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如何结合教学实际选择科研课题

 

目前,有很多学校、教师对科研工作有一个很大的误会,就是觉得科研与我们的实际工作很遥远,讲起科研,想到的就是那些我们很陌生的一些事情,甚至是很做作的、虚假的一些事情,总之实际做的是一套,科研是另一套。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科研是什么?就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了,我们就来研究它,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科研论题。

    一、什么才是教育科研中的课题

教育科研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如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课业负担的状况如何?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怎样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但这些问题是不是都能成为科研课题?

    1、问题不是教育科学领域而是学科知识不能成为课题。在教育领域的各门学科教学中,我们都会碰到许多学科教学上的问题,如提供材料的作文在审题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是语文问题。某一不等式有几种证明方法?这是数学问题。体育课与音乐课的区别有哪些?这是综合性比较的问题。

    2、问题已经解决了的且有公认结论就不能再作为课题。一个问题别人已经研究并有了公认的结论,这个问题就不能成为课题了,除非想推翻结论。如:“重复练习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如何?是不是重复次数越多,效果真好?”美国有位叫赖斯的研究者,在1892年就研究了美国小学生每天花在拼写上的平均时间和他们拼写水平的资料,根据研究结果他写成了《无益的拼写练习》一书,指出过多的重复练习是无益的。1981年上海的一所小学,对抄写生字遍数同生字记忆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抄写四遍和八遍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说明这是一个已经基本解决的问题,因此不应该人微言轻课题进行重复研究。

    3、问题不具有普遍意义只是个别现象也不能成为课题。如果一个问题只是一种个别的具体问题,没有普遍意义,就不能成为一个科研课题。如,怎么样解决班级两名女同学的不团结?怎么样帮助一个同学提高外语成绩?是班主任和外语教师要考虑解决的工作任务,但不是一个科研课题,因为他们是具体的个别现象。而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是怎么样形成的?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形成课题。比如“关于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成因和特点的调查研究”就是有普遍意义的。

    4、问题的范围、研究的任务不明确集中不能成为课题。任何一项研究只能解决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个别问题,研究的任务明确、集中,就容易找到突破口;如果问题空泛、笼统,就很难确立为课题。如“学生个性发展问题的研究”,“学生智能培养的研究”等就大而空泛。如果问题过大,可以分解成若干小问题,逐个解决。为此,研究者可以用具体明确的语句来表达课题的名称。一般说来作为课题名称应表明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如《高中生自学辅导程序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是高中生,研究的内容是高中代数自学辅导程序教学法,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二、如何选择课题?

     在课题选择上, 有的学校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学校总希望上级安排一个好的课题来做;有的科研课题过大,学校不具备完成的条件;有的追热求新,导致课题组积极性不高;有的探索的问题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相隔甚远,难以深入做下去。因此,正确认识教科研课题的来源和正确选择教科研课题,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以及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十分重要。

    课题的选择,是教科研工作的第一步。这一步关系重大,应深思熟虑。选得好,就有可能左右逢源,势如破竹;选得不好,或者大而无当,或脱离实际,或拾人牙慧,下一步就可能举步维艰,或者误入歧途,以致劳而无功。因此,遵循选题原则,对有志于进行教科研的老师,显得至关重要,千万忽视不得。

教育教学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其间会发生许多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形成各种各样的研究课题。但也不是每一个课题都是值得研究的,在一段时间里,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只能选择一两个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而且课题的选择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

(一)选题一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价值性原则  

选题有无研究价值,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可从三个方面来衡量:

  第一,方向性。选题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符合的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有益的价值,反之,就会产生无益甚至有害的价值。

    第二,针对性。选择的课题要切合实际情况,针对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不良倾向、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选择针对性强的课题进行研究,就有满足开事业需求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第三,普遍性。选择的课题要考虑其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客观规律性和推广的普遍性。普遍性愈强,课题的社会价值就愈大。

