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月亮与六便士》:是低头去捡六便士,还是抬头追寻月亮?

缺乏理想的现实主义是毫无意义的,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 罗曼·罗兰

《月亮与六便士》自1919年出版面世以来,如今已经整整一百年。然而直到今天,这本书的火热程度一直居高不下。 这除了跟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高超的艺术写作手法有关之外,更因为在这本书里,有毛姆留给读者、留给后人,关于人性和人生的思考。毛姆用他冷峻的眼光和笔法,向读者扔出一个像炸弹一样的问题:游走于现实中,你还能抛却地上的六便士,转而追寻你心目中的月亮吗?这是一个残忍而直击心灵深处的问题。

思特里克兰德,一个证券经纪人,有不错的薪资报酬,有体面的工作,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有漂亮的妻子和两个健康的孩子。他的人生,是大部分人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拥有这一切的思特里克兰德,却早已厌倦了这种平淡,甚至平庸的生活。终于,在他与妻子结婚十七年后的某一天,他悄无声息地离家出走,只身去往巴黎。思特里克兰德来到巴黎的唯一目的,只是想画画。虽然,他并没有一点绘画基础,他只是爱好画画,仅此而已。在外人看来,甚至在家人看来,他是一个疯子,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然而对他自己来说,这是忍无可忍、蓄谋已久的结果。

很多人在捡六便士,也有人在抬头望月亮

六便士,代表的就是现实,和现实生活有关的常常是这些字眼:枯燥、粗粝、平庸。月亮,则代表着理想,而理想却常常是美好,但又可望而不可即的。

如果说《月亮与六便士》是一个绝对虚构的故事,那么它给人造成的感触或许不会太过深刻。它的震撼之处在于,这个故事来源于现实。故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原型,就是法国著名画家,保罗·高更。

保罗·高更

高更就像思特里克兰德一样,曾经就做过证券经纪人。他一心扑在绘画上,这也最终导致他与妻子婚姻的破裂。为了追寻最纯粹的艺术,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的灵感,思特里克兰德最后去了塔希提岛,并且娶了当地的女岛民为妻。也是在这里,思特里克兰德创作出了惊世骇俗,足以让他名声大噪的画作。

就好像是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他的赤裸着的四处游荡寻找栖所的灵魂,终于觅到了它可以依存的肉体。

高更亦是如此。1891年,高更来到塔希提岛,他创作出的譬如《两个塔希提妇女》《我的塔希提新娘》等作品,才让世界知晓,作为画家的高更,他的作品自成一派。《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幅画,甚至卖出高达3亿美元的价格。

《两个塔希提妇女》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且不论高更是否是个“渣男”,单就他敢舍弃一切追逐理想的勇气,就值得敬服。

著名的美学家蒋勋曾写过一本书,叫《蒋勋破解高更之美》。在这本书里面,我们能更深地体会到,作为艺术家的高更,为何与家庭断绝关系,为何远离现代文明,一门心思跑到最原始的塔希提岛上和野人生活在一起。因为在高更心里,那些最天然的,才是最美的,而抛却一切束缚的自由,才是他所追求的。为此,他可以自私到被别人痛恨。

有人说:伟大的艺术难免违背道德。这话实在无法有个定论,它到底是对是错。然而将艺术奉为信仰的人,心里都有一份对“极致”的追求,而极致的东西,未必都是世人能理解和崇尚的。

其实,不只是艺术,那些你想去做的事,你想去完成的梦想,有时,你甚至还没有去伸手触碰的机会和勇气。因为忙碌而繁冗的现实,已经绊住了脚。理想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忘却了抬眼追求心中的“月亮”。

2007年,在河南,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一个普通的农民徐玉坤,偷偷离家出走,决定遍游五大洲。其实在此之前,他曾把这个想法告诉过家人,但家人都觉得他疯了,女人甚至想把关到精神病院。于是,他决定离开老伴儿和女儿们,一个人离家出走。

