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勋:我眼中的沈从文(下)



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

总能看到不同的地方

(下)


不知道我今天这样介绍沈从文的小说,会不会让很多朋友惊讶。


在一个时代里,曾经有一个这样悲惨的生活现象,在乡下过着平凡平淡的日子的一个良家妇女,到了兵荒马乱时她必须用自己的肉体去卖身,用这样的钱来维持家里人的生活,那个从乡下远远跑来看他妻子的丈夫,心里当然充满了难过,可能也想不出任何其它方法怎样来养活家里的一对孩子、还有年迈的老人。


这样,女人的身体是唯一可以贩卖的东西,所以,每次读完他的小说,你会觉得沈从文从来不用大声的控诉,他比起鲁迅、茅盾、丁玲、萧红、萧军,我们所说的左翼文学家们,这些文学家们是带有一种控诉性号召性的,他们发动人民来对抗当时的政府,对抗这样一种腐败的政治。


而沈从文只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他让你自己去考量这到底是什么,有时看着看着连饭都吃不下去,怎么世界上会有这样的人,被侮辱到这种地步。




所以这样的写法可能有更大的力量。他让看到控诉不是拼命在叫:我受苦、我受难,而是让我们看到最卑微的一群人,也就是生活在人间最底层的那一群人,他们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同时去思考,到底我们应该怎样办!


而鲁迅、茅盾,他们都是留学生,他们没有像沈从文那样亲眼看到我们生活里的最悲惨的一群人。


因为他是个当兵的,走南闯北所见所闻都是这些,他的小说也使我注意到我周遭的人群里的生活状况。


我当兵时曾经认识了一个从大陆来的老兵,老士官,对我来说,我的世界里本来没有他们,正是因为沈从文的小说,我开始想听他们讲故事。


有一个人叫杨天宇,有一天我故意和他喝酒聊天,他对我说排长,你不要叫我杨天宇,这名字不是我的,因为国共打仗,我家很困难,妈妈让我把打来的柴禾送去青岛,换一点米回来。


日子没法过,我当时16岁,就推了一车柴禾来到青岛,当时刚好在打仗就被抓走当了兵,因为当时队伍里有这么多逃兵,逃兵一走,队伍里就不发这一份薪水,他们就会随便抓一个人来替补这个空缺,比如真正的杨天宇跑掉了,他们就抓来一个16岁乡下男孩来代替杨天宇,他说他的名字就是这样被改掉的。

 

这些故事也让我大吃一惊,在我的生命中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直到研究生,我觉得我太幸运了,我没有碰到战争,碰到腐败的政治。


所以当你看到这些人的生命时,你会有一种痛苦,原来他们是过这样的日子,在70年左右,他们的薪水不到100块,他一辈子也不能去谈它。


他的故事和沈从文讲的故事有点像,他们就是社会里面连为自己控诉都不能的人。


我常常看到那些老兵,坐在海边看着大海,他们真是可怜,基本上都是当年被抓兵来的,过着非常荒谬的生活,而只有文学才能让我们看到社会最底层人的现况,启发我们更多一点地对人性的关爱和关怀。


我个人觉得沈从文是30年代中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一位作家,他的文学力量,我觉得已经超过鲁迅,虽然鲁迅当时被称为青年导师。


但是,沈从文的小说虽然是描写最偏远的事情,他所描写的山水是无法形容,真是漂亮,相比之下,那些最悲惨的人生就是在这样的漂亮的山水之中,正是因为自然的美丽,她们觉得只要是活着,就是有意义的。



所以沈从文永远让你觉得,真正有生命力的人,不是知识分子,而是在泥土摸爬滚打出来的人,他们自信,他们彼此照顾、彼此依靠,不去非得坚持知识分子的道路。


那些知识分子如果知道这样的故事,他也未必能写它,他会觉得太不道德了,怎么能这样不知羞耻!而沈从文却有着更多的同情和原谅。

 

他认为,当你活不下去的时候,没有道德可言,他认为真正不道德的,是让他们活不下去的人、让他们活不下去的政治。


这样,这里面就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反省,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习俗与道德,与汉民还是有所不同的,他们喝着小米酒,唱着歌儿跳着舞,来直接表达他们的感情。而汉民的儒家教育是比较压抑、情感是比较含蓄的,我们常常认为这才叫道德。

 

沈从文还有一部小说,也是写湘西一个荒野的山上,都是没有多少人的地方,有那么一对男女,大约20出头,长得也很漂亮,男女都在那里唱歌跳舞,女孩身上的银饰、绣花的衣服,都非常漂亮,唱累了跳累了,就直接躺倒在草地上,亲吻拥抱,在草地上滚来滚去。




可是刚好清朝的县官来了,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跑到这荒郊野外来,当他看到这一对青年男女时,就大声骂道:你们这对狗男女,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做出这样的事情,认为是不道德的,就把他们抓起来了,审问他们是破坏善良风俗的……