价值原则要求选题做到“三戒”。一戒“空泛大题”,如“论素质教育”、“论研究性学习”、“论双语教学”、“论语文教学改革”——这些都是写大部头著作的题目,是一本书的规模,写下来恐怕不容易,究竟研究什么,具体内容不明晰,研究起来会有“老虎吃天”的感觉(无处下爪)。二戒“过时旧题”,有的教师很少订阅教育教学报刊,不利用图书馆资料,不懂得情报检索,不了解教科研动态,对别人早有深入研究、早有确切见解的问题,兴致勃勃的去炒现饭,重复人家的观点,这就根本谈不上什么价值了。说得不客气一点,完全属于“江边上卖水——多此一举”了。三戒“大作小题”,比如选取某一细枝末节问题,准备旁征博引,敷衍长文,三五百字解决问题,偏要写上五千一万,“大炮打苍蝇”,其价值并不会因篇幅变长而增大。
 (2)创造性原则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认识前人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的教育规律,解决他人虽然认识但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教育问题。因此,教育科研的课题必须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由于实际情况不同,课题的创新要求一般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独创性。这是高层次的创新课题,它要求提出没有人提过的新问题,开辟无人涉及过的研究领域,创立新的理论体系、教学流派和教学模式等。

  第二,再创性。这是中层次的创新课题,其中,有的是将别人的研究课题加以组装、分解和改造后再生出的新课题;有的是将已有的研究课题运用到新的领域、情境、学科等实践中,又在某方面有所创新。

  第三,自创性。这是低层次的创新课题,它只要求对自己是前所末有的,对自我发展是有利的,但并不要求对社会对别人有什么创新价值。

  (3)需要性原则。

选题应把眼光瞄准急需解决的问题,以适应教育教学的迫切需要。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如何落实到各个阶段各科教学中去?自己有志于这方面的探索,形成独特见解,这当然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好选题。在各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些既是“热点”,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新课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遇到过哪些困难,发生过哪些问题,存在哪些迷惑,都可以定为选题,深入研究,探求解决的办法,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也不失为提高自身素质需要的好选题。在了解掌握学情中,在对课标、教材、教参的研究中,自己有何发现,有什么心得,也不妨定为选题,以适应促进学科建设的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自己有什么好的做法,有什么系统的实践,执教某一课有什么别出心裁的设计,等等,都可定为选题,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4)可行性原则  

选题的可行原则就是要选择具备一定条件通过主观努力可以进行研究,并有成功可能的合适课题。这里要看两方面情况:

第一,看研究者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的知识结构、智力层次、研究能力、思想水平、科学品格、心理素质、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等。客观条件是指课题研究所必需的资金设备、文献资料、研究基地、协作条件及领导的关注、家庭成员的支持、相关学科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等等。

  第二,看课题的难易大小是否合适。小而容易的课题研究顺利,成功率高;反之,大而难的课题遇阻受挫机会多,成功率低。就一般规律而言,选题应从易到难,从小到大。

  (二)选题的策略

    1、课题切入口小,但要有深度。

如:《小学高段利用课本剧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的实践研究》

  《数学课堂引入生活中的问题的实践研究》

  《小学思想品德学科导入方法探索》

  《小学科学课外实践作业研究》

  《小学英语情景教学研究》

    2、从容易的、熟悉的内容入手

如:《小学语文办手抄报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进行变式训练的实践探索》

    3、挑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如某老师的动手能力很强,就可以对学生课外活动中的小制作的指导进行研究。音乐老师的《课堂小游戏的开展方法研究》、美术老师的《学生美术技能与审美培养的研究》,等等。

    4、适度超前,具有前瞻性

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区教科所《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均体现了相当的超前性。又如体现新课程思想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师生关系的研究、学习生活化的内容研究等、学生德育问题的研究、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研究等。

(三)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

 1、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课题

 教育科研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解决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相当普遍的关键性诸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又是理论上没有得到回答的。例如:如何开展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问题研究,如何解决城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研究,关于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学法指导问题研究等等。

 2、从理论文献中寻找课题

  从现有的中外教育理论体系中去发掘和填补空白,揭示矛盾;从不同理论、观点和流派的相互争议中寻找答案;着力在教育理论和方法上提出不同见解,认真辨析和验证,从差异中寻求同一,从同一中找出差异,推动教育科学不断发展。例如: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重新认识研究,关于影响儿童理解能力因素的分析研究,小学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注音识字与以字标音、部件识字与字迹识字不同流派的争议等。通过研究证明原理论文献结论的正确与否。

