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高乒乓功力的“六大心诀”,每天默念一遍功力大增

就“动作”来说,很多球友一直纠结什么是“标准动作”。难道真的有“标准动作”?看看国际上顶尖的那几位,有谁的动作会一模一样?所以,与其说什么“标准动作”,不如尽量让自己的动作更“合适”。

能否找到几个最实用、见效最快的要点,让自己在打球过程中随时提醒自己,并且在最短时间内水平有最快的提高?

当然有了,现总结如下:

1、盯球:盯住对手球拍触球瞬间;

2、发球:球拍触球前肘部以下放松;

3、搓球:放松引拍、挥拍“送”球、节奏对上来球时间;

4、拉球:“撞击”是调整的前提;

5、反手:肘部作为发力支点;

6、重心:身体重心转换中“完成”击球。

下面,就六个要点展开进行逐一的讲解。

1

盯球

准确地说,“盯球” 不能算是一个动作,应该算是一种“意识”!

“盯球”不完全等同于“看球”(业余球友中很多人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自认为“盯球”了,实际上只是“看球”),而是“有重点”的看球。

这个“重点”就是“盯住对手球拍触球瞬间”,因为这个“瞬间”决定了你的引拍幅度、你的脚步移动(判断落点)、你的应对措施(是过渡还是进攻)等等;

2

发球

关于发球,有人说身体要放松,有人说身体要绷着一点,有人说要靠重心、靠身体发力等等。

乒乓生活小编认为,重点在于“适度”,即:身体适度放松或“身体适度紧张,这个“度”是在哪里,只能靠实践中去琢磨了,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

只要确保发球的球速和旋转就是对的。但是,有一点至关重要:球拍触球前手指、手腕必须要放松。

3

搓球

业余比赛中搓球非常重要,但实际很多朋友瞧不起“铁搓党”,尤其是输给搓球好的人之后还心有不甘。

实际上,平时多注重搓球练习,对于手感的提升和比赛成绩的稳定是很重要的,即便你热衷于进攻,搓球也是一项重要的过渡技术。这项技术“节奏”最重要,和进攻技术相比,节奏不能太快,要能和来球节奏合拍,这样才能主动控制比赛中的节奏。

4

拉球

关于“攻球”和“弧圈球”,两者关系不是“父子关系”,更像是“兄弟关系”,建议练习弧圈球之前最好是有一定的攻球基础。

因为有了一定攻球基础之后,更容易每一板球都“打实”,而不是在“碰”球或“蹭”球。

业余弧圈球常见的现象是撞击不“实”,虽然旋转不错,但是球速不快,当然这和身体发力有一定关系,而缺少必要的“撞击”也是一个原因。

正确的拉球是要在“吃”住球的前提下“调整”:前冲就往前发力多点、加转就增加往上的发力,但是调整的前提是要有适度的“撞击”,挥拍时板形不要压得太狠。

老一点的教练更多强调的是击球前的“快收小臂”,而现在年轻一点的教练往往会用另一个说法:先推后收,或先迎后收。

5

反手

有这么一句话“得正手者得天下”,意即强调正手的使用。

但是现在进攻技术的丰富,反手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纵观国际乒坛顶尖高手无不如此。

再来看业余比赛,反手技术甚至更重要,因为大家普遍步法不好的原因。

不管是横拍反手还是直拍横打,业余球友中很多人反手并不理想,重要原因往往是:球拍触球瞬间缺少一个稳固的发力支点。

别动不动就考虑什么步法、身体发力等等,那是中远台的事,对于绝大多数业余球友而言,反手能处理好台内和近台球就已经是高手了。

6

重心

关于“重心”的文章有很多,其中不少是大腕级的教练写的,但是大多数业余球友看得云里雾里,貌似看懂了,结果打球时还是依然抡胳膊发力。

那到底该怎么做呢?乒乓生活小编告诉你简单直观地理解身体重心转换的方法:抬起左脚,身体重量就在右脚,这个时候作为“1”;左脚落下着地,抬起右脚,身体重量就在左脚,这个时候作为“2”。

而所谓的用身体重心击球就是在“1到2”之间完成击球。这样一来,就能避免业余打球中很多常见的问题:身体迎前不够、动作大但是效果不成正比、过早收小臂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个整理的乒乓世界连载文章-超级球星教你入门
乒乓视频《打好乒乓球》十一-二十集
乒乓球最实用、见效最快的6个要点“动作”!
《打好乒乓球》学习笔记(横板篇)(上) - gcy6577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邓亚萍的“宣拍”是什么?
基础乒乓训练十二式(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