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菊月赏名家九秋之菊——凌霜傲骨,活色生香

九月菊花傲秋霜。

每到农历九月,万木开始萧瑟,落叶也已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所以九月被世称之为“菊月”。

菊花以其独有的品质,隐逸的情结,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他们种菊、赏菊、咏菊、画菊,借菊或抒情或言志,菊花因之也具有了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和独特的审美意义。

吴昌硕之菊,用笔阔放润秀,构图充实,各色菊花和墨叶体态饱满丰腴,色彩对比强烈,有大朴大雅之趣。

齐白石之菊,取法于吴昌硕。以书写而成,在外形上多取“正圆形”的团状,颜色厚重艳丽,稚拙有趣。

潘天寿之菊,略呈方形,用水较多、较浓,也更为滋润。花瓣则坚持他一贯的直线取势,比较霸悍。

王震之菊,笔墨爽利迅捷,冷峻清逸,有吴昌硕之风,情趣盎然。

除此之外,还有朱耷、徐渭、石涛的墨菊,以及现代的许多画菊名家。但真正被称为画菊“菊仙”的唯有吴笠仙。

吴笠仙(1869~1938)

清末著名画家。

擅山水、人物、花鸟,且工诗书篆刻。中年后他主要画菊花,人称“吴菊仙”,是“吴氏菊派”的奠基人。

吴笠仙的菊花在“没骨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创了“以色画花、以墨点叶”的重彩小写意画法,开创了吴氏菊派的新风尚。

他的菊花造型丰富优美,构图饱满多变,色彩明丽热烈,完全没有秋天的萧瑟。

突破了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冷逸风格,顺应了当时大众的审美趣味,在苏、沪一带取得了不俗的市场。

据说当时吴笠仙的菊花图按朵论价,每朵两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两三百块钱。

古人云:“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

吴笠仙水墨写菊,颇得“水法”。水墨勾枝点叶,淡墨双勾花瓣,重墨点蕊。水墨轻灵、清嘉淡逸,写出了菊花的君子之风和孤标傲节。

吴笠仙人如其菊,不阿权贵,有“菊花傲骨之化身”的称誉。

当年日军攻陷扬州,为拒绝日军登门索画,他在门上贴一纸条:“笠仙年老多病,恕不再卖画矣。”后因日军强索不止,于1938年带着对日军的仇怒,愤而投水。

如今九月已过,十月之花乃木芙蓉。尽情期待关于木芙蓉的名家画作欣赏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出霜枝寓傲骨 —— 吴笠仙因日军索画不止愤而投水
金石吴风渲水墨——观吴昌硕与二十世纪写意花鸟画名家展
临吴昌硕水墨菊花其二
临吴昌硕水墨菊花其一
梅蘭竹菊 飄逸淡雅四君子
吴茀之:画画可得意忘形,随形意出,形在意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