  3、从成败经验中寻找课题

  努力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借鉴和吸取别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成败经验中提出研究课题;或探讨其中的规律,或设计教育实验,检验某种理论与提高教育效果之间有无必然联系德。例如: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从外语教学中运用情景进行语言训练中得到启示,借鉴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学说”,吸取传统教学注重读写以及近代直观教学有效因素,探索创造出“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

  4、从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理论及政策问题中寻找课题

教育改革和发展呼唤着教育科学研究。研究当代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整个教育科研的主旋律。要研究解决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探讨社会主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目前,有许多重大课题急需研究解决。例如:研究新时期德育地位、目标与内容、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研究教育现代化工程问题;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创建特色学校问题;教职工队伍培养、培训问题;教师专业化成长问题;研究中小学教育评价问题;等等。这些课题研究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极强的导向性。

总之:抓热点、重点、难点、亮点、焦点、盲点、边缘点等。

    (四)选择课题的关键是提出问题

每一项科学研究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教育科研也是如此。而所选题的课题又是从所提出的问题中得到的,所以,要进行选题就必须先进行提出问题。如果把选题看作是进行教育科研的第一步的话,那么提出问题就是选题的准备了。对于很多要进行教育科研的老师来说,如何选题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是最困难的一项工作。如何选题呢?下面将试从选题的一般过程加以说明。希望通过下面的说明,使大家知道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确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

要确定一个科研课题,首先是要能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提出一个新颖的问题、有创造性的问题、有可能性的问题就需要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创造力和想象力从哪里来呢?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地专研教育教学理论,敢于对身边的已成习惯的教育教学现象提出质疑,从理论的高度去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提出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归结起来则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⑴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

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这些机构或部门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例如,省、市、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发布的《-----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中就有不少的课题可供学校和教师进行选择。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问题来。当然,这些问题是否符合各自的条件,还得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⑵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在学校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抑或是学生课堂常规不到位?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欠缺?象这样一些问题往往就是你要找的课题。

实际上,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虽然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另外,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惑,比如,近年来盛行“赏识教育”,它适合所有学生吗?难道教育就不能有批评和适当的“惩罚”吗?该如何把握度,有的教师根据这样的疑问提出了“ 适度惩罚对形成儿童良好行为的效果研究”课题。

    例如,在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科学的评价,能否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规范教研组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能力有无关系?如何改造薄弱学校的面貌?

又如,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些教师就提出:能否用非常规性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再比如,如何才能提高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等等。

又比如,学生行为规范问题、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安全问题、学生厌学问题、学生个性发展问题、教师职业定位问题、教师心理问题、教师岗位考核问题、新教师培训和老教师提高问题、课堂教学问题、新课程实践问题、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九年制学校协调管理问题、学校发展目标问题等

    ⑶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象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但是敏锐的思维则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多是我们可以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是并没有注意听、也没有认真地去听的,而在老师看来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的,于是我们的教师就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有些教师平时深入钻研教材后发现有些教学内容互相渗透和关联比较密切,如初中二年级的代数"因式分解"这一部分教材,如果按照教材安排进行教学,虽然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的难度得到了降低,但每一个因式分解的方法就相对过于孤立,不易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于是提出:能否从新安排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顺序?既可以做到分散了学习的难度,又能逐个突出重点?再比如,在大力提倡"减负"的今天,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如果能很好地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提出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将是很有时代意义的问题。

    ⑷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

先进的也未必总是最先进的,而更先进的总是从先进的发展而来,只要我们深入地分析它的局限性和适应性,多数会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更有意义的问题。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有的教师善于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的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的在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方面很拿手,课堂秩序很好;有的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带出了文明班级,这些都可以形成研究的课题。例如,长安中学德育副校长吴房添,对国旗下讲话,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提高国旗下讲话德育功能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普教成果一等奖,并出版了专著《风展国旗舞蓝天》。如,一位教师的选题经历:2002年开始的历经3年的“读书与积累”课题,就是源于老师们辛辛苦苦地教语文,学生语文水平总是在不理想的水平线上徘徊,一个班能说会写的寥寥无几这种现象。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真正能把文章写得像模像样的孩子,一般都是喜欢阅读的。我感到,这些孩子因为书读得多,在文章表达上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况且,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佳时期,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它好好利用起来呢?我们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可能无法让所有学生学得言语技能,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积累言语材料,让他们在大量的阅读积累中习得语言。于是,我便有了开展“读书与积累”课题研究的想法。

    如,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应该说是很丰富的,但是,是不是说他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就已经是不能再进一步优化的了?如果可以,那么又如何进一步优化呢?

