩。随后冰心跟着父亲从山东烟台返乡,住的就是这座院子;而且,她们彼此的夫君,即吴文藻与梁思成, 是1923年同时考取美国“放洋”的同学,后来还是关系甚好的室友。也就是这样的关系,1925年暑期,这两对著名恋人在绮色佳美丽的山川秀水间相遇,并有了很好的友谊。

现在还存有一张老照片,是冰心与林徽因摄于“绮色佳”的野餐照。在泉水边,冰心手持切刀,披白色围裙,正在摘菜,雍容有大姐之样态;林徽因则蹲在她身后,微笑面对镜头,俏丽可鞠。这大概可以说是她们作为友情的记录吧。


1926年至1928年前后,冰心与林徽因都和夫君陆续回国。那时的冰心一家定居北京教书,而林徽因大多数时间都随梁思成南北奔走,起初在北京的时间并不多,但两家也多有往来。这一点梁实秋的文章也隐约提到过。

林徽因与谢冰心友谊的生变,起源于冰心的一篇小说。但就我的认知而言,非得把这起交恶解读为女人之间的小肚鸡肠,完全降低到叽叽喳喳的小儿女情事,未免过于小看她们,也与她们一贯的为人性情多有扞格。甚至在我看来,她们的问题,最大程度上是误解所致。

1933年10月,已在文坛成名的冰心发了一篇题为《我们太太的客厅》的小说,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连载,正是这篇小说,让二人生了嫌隙,又不好挑明以至于误会越来越深。本来,这篇文章是没有指名点姓是写林徽因的,但是当时林徽因的朋友圈都认定是冰心挑事影射放冷箭,为之愤愤不平,最著名的说法是后来由“太太客厅”常客李健吾写的《林徽因》一文,说听林徽因“亲口讲起的一个得意的趣事”,冰心写此小说“讽刺她”,后来她恰好从山西调查回京,就索性带了一坛山西醋叫人送给冰心吃用。

而且,从后来费正清夫人费慰梅出版的回忆录《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书看,到了1940年底,林徽因还是非常不舒服的,在给费的私信中,还狠狠地讽刺了“朋友Icy Heart”一趟,报此一箭之仇。从这一二点材料看,她们关系的转冷甚至陌路,是因为冰心写了一篇小说,而林徽因以为是影射她,而且认为冰心这么做是出于嫉妒。但问题在于,冰心真的有意和林徽因唱对台戏吗,她真是那样一个促狭的人吗?


从现有的材料看,我的理解,冰心应该在内心确实会对“林妹妹”当起“资产阶级沙龙女主”的角色有所看不惯,很想有所规劝,但她主观上并无意图对之“放冷箭”,她即便有影射,影射的对象也似乎并非林徽因,是林对号入座以至于耿耿于怀了。

(图:1930年代前后的林徽因在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的“太太客厅”)

从理念上看,冰心虽也出身大家闺秀,但性格不好热闹,对于1930年前后京圈文人的“摩登”和“风雅”是看不上的,即便这里面有好些也是她密友,但她几乎从不介入京派的沙龙活动之类,冷眼旁观这些现代风雅的排场、美丽浪漫的做派,私心是觉得“雅得俗不可耐之处”,“浪漫的虚荣自私”的,并顺手将这些讽刺写尽了小说和诗文,而并非刻意要跟哪个人过不去或对谁拈酸吃醋了。

甚至某种程度上,从林徽因的人生履迹考察,冰心的这篇文章,加上随后徐志摩的逝世,对于彼时沉溺于附庸风雅的林徽因是有当头一棒的功用的,很大程度上促使她警醒与反省,从而在人与文上都努力摆脱那种上流社会的傲慢与偏见,而将目光投向社会下层乃至国计民生。这也就是说,一场不愉快的文学过节也会有积极的互动效应。

这些,翻翻冰心的文集,看看张中行等人的回忆文章,也是不难体会到的,并非信口开河。


而且,公平地讲,从现有所有证据推论,冰心本身其实对林徽因并没有什么恶感,能找到的材料反倒都是对林赞誉有加的。

(图:1920年前后在北京时的冰心)

