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论|看病似打仗 挂号如春运如何拯救中国儿科?

带孩子上医院看病就跟挤春运一样、排了半天队医生就给看了三分钟、输液像是流水线……


这几天,央视新闻频道推出《儿童医院蹲点日记》走基层系列报道,央视记者分别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北医三院、华西二附院和湖南湘雅医院进行了蹲点调查。镜头下,儿童就医难的突出问题引发了众多家长的共鸣。



小编看了这组报道,大致梳理出儿童看病的几个难题:

 

家长喊难:挂号难、住院难、看专家难




医生护士喊难:收入少、压力大;工作连轴转;看不完的病人


没有周日,是不是元旦,是不是春节,没有这个概念,因为倒班,我们只会记着今天是白班,明天大夜,后天小夜——北医三院儿科护士长



医院喊难:儿科医生越来越少;家长喜欢集中就诊;自身接待能力有限 


这些年,儿童看病难现象各级媒体已反复报道,早已经到了口干舌燥、说则心痛的程度。那这些年为何看上去进步不大呢?儿科医生都去哪儿了?儿科医院“看病难”的现状究竟如何缓解?



央视评论


儿童专科医院的困境并非“小儿科”


在儿童专科医院中,资源紧张和精神紧张的状况成为常态。一方面,它带有中国医疗的某些共性——“看病难看病贵”在任何一家三甲医院都是如此。当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时,家长总希望找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医生看病,因此儿童医院的紧张状况就成了“全国人民上协和”的“少儿版”。另一方面,儿科也有其自身特点。三个数字能够看出“儿科”缘何不堪重负:


20——我国儿科医生的缺口达到20万。


“宁治十成人,不治一孩子”这是医务领域的老观念:给儿童看病要比大人困难得多,孩子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有的孩子还不停地哭闹、不配合医生,治疗难度大,更多医生选择相对比较容易的医疗科目。加之儿科医生培养制度也存在问题,造成儿科医生缺口巨大。一个近期的例证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计划招收104名儿科医师,经过初选,仅有42名医师应考。


92——根据《中国卫生年鉴》,2012年的数据显示,在我国23170家医院当中,只有92家儿童专科医院。


4.65亿人次——2014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儿科门急诊看病人数达到4.65亿人次。

 

 

分级诊疗的翻身仗要从基层开打


三个数字提示我们,儿童医院的资源和就诊人数比例存在巨大的鸿沟。毋庸置疑,解决看病难的一大利器是“分级诊疗”。通过鼓励和引导人们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实现对患者的分流疏解,最终达到缓解大医院压力的目的。

 

然而,对儿童专科医院,“分级诊疗”管用吗?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由于儿科的收入低、风险大、医生少、压力强,造成许多综合性医院的儿科被撤销。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只有53.2%的综合性医院有儿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儿科的仅占12.6%。这样的结构造成了头重脚轻的局面。纵使我们努力宣传和引导,家门口没有儿科门诊,家长也只能往大医院和大城市跑。

 

因此,要改变儿科门诊看病难的局面,翻身仗要从基层开打。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儿科医疗体系,加强对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的扶持,这才是治本之策。

 

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的门诊量,通过全面预约、托管地方医院,通过和全国18家省级儿童医院建立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比2014年的337万人次,下降了17万人,效果初显。

 

面对着“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未来几年,儿科门急诊和儿童专科医院将面临巨大压力。培养一个儿科医生需要8-10年的时间,因此这项工作时不我待。人们希望,我国的儿科建设能够早日进入良性循环,唯此才能让儿童看病难彻底走入历史。

 

文|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猜你喜欢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杨继红 主编/陈洁

编辑/ 王元 李婷婷 王景淳

努力让孩子看病不再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病了,除了儿童专科医院还能去哪儿
儿童就医困难背后的深度思考:现状、困境及解决办法
孩子看病如何摆脱“四难”
中国儿科发展面临四大难题!
应对'儿科医生荒',中医大有作为
全面放开二孩,“儿科医生荒”如何缓解|时事话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