    又如,目标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众多先进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它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发挥着具大的作用,特别是为合格教育、提高中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这是不是等于说它是最完美的一种教学模式了呢?如果不是,那它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东西?

    再比如,在西方盛行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由于与我国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是否也可以适用?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如何实施"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

    "分层递进教学"在一些发达地区的某一些学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成功,它对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它在我们学校、在不同的学段是否也适用?

    这些问题都是从一些比较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来的,只要我们肯于动脑筋,敢于提出质疑,一个个新颖而又有意义的问题就会产生!

    ⑸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问题

人们常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呢?这恐怕也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问题。

别人已经研究的东西,我们再去研究,往往费力不讨好。在课题研究中如果独辟蹊径,可以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边沿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确立研究的课题。如:中小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途径和方式的研究,家庭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小学语文教学审美化的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效果的研究等。广东石碣实验小学的何振环老师,他将小学美术教学和生态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了“小学美术生态式教育的探索》,取得很好的成效,该成果获广东省普教成果二等奖。

    例如,能不能采用活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情境教学和对话,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将它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又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又如,在企业界里我们知道都在学习和推广邯钢的管理经验,这是因为邯钢通过内部模拟市场,进行成本投资市场化,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消耗,增大了生产效益。在学校的管理中能否可以借鉴这种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学校的管理?

还可以努力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借鉴和吸取别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成败经验中提出研究课题;或探讨其中的规律,或设计教育实验,检验某种理论与提高教育效果之间有无必然联系。例如:尝试教学法,开始在小学数学学科研究,浙江的特级教师贺成教师把尝试理论,运动到小学语文教学,在语文学科中开展“引探教学的研究”,在全国都有影响。

象这样的问题很多,只要你放开思路,大胆地提出,就别愁找不到你所关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只要你能提出问题,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

    (6)从热点问题中提出问题

作为中小学教师,要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其前提之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经常阅读教育研究方面的报纸、杂志、经常浏览权威学科教育网站,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多到名校去参观学习。这样,会有助于研究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关注现实的教育热点问题。

在教育理论观点的争议中寻找研究问题。不同的理论观点或有争议的问题本身就给我们提供了互相冲突的对立面,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参照。像当前新课标引发不少争论,比如语文课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性质争论由来已久。虽然现在新课标作了最具权威性的总结,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了。但在语文界仍然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尤其是中学教师和教研人员的认识比较深刻),比起大学教授,他们更有发言权。而我们小学教师相对来说,比较认同课标这一提法,毕竟我们不在中学教师和教研人员这一档次,因此小学教师更多地把目光放到理论上如何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与实践中如何操作把握上。由于难以把握二者统一的度,因此教学中常常出现为人文性而人文性,片面追求人文性的倾向。此外,诸如知识与训练,评价与考试等方面的争论都很多,而且这些也都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老师都可以从中选择课题研究。比如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家关心的热点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辨证思考问题,语文教学质量评价问题,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等。当今教育的热点有很多。如:教育的公平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教育现代化问题,德育的实效性问题等。

(五)一个问题能成为课题的条件和要求

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于教育实际中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教育科研课题呢?例如象“如何通过意念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这样一些问题,虽然它十分诱人,如果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终将不会得到结果,因为它首先违犯了人的认识论这一基本科学理论。可见,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科研课题。因此,能作为科研课题的问题,必须是科学问题。一般来说,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它至少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问题的前提必须正确。例如“合作学习的研究”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的学习具有“合作”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学习上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合作”的能力,这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要求。

    二是问题的答案必须存在,可以预测的。即所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能纳入到科学知识体系中加以研究。例如对“学习不良学生的研究”,从对“学习不良学生”的定义看,主要是指由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学习上出现不良表现的学生,对它的研究主要是进行心理方面的对策和策略的探索研究,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作为它的研究理论依据。而且,根据这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预测,只要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消除他们学习上的不良是完全可能的。

   三是问题应当是具体的,有明确的界定,而不应当模糊不清,笼笼统统。所谓界定明确,是指它的外延和内涵都应该是明确的。比如“关于学生能力的研究”这样的问题就是模糊不清,界定不明确的,或者说是问题太笼统。因为学生有各个学龄段的学生,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等等,你所研究的是哪个学龄段的学生呢?另外,他们的能力又可分为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而学习能力还可以分为阅读能力、写字能力、写作能力、解题能力、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等。如果将这一问题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就很难获得预想的结果。

   因此,如果所提出的问题如果太笼统了,我们就很难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不知道应该从哪里进行研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题太大了。这就是我们老师感到搞教育科研太难的原因之一。

    在提出课题时要想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1、要研究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有何意义?

