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儒家思想对官吏德能的影响
http://www.chinalxnet.com 06-02 中国临夏网 共4246查看评论
儒家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经过传承和丰富,成为以“四书”“五经”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华文化和文明的精神主干。儒家思想文化,犹如长江和黄河之水,浩瀚博大,源源流长。以其沃美的营养滋润着中华大地和华夏儿女。她的影响象这黄土地和黄肤色一样,溶入到了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千百年来影响和左右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
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要求人们在得志时要以天下安危为己任;不得志时要洁身自好,既是屈居人之下,也不怨天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要人们随时随地向他人学习,向先贤学习提高自我,对别人的缺点要引以为戒。“吾日三省吾身”要人们每天多次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则反是”要人们推己及人,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迫他人去做。“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做人要有骨气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财富和尊贵。“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是说先给妻子做出榜样,而后对兄弟做出榜样,用榜样的行为和方法去治理国家等等。既是“非君子莫治野人,非野人莫养君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也应客观现实的来认识,不应由此全盘否定儒家学说,因为这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实际是维护一种社会秩序,使社会上下有别,长幼有礼,各守其本分本位,使人们对社会对家庭都有一种责任感。试想如果社会成了父非父,夫非夫,妻非妻,那才是社会伦理公德所不容的。
从儒家思想文化中,我们懂得了如何为子、为夫、为父。进而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做官。知道了怎样才算是一个真正有思想、有道德、有骨气的人。所以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并非过溢之词。
特别是儒家的“民本”思想,倡导“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宣扬“民,水也;君,舟也。水既能载舟,又能覆舟”对统治阶级正确认识国之本,政之根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对国家长治久安有积极意义。儒家的“亲民”“爱民”的思想,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对于为官者推己及人,象尊敬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他人的长辈,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他人的子女,视百姓为父母体恤爱民,勤事廉政有积极意义。
中国封建社会中把直接管理百姓的官吏称之为父母官,其含义有三层:一是官吏要象父母一样,为他的子民做出榜样,供他们学习,即“远学贤,近学官”;二是官吏的俸禄取之于子民,是官吏的衣食父母,官吏要象报父母养育之恩一样,报效于这些父母;三是官吏要象父母爱护子女一样爱护自己的子民。官德要由此而立。儒家思想文化一直很重视对道德的培养,认为只有“德”才是人的立身之本,把没有道德的人称之为“小人”,强调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认为只有先树立好的德性操守,才可能有才这个才才是真才。没有道德的人不可能有大才,既是有才也不过是邪才,歪才,是一时的小聪明而已。儒家说“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秦国蜀中郡守李冰,到任后看到成都平原的百姓深受干旱和水患两重之苦,忧心如焚带领随从,过河涉水勘察地形,历经千辛万苦,修成了举世瞩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发挥着消除岷江水患和灌溉农田的巨大作用。没有大忠大爱,就不会有大才大智,也不可能有大绩大效。高尚的道德和渊博的学识从何而来?从忧国爱民中来,从学习圣贤中来,从学问中来。
从两汉隋唐以来,重视儒家思想文化对人们特别是对官吏教化,规定官吏从科举中来。而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代表“四书”“五经”。这些王朝的统治者们认为:只有系统、刻苦学习过“四书”“五经”并深懂其精髓的知识分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自觉不自觉的受到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儒家思想文化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渗透到了他们的灵魂中。因而在做人、做官处事待人的过程中,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对统治阶级则进忠,对他的子民则施以仁爱之心,对他的父母则尽孝。于君于民于家均有利。综观历史上的一些忠臣能吏,无一不是从做学问开始,最后成就了一番事业。状元出身的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利诱和劝降,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曾激励了无数英雄人物为正义事业而献身。进士出身的范仲淹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情,表现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写下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激世之言,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以国家民族的兴亡为己任,体现了民族责任感。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看到鸦片贸易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鸦片腐蚀中国人的精神和健康。不顾个人祸福,毅然上书清廷“鸦片一日不禁,则国无充军之饷,而军无上阵之兵”。他所发动和领导的禁烟运动,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是国家之福,他个人被发配伊犁充军,是个人之祸。一福一祸表现了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雄气概。以上这些人无一不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个人的最高利益,无一例外都是读书人。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力量,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所代表的民族思想,正是我们这个民族优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原因之一。代表这种思想的许许多多的人,为子者必是孝子,为臣者必忠君爱国,为官者必是清官能吏,为人者必是人格过硬道德高尚之人。
历代的乱臣贼子十有八九为不学无术之徒,与儒家思想文化基本不沾边,除了巴结献媚外毫无德能可言。将强大的秦帝国送上不归之路的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黑白,最终也使他自己落了个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又如东汉末年桓灵帝时期的“十常侍”他们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终于引发了黄巾大起义,把东汉王朝送入了坟墓。以上这些事实说明:无德无能者居高位,必祸及国家和他自身。这些人为民者必是盗贼,为臣者既祸国又殃民,为官者必贪赃枉法,为子者定是逆子。
《窦娥冤》中的楚州太守赵杌,在接收了真凶张驴儿的贿银后,不问青红皂白,将无辜者窦娥屈打成招问成死罪。窦娥发出的“地,你不问皂白何为地?天,你做错堪贤愚枉做天”是对黑暗吏治的申讨,也是对无德无能官吏的控诉。所以有人说“凡举天下之人,见天下有饥寒疾苦者必哀之,见天下有冤沉郁而不得其平者必为忿之。哀之忿之情不能己者,仕之由来也。也就是说这种哀之忿之的情感,不是从书本上和他人身上学来的,而是与生俱有的,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为官。首先要在官吏身上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否则社会公平正义就无法树立。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来源:民族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研读(第1讲:概述)
读书报告
孔子的智慧 第一章 导言
四书五经入门解读
中国文化纵横谈
因为“焚书坑儒”,所以秦朝治国靠的是法家思想?大错特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