可以说,二人的纠葛论是非曲直更可能是:林徽因比较有大小姐脾气,自那篇《太太的客厅》风波后,自我生疑,觉得被无端中伤,对冰心日渐疏远;而冰心向来稳重温婉,凡事不争不辩,“人不知而不愠”,导致两人的心结至死没有解开。

冰心本身,对于林家是感戴终身的。除了说年少时因缘巧合住进林家外,她生命中最敬重的前辈偶像恰也是林徽因的公公梁启超。她少年时代最崇拜梁启超文章,后来走上文坛,也多得梁启超的提携,她对梁启超的无私爱才铭感五内,当年梁任公赠与她的一副对联,她永远都带在一身边,每到一地都当座右铭悬于案头,直至辞世;她一生其实从来没指名点姓提过一句林徽因的坏话,有谈到的反都是很赞赏的言论。1987年,已经87岁的她,还写专文称赏故人林徽因是“入世才人灿若花”,说她“是我所见到的女作家中最俏美灵秀的一个。后来,我常在《新月》上看到她的诗文,真是文如其人”,对林的相貌和才华都不吝其辞致以最高礼赞。言不由衷场面话吗,要知道那时林徽因已去世33年,早已无此必要。

(图:全面抗战兴起前享受最后文人式安逸生活的林徽因)

这篇题为《入世才人灿若花》的文字,现在还可以在《冰心全集》第8卷第139页查到。我想,这本身已经很能说明冰心对于林徽因的态度了。况且,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证据,是来自1992年冰心接受访谈的话,“《太太的客厅》那篇,萧乾认为写的是林徽因,其实是陆小曼,客厅里挂的全是她的照片” 。也就是说,据晚年的冰心交代,连《太太的客厅》这个让二人生变的“证据”都不是针对林徽因,而是指桑骂槐说陆小曼的。

我的感觉, 二人之间如果真有过节,反倒不在什么小说,还有彼此嫉妒什么的,而是有关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赶赴林徽音在北京的一场讲座,中途失事而死,冰心似乎对林徽因及陆小曼都有过不满,认为她们都有责任。在11月25日即徐志摩死后6天给“蓝颜”梁实秋的信中,冰心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但这里的“女人”,到底有无林徽因,没有实锤,我们也只能瞎想了。


总的来说,在我看来,林谢的公开结怨,缘于一篇小说,表面上冰心的恶意证据确凿,但实际上主要是一场乌龙误会:

冰心从未想过讽刺林徽因,甚至对她还是一直有着对待故乡小妹妹的情感——即便后来徐志摩失事她似乎对林有责备之意,但她和徐没多深交情,说多怼林徽因恐怕是不至于的;而敏感的林徽因了那篇小说以为受到了密友的批评、讽刺、挖苦,乃至背叛,又从未得到”故友”的解释,反倒芥蒂就结,此后也无从化解了。1938年后,抗战兴起,林谢都随家人南下,两家共在昆明居住近三年,且早期的住处相隔很近,步行只需十几分钟,但从双方留下的文字与他人的耳闻口传中,从未发现两人有交往经历了,可说至死不行往来。

所以,总结起来,林谢恩怨,其实是一场误会。但会陌路相向归根结底,又是和两人性格、处世态度、人生哲学的不同分不开的。她们实是两类人。只是文章可畏、流言可惧,非要说彼此有什么千仇万恨、剑拔弩张,也是不至于的,扬谁贬谁都没啥必要。

至于张爱玲,无非有人拿她和冰心并论,她随口说了句不领情的话,并没有什么过节。若有人为了点流量,借题发挥罗织些莫须有的絮语流言出来,也不免炮火乱射了。还是诚实面对读者和自己吧。

2018,12,22,晚,闲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徽因和冰心两个人为什么老死不相来?
谈冰心:她真的妒忌、中伤过林徽因么,到底有什么误解至死未释?
冰心为什么讨厌林徽因?
林徽因和冰心为何互相看不上真是因为嫉妒吗
看张爱玲,冰心,林徽因之间的爱恨情仇
民国才女鄙视链:杨绛狠批张爱玲,张爱玲瞧不上冰心,冰心暗讽林徽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