    3、前人对这个问题已经作了什么研究?

    4、为什么我还要做这个研究?

    5、我对所研究的问题基本设想是什么?

(六)选题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选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①题目过大。例如“语文教育研究”,“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等。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以为选题只是确定一个归属的范围。再就是没有把问题找准。选题不能以大见小,或大题小做,而应该小题大做,以小见大。而且课题过大,系统复杂,还涉及一些具体的子课题,不好控制和实施。小课题虽小,但任务单一,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深度,仍然有价值。

    ②选题过难。往往是忽略了自身条件的限制。比如以学校的条件去做全乡、全区、全镇,甚至更大范围的调查统计研究,或者力所不能及,尤其是主客观条件都不相适应的(专业特长、知识基础、科研能力、经验积累、时间精力等这是主观上的,客观上,经费设备、文献资料、协作力量等)。诸如像“语文教育的民主性与科学性研究”,“语文教育的心理学探讨”等,这里涉及到很多理论方面的研究,难度相对较大,对教师的要求高,还涉及其他学术方面的研究,还有一些属于语文教育理论空白处的研究,多属于专业人员研究的范畴。

    ③选题过于含混、笼统。选题应该清楚表明任务和目的。否则在今后的研究中容易背离目标。例如:“感悟在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中重要性的研究”从字面上看,研究什么呢?就很模糊,而且容易误解为教师亲身去感悟。(原来是想研究学生在实践中自身的感悟,如果改为“在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中学生自身感悟重要性研究”就比较清楚了。)

    ④规范地表述研究课题。一是课题表述要非常明确。例如:“小学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探索”,一看就明白对象是小学生,内容是语文能力训练,方法是课内外衔接。关键就在衔接。为此,老师在课堂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就要考虑教学内容为主并与学生课外生活经验相互衔接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使老师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能力,同时要考虑对学生课外生活素材进行筛选,以尽量考虑素材与课文内容的相似性,相近性,相关性等,此外,还要考虑衔接的方式。

其次,课题表述应避免价值判断。即对某一事物和现象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态度。教科研的结果需要对某种教育行为作出价值判断,但题目不能事先作出价值取向,如“对小学生写字教学低效性原因的调查与研究”。也许事实是如此,但容易使人感到课题是对学校写字教学成绩全面否定的价值判断,如果改成“小学生写字教学有效性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和研究”就避免了这一问题。此外,表述一般应用陈述句,不能用“如何培养……”之类的问句形式表达课题(否则容易使人感到这是个要回答的问题,而不是研究的问题)。提高选题的水平。一是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难易结合,先部分后整体。二是要讲究科学,选题要来自实践,不回避问题,有事实和理论依据。三是要讲究创新,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新的内容(新课程),新的角度(以学定教),新的思路(奉献精神,专业发展),新的方法(过去通过经验总结研究学习规律,现在通过个案跟踪或案例研究,还有微格教学的研究等)。

    2.要提高与选题有关的个人素质

选题的过程,常常涉及许多研究者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要有敏感力,善于发现和捕捉实践中有研究价值的题材。如,素质教育从写字教学抓起。

  (2)要有广阔的视野,很多重要的课题都是在事物的交流中产生的。如,一个有美术功底的语文教师,就能设想通过“画意”,使学生体会“诗情”……

  (3)要有奉献精神。教科研从某种角度讲是一种在完成日常繁重定额工作之外的一种额外付出,是一种创造。他们不辞辛苦搞课题研究,是为了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为了探索规律。这条路是不平坦的,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只有苏轼说的“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心有坚忍不拔之志”之人,才能坚持下去。