这样,一走就是10年。这个从来没出过省的老人,在这10年间,穷游了23个国家。他“出逃”的唯一目的,不过是想换个活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见见那些一辈子都没见过的人事物。所有人都说他疯了、傻了,得了神经病。可当他第一次骑行归来后,又开始了第二场旅行。他不想像别的村民们一样,闲了就晒晒太阳、打打麻将,他不想虚度时光,他说,他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即便徐玉坤不懂外语,没有导游,也远远没有足够的钱,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他甚至在路上见过黑熊,也曾在国外走丢过,但这一切都他而言都不算什么。“就算死在路上,也是心甘情愿的”,徐玉坤如是说。

有人说:徐玉坤老了,孩子都大了,不需要再操心了,所以他才能抛开一切去旅行。然而,这不过是那些没有勇气的人,为自己无法脱离现实束缚寻找的借口。

当芸芸众生在捡六便士的时候,仍有人在试图追寻月亮。

不是没有人追寻月光,而寻到的,只是像高更一样的极少数者

理想遥不可及,但却美好而虚幻。即便如此,现实中也不是没有人,敢试图尝试挑战世俗和传统,走少数人走的路,然而能追寻到月光的,却只是像高更一样的极少数者。

腾讯企鹅智库曾针对来自20多个省市,约5万网民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的人,没有想过创业这回事。而剩下的97%的人,其中:40%的人常常在琢磨这件事;30%的人偶尔有创业的冲动;19%的人付诸行动,走入创业的道路。

据调查显示,创业者失败率高达80-90%。一天之内可能会诞生100家公司,但90%的公司撑不过3年。

尘埃落定、功成名就的,才会浮出水面,为人铭记。然而,那些沉在水下面的失败案例,终究无人在乎他们曾经的付出和努力。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创业者失败后,无法习惯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和老板对自己的命令、指责,他选择了二次创业。白天的他,西装革履,出去跟投资人谈生意,但在没人的地方,他甚至会捡起别人刚刚吃过的汉堡,而他住的地方,也是多人拥挤的地下室。如此日复一日的坚持,但仿佛却看不到曙光。

有些人看到比尔盖茨辍学后成为世界首富,因此试图效仿比尔盖茨辍学,去创业,去旅行,去做他们心目中美好而伟大的事,去实现他们的梦想。然而很多年后再回看当初的决定,他们会发现,那时是有多么荒唐和无知。要知道,比尔盖茨辍的是哈佛大学,而他本人当时对电脑程序着了迷,他从中看到了商机,他独到的眼光抓住了这个商机,从而将其转化为财富。

但对普通人来说,从大学退学,离职后想去看看世界,等回过神后才发现,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工作选择机会,错过了;本来在某个行业某个岗位上深耕,可以闯出一片天地,但旅行后回来发现,那个位置上已经有了别的人。

熟不知,在追寻月亮之前,先要看看脚踩的地方,距离月亮还有多远。诚如罗曼·罗兰所说:缺乏理想的现实主义是毫无意义的,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

无问西东,才是最好的选择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是选择六便士,还是选择月亮,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过这样的抉择,尽管有时它只存在于刹那之间,仅仅是偶尔闪现的一个念头。

那么,到底对于我们来说,该如何抉择呢?在我看来,“无问西东”就是最好的答案。“无问西东”来自于清华大学的校歌歌词“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到底是什么意思,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在我个人看来,就是遵循本心而活。这其实也是毛姆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无法像思特里克兰德和高更一样,抛却家庭,不负责任,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理想。我们复制他们的人生,也无法违背道德伦理,脱离现实的羁绊。如果注定要在现实的框架中前行,那么我们只能尽可能地追随本心。什么才是理想的生活、丰盛的生命?这个或许不能用金钱、地位等衡量,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就像电影《无问西东》里说的:“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无需走极端,无需挑战传统观念,无需冲破一切束缚,而是在繁忙的现实生活中,永远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以及对真实自我的探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月亮与六便士》: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就在一念之间
没有一个讨喜的人设,《月亮与六便士》凭什么成为百年名著
《月亮与六便士》:为什么理想如此疼痛,他却还要拼命追求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和现实,从来都不是选择题
周末书评 | 青莲 | 在均码之外供奉理想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