最后发现人家两个完全是夫妻,那是一对苗族小夫妻。他们的习俗是一种自然,喜欢就是喜欢,想在一起就在一起,手牵着手,当众拥抱,什么唱歌呀调情呀,都是生活中必须的自然的东西。


沈从文从来都认为,不要用城市的知识分子或是狭窄的思想去看整个世界,因为文化是不同的,习俗是不一样的。他的小说在人类学上有着非常大的意义,他提出了一个要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一种文化的观点。

 

我们谈了沈从文,他的文笔非常优美,他的《湘西散记》、《长河》又像小说又像散文,读他的东西,心里的感觉是美好的,我经常把沈从文的书带在身边去旅行。


他自己就算是一个旅游家了,因为他跑遍了大江南北,他不仅看着人生,并记录了长河两岸的人生状况。


他走到了一个小村落,遇到了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叫“潇潇”,也不过14岁左右,刚刚发育的小女孩,每天抱着一个小男孩,当时沈从文弄不清楚他们的关系,以为是她的弟弟呢,后来得知,潇潇原来是另外一个村子,家里很穷很穷的,就把她卖到了邻村,做了这个小男孩的童养媳。


过去有钱人家往往会买一个媳妇来照顾自己的儿子,而潇潇比这个小男孩大10岁,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与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完全像姐姐和弟弟,可他们却是夫妻。


当时在同村子里,有一个从城里回来的一个年轻人,就爱上的潇潇,他大概有20岁左右,他们就开始恋爱了,她知道那个小男孩是自己的人,可是,她也并不懂得自己不能和别人好,恋着,恋着,终于有一天,潇潇发现自己异常,原来是怀孕了。


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可是不得了的,是要被除死的,族里会认为她是一个不道德的女人。


所以沈从文永远会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事情。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突然被放到这样一个命运当中去,他最后让我们反省的是,我们的社会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制度!

 


这个“童养媳”制度,就是鲁迅讲的“人吃人”的制度。可是沈从文没有用这样严厉的文字去写,他让我们看到如果这样的风俗还存在,永远会有这样的女性被牺牲掉。


她本来就应该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她有这个权力的。而她的身份却是3岁小孩的女人,她必须永远守着他,照顾着他,这时候,沈从文就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中最痛苦、最矛盾、最没有人性的东西。

 

沈从文他最有名的小说是《边城》。在这部小说里,他写道,在边境的一个小镇,有一个以摆渡为生的老人,他一生就是划船,把人们从这岸渡到那一岸,自己的儿子和媳妇都早死,剩下一个小孙女,叫翠翠,一起生活。


那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那个小翠翠的漂亮以及最后的一个悲伤的恋爱,他不让她的悲伤很痛苦,只是让你觉得人要活下去。

 

如同上面说的潇潇,最后还是要活下去,要忍辱地活下去,好像活下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变成了民间常常讲的一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


在西方,描写这种被压迫,往往在最后都是以自杀为结束,日本的文学也是如此。


沈从文刚好相反,他总是让你看到受尽委屈的人、受尽侮辱的人,那个卖身的女人和那个男人,最后还是要活下去,因为他们有孩子,还有家里面的老人,你是有责任的,不能因为自己能够“好死”就可以走掉了。


他认为人活着是有责任的。那个“赖活”,好像很卑微、很屈辱,可是到最后你会觉得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残酷而庄严地活着,这是一个强者。


在年轻时,我不懂什么是“好死”,什么是“赖活”,他们相信,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是有其意义在里面的。无论面对什么,都必须好好地活着,健康地活着,因为那个活着才是所有希望的起点。

 

从上述,我们就能看到沈从文与民间文化的最深的一种关系。这样的一个作家到了1949年以后,在大陆的“文革”受到了非常重的批判,被下放到养猪场去养猪。


那时,他有个侄子叫黄永玉,是一位大画家。在文革中被折磨得想自杀,沈从文得知后,写信给他:“你一定要好好地活着。你知道么,我最近把那些不健康的猪都养得非常健康,非常地肥。”


他就是要告诉他,人活着是有意义的。所以,文革后,沈从文出来了,被哈佛大学邀请到美国去演讲,他的演讲可能就是这种东西,他是如何度过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来维持最高的生命力。


即使是在喂猪,他还写了一部《中国服装史》,研究民间的服装,历代的服装,也做了这么多考古的研究,这样的老学者,他们的一生就如同一个伟大的故事,提供给我们一个非常非常美的典范。

 

从《从文自传》里,我们看到,他最后进到北京大学去读书,考不取,可是他后来到大学去教书了。也算是那个年代的一种特例。


“沈从文”是他自己取的名字,对年轻人的鼓励来讲,《从文自传》也是一部非常好的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蒋勋:我最大的悲哀,是突然读懂了沈从文
适合八九岁孩子看的电影有哪些?
郭沫若书法自成一家,独创“郭体”!沈从文:我不服
不止读书,读书不止
12岁的小女孩!12岁的小男孩!真厉害
我想给你看看,这穿越时空的温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