三、仅供参考的选题

(一)重大问题及研究重点

  1、教学管理类

1)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管理研究

问题概述: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办学行为日趋规范,课时相对过去明显减少,学科课堂教学效益与实际教学时间的矛盾尤其突出,教师以讲代学、满堂讲、重复讲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亟待改变;教师上课时间相对减少,自主式研修、互动式研讨和合作式研究等校本教研活动需要尽快启动。

研究重点:校本教研形式多样化,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课堂效益

2)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的研究

问题概述:自省教育厅规范办学行为后,高中寄宿生在双休日的学习缺少教师的有效指导,学习效益偏低;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措施滞后于现实需要,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规划、执行、监控、反思等能力都有待于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加强,但目前有的学校对此缺少整体规划和有效措施,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力很弱。

研究重点: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措施和自学习能力的提高

3)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探究

问题概述: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互动研讨、共享优质资源,但目前有些学校集体备课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或限制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导致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或对通用教案生搬硬套,不做个性化修改,或实际上不按教案上课,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研究重点:集体备课的制度健全与质量监控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问题概述: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其发展后劲密切相关。针对各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特点,应当培养学生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有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如何评价培养效果?对此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必然导致实践上的盲目与低效,影响学生学习力的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研究重点: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培养措施和管理机制

5)课例研讨活动的有效策略研究

问题概述:课例研讨是提高教师授课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但现在很多学校、教研组所开展的课例研讨活动仅停留在浅层次上,教师所谈感悟、查摆问题、研讨改进措施多流于形式,课堂观察方法不科学,在评课时不能运用科学理论分析教学行为背后蕴含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缺少跟进措施。

研究重点:课例研讨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策略

6)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研究

问题概述: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执行力对学校教学管理实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实际上,有的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却没有把教学措施落到实处,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就是执行乏力。导致教学管理执行乏力的原因很多,如认识不到位,安排不合理,组织不周密,措施不得力,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等。随着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精细化的研究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这就迫切需要学校提高教学管理的执行力。

研究重点:教学工作措施的科学制定与检查行为的跟进

7)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研究

问题概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构建,除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良性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能给教师提供发展空间、展示舞台,给学校教学工作带来生机与活力。但有的学校其教学管理的目标机制、动力机制、制约机制运行低效,影响了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

研究重点:影响教学管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要素和保障措施

8)新课程下学生学习评价问题的研究

问题概述:传统的学生学习评价只关注学生智能的发展,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因素的评价,过分注重量化,但量化评价标准又很模糊;评价对象单一,只是教师评价学生,缺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建立内容、形式、方法多元化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研究重点:多元化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操作要求

9)素质教育背景下校本培训的方略研究

问题概述: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思想、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等都影响着其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与水平。目前,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但实际上很多学校的校本培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容、方式都跟不上教学形势的发展需要,特别是不能充分激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

研究重点:校本培训的内容调整和形式改进策略,激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积极性

10)学生课后作业改革的研究

问题概述:学生课后作业是有效地巩固和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省市规范办学行为后,课后作业有可能出现大量积压的倾向,而且大多是重复作业、机械作业和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争抢课外作业时间等仍然存在,造成学生课外负担偏重。作业的布置、管理、批改、评价粗放,作业题目缺乏典型性、针对性,重布置批改、轻反馈矫正。

研究重点:学生课后作业的类型划分、内容设计、批改方式,反馈矫正的有效性。

2、学科教学类

1)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问题概述:优质高效是每个教师课堂教学的追求,也是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目标。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但目前课堂教学研究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与精细化研究有着很大的距离。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有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技能和教学流程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

研究重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完善教学流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2)导学提纲的设计与使用的研究

问题概述:导学提纲是教师团体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种手段。在设计上,要与处理好导学提纲与教材、与教师讲解板书、与多媒体运用、与学生自学练习等的关系;在使用上,应探索导学提纲的实施策略、实施要求、实施流程和评价原则等,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来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导学提纲设计简单、使用僵化等问题。

研究重点:导学提纲的设计要求和实施策略

3)课堂教学流程与“学、讲、练、评”环节研究

问题概述:内容决定方式,方式决定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需要从教学流程入手,删减无效环节。“学、讲、练、评”是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块,对这四大环节的时间分配、内容安排、策略运用和应当注意的问题等都需要根据课型来探讨。而目前对“学、讲、练、评”四环节的研究尚浅,还缺少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研究重点: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内容安排、策略运用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4)课堂教学中“思维对话”的方式方法研究

问题概述: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而对话则是课堂教学的形式。思维对话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的重点并不是教学生学会思维,而是通过思维对话促进师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智慧的分享和情感的融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很多教师忽视对课堂教学中“思维对话”方式方法的探索,导致思维对话出现机会不等、形式单一、淡化倾听、忽视前提等不良现象。

研究重点:“思维对话”的基本方式和有效方法

5)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问题概述:随着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探讨日益重视。有效教学策略包括资源重组、情境创设、问题解决、合作展示、实验操作、课后反思教学、练习检测等具体策略,然而教师对这些策略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细致。

研究重点:有效教学策略的类型、设计、运用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6)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

问题概述: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习方式决定着学习的质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但目前还有教师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习惯于讲授,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使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也存在着自主学习放任自流、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探究学习重点不明确等问题。

研究重点: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有效方法和操作要求

7)课堂有效提问与应答的研究

问题概述:课堂提问是课堂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运用得当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新的灵感,但滥用提问也会导致相反的结果。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还多是一些简单的对错题或者事实性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进行回答或通过记忆背诵回答,对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价值不大;对学生的质疑应答简单,缺少引导与启发的技巧。

研究重点:有价值问题的设计、呈现方式与教师的有效应答

8)“当堂训练—跟踪检测—反馈矫正”的有效练习研究

问题概述:学生的知识掌握与技能形成是在练中实现的。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关注自己的教案是否顺利实施,而很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缺乏针对教学目标的当堂训练、及时矫正和课后的有效检测与矫正;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缺少有效的当堂训练,或者虽然有当堂训练但缺少跟踪检测,或者虽然组织跟踪检测但没有反馈矫正。

研究重点:当堂训练、跟踪检测、反馈矫正的基本规范。

9)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策略的研究

问题概述: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有利于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功利,为了控制学生,对学生一味说“好”或不可置否或吹毛求疵;内容窄化,只局限于知识与技能,而忽视方法、态度、思想、情感等其它方面;对学生缺少尊重、真诚、赞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

研究重点: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基本原则,即时评价策略的类型和实施要求

10)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研究

问题概述: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阅读目标不清晰、阅读时间过短、师生对文本理解不深、讨论缺乏实质性内容、学生口语表述不规范以及忽视默读、倾听与交流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研究重点:语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二)重点问题及研究重点

1、教学管理类

1)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问题概述:课堂管理是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课堂管理能力。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强烈的管理意识,对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环节的把握、教学节奏的控制、教学结构的调整和教学秩序的维持等都没做基本的探索,也少有得力措施,因此课堂教学研究也处在低水平徘徊的境地。

研究重点:课堂管理的内容、方式和方法

2)有效防止学生偏科、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研究

问题概述: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很不均衡,有很多学生在某个学科的学业成绩优秀,但在另一些学科却学习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目前课时比以往相对减少的情况下,有效防止学生偏科的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研究重点:偏科成因调查与学科优势的转化、迁移

3)新课程下中学生两极分化现状调查与改变对策研究

问题概述:随着年级的递增,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逐渐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制约着高效课堂构建活动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当前,中学生由于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不当造成两极分化现象更为突出。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成绩,改变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已成当务之急。

研究重点: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调查和改变策略。

4)提高农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性的研究

问题概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年龄偏大、观念陈旧、心态老化,即使参与也被动应付,以至于很少有教师能真正用心思考,积极探索,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集体备课、说课、评课、课堂教学比赛等教研活动多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研究重点: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和农村教师教研需要的满足

5)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

问题概述:学校的科学发展需要青年教师加快专业成长,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也需要青年教师专心研究、创新教学。但目前,青年教师因学校制度、管理机制、个人职业情操等问题,还没有快速成长为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因此,通过探索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策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优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研究重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培养模式

6)课题研究与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

问题概述: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研究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随着“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课题化已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部分青年教师还存在着课题研究神秘化的错误认识,对课题研究的常识缺少必要的了解。

研究重点:课题研究的组织开展与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措施

7)学校领导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问题概述:新课程呼唤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走向专业成熟。近年来,我市教师在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中加快了专业成长步伐,但由于学校层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与引领不够,导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核心教学能力提升很慢。因此,学校领导必须认真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略性问题。

研究重点:学校领导引领作用的发挥与教师专业发展愿望的强化

8)教学常规检查的创新性策略研究

问题概述:教学的创新发展要求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常规检查作为对教师考评、管理的手段之一,也应适时适度地采用创新性策略,以引导、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

研究重点:教学常规检查创新性策略的具体内涵和操作要求

9)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

问题概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忽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意识和综合素质。然而,由于准备不充分、安排不周密、措施不得力、指导不科学等各种原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研究重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要求和实施措施

10)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问题概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理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有些学校对计算机、多媒体和校园网的利用率不高,还有部分教师不愿也不会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导致教学资源浪费。

研究重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形式

2、学科教学类

1)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问题概述:新课程实施后,教师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大都是外在形式的合作,有效性较低,存在着合作目标不明确、参与度低、时间短、缺机制、少指导、无评价等不良现象。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提高其有效性,是合作学习深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研究重点:合作学习的基本规则和学生合作能力训练。

2)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问题概述:学生由于学习品质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在平日训练和检测考试中计算错误率较高,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降低了学习自信心。目前,由于理科课时相对过去减少将近一半,学生习题训练量不足,教师教学方法改革又跟不上形势需要,必然导致学生运算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高。

研究重点:学生学习品质的基本要求和运算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3)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问题概述: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基本能力,但目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低,主要体现为表述不流畅、内容不完全、术语不规范、语法有错误等,这些问题在语文、英语学科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低,也影响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和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此所有学科教师都必须认真研究。

研究重点: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形式和有效措施

4)探究教学策略研究

问题概述:开展探究教学,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但目前探究教学中存在着探究重点不突出、探究问题无意义、探究问题无开放性、重视探究过程忽视探究结果等现实问题,缺少对探究教学策略进行系统地实践探索,导致探究教学实效性较差。

研究重点: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基本策略

5)学生课前预习有效策略的研究

问题概述: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使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基本内容,查找相关资料,找出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但目前,多数学科的课前预习缺乏明确细致的要求和具体有效的方法指导。特别是小学生的预习能力很弱,中学“导学提纲”和“学案”导学等相关要求又没延伸到课前预习,这就导致学生的课前预习有效性偏低。

研究重点: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求和保障措施

6)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指导的研究

问题概述: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进程和目标的达成度。目前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点拨指导存在着时机把握不当、语言表述不清、不能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指导方法等问题,降低了课堂指导的有效性,制约了学生学习效益的提高。

研究重点:课堂指导的现状分析,教师有效指导的行动策略

7)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

问题概述:有效互动能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推动高水平认知活动的发展。有效互动应当是多边、多维、多样化的,但从现状看,课堂互动存在着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合作交流重视形式忽视实质、生生互动时缺少辨析质疑能力和教师满堂问、语言随意性强、提供学习材料单一、驾驭课堂能力低等问题。

研究重点:师生有效互动的原则、形式、方法和技巧

8)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问题概述:新课程倡导回归生活,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情境创设不能贴近学生实际,唤不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学习内容不能联系学生生活,导致学生接受新知困难;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注重形式,忽视实效,等等。

研究重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原则、形式和方法

9)学生作文“互评自改”模式研究

问题概述: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作文水平的高低能直接反映出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而如何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广大语文教师在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传统作文教学重学生写、教师批,而忽视学生互评、自改。通过训练学生“互评自改”作文的方式,能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促进其写作能力、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研究重点:学生互评、自改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流程以及指导方法

10)知识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问题概述:知识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讲课内容的知识缺乏整体把握,对知识讲解的程度不到位、方向不准确、内容不系统,造成学生认知上出现偏差,在重点、难点内容上没有实现突破;由于教师的知识观陈旧,只注重陈述性知识的教授,而且忽视程序性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重点:细化知识点,梳理知识体系,知识教学策略的有效

    建议课题: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的研究。

    2、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3、一般学生教学的研究。

    4、中小学差异教育的研究。

    5、新课程背景下提升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研究。基本教学能力包括:教学的设计能力、作业的设计能力,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

    6、“学科德育”对学生“学习力”的巨大作用的研究。7、“待进生”教育教学管理的研究。

    8、分层作业分层考试的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题研究报告 范文
做身边的研究
如何引领教师把教研走向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