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从文转入精神病院,妻子始终未探望,临终前对妻子忏悔:对不起

沈从文张兆和夫妇

作为中国第一名诺贝尔文学奖的被提名者,沈从文的才华毋庸置疑。在上个世纪,《边城》一书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更加难得的是,和其他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子不一样的是,沈从文并不滥情,反而出奇的专一。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在妻子长期的冷漠下,为求一丝安慰之时有过一段时间的不轨之举外,剩下的所有光阴都是追随着妻子张兆和的。

每个作家都会把自己心中最为坚信的追求在作品中展现地一览无遗。《边城》就是一部充满了质朴真善美,渴望美丽永恒爱情的作品。

沈从文

“我走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很多不同的云,品尝过很多不同的酒。却只爱过一个在最好年纪的人。”沈从文就连写给张兆和的情书都跟《边城》一样的美好。

确实,在当年,沈从文是英俊的才子,张兆和是美丽的富家千金。也许在很多人眼中,他们本应该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遗憾的是,事与愿遂,他们虽有过相爱,但直到两人的婚姻走到尽头,都陷在深深地不理解之中。关于这一点,张兆和也亲口说过:“从文同我这一生是否幸福,我不知道。我对他有太多的不理解。”

虽说出轨这种事充满了不可原谅的背叛者行为,但相对于那些滥情的出轨,沈从文那渴望得到爱情平等的出轨又显得是那么情有可原。其实沈从文生性木讷,心地并不坏,对于这点,张兆和也是给予肯定态度的。

“从文也许不是适合我的人,但他却也是个难得的善良人。”单纯而又直率,沈从文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个人。这种性格,早在他的孩童时期便明显地显露。

小时候因迷恋木偶戏而经常逃课,书包就扔在土地庙。有一次,由于看得入迷忘记了时间,回到土地庙找书包时已经找不到了,但第二天他仍旧去学堂上课。被先生质问:“昨天上哪儿去了”之时,沈从文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回答道:“看戏去了。”简单的四个字,回答地如此理直气壮,毫无半点羞愧,性格就是如此地率直。

当然了,承认错误直率并不是好的姿态,重要的是要勇于直面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一点,沈从文同样也是直率的。在先生悉心的说教之下,沈从文改掉了顽劣的心性,学习成绩上升显著。

沈从文旧时合照

他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并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当发现是自己错误的时候也能够加以重视并及时改正,这种品性着实难得。

1923年,退伍的沈从文开始了一段北漂之旅。目的很单纯,仅仅只是因为自己学历并不是很高,仅有小学文化,他希望在这里提升自己的学历。

然而北京却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几经波折好不容易才考上中法大学,却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不了了之。于是沈从文干脆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文学之中,北漂的那几年,他没日没夜地写稿子,可稿件却始终无人问津。

执着的人往往容易得到上帝的眷顾。

徐志摩发现了沈从文并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于是在1929年,将他引荐给了好朋友胡适。当时,胡适正在中国公学担任校长。在看过沈从文的稿件和多番考量之后,破格录用了仅仅只有小学文化的沈从文。

沈从文家庭照

就这样,原本无人问津的沈从文一下便成为了名校教师,这无疑是个腾飞点。有趣的是,天性木讷的沈从文在第一次授课时便出了洋相。

由于过于紧张,上台十分钟都呆在讲台上酝酿不出一句话,更是用了仅仅的十分钟把课程讲完后匆忙地跑出了教室。更不碰巧的是,张兆和正好就在那堂课上。

不过这一次,并未让两人相识。一次碰巧张兆和代表学生会进入办公室传达事务,“他是沈从文,这可是个了不得的家伙。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将来,就是中国文学的希望啊!”胡适这样向张兆和介绍道。

面对胡适对沈从文的高度评价,张兆和象征性地礼貌回应,随后便离开了办公室。

这一见,可就不得了了,张兆和犹如春天的湖风一般吹进了沈从文的心田,对其久久不能忘怀。往后的日子,更是成为了沈从文心中最美的风景线。

“不知为何,我忽然爱上你。”

沈从文张兆和夫妇

这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第一封情书,想必描述的一定是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张兆和在学校里可以说是校花级的存在,不仅姿色过人且家境出色。追求者多到把校园绕一圈都还有多。

和那些病恹恹的富家小姐不同,张兆和青春阳光且热爱运动。用沈从文的话说:“是个充满了野性的姑娘。”

张兆和很喜欢口琴,在校园中,每当一曲落下,她都会撩动乌黑的青丝,微风拂过她的脸庞,勾人心弦的神情迷人得像只“小兽”一样。

面对这完全挡不住地心动,沈从文立刻展开了狂热的追求。虽说性格木讷不善言辞,但人家文笔好,会写。不到半年的时间,张兆和就收到了“沈老师”近百封情书。实在忍无可忍的张兆和来到校长办公室,找胡适告状。

胡适是沈从文十足的“拥护者”,出于内心想帮一把沈从文,便对张兆和说道:“从文可是顽固地爱着你呀!”

“可我也顽固地不爱他呀!”

一个说得郑重,一个拒绝得干脆。即便有胡适的帮忙,沈从文的追求之路仍旧不顺利。

二姐张允和,两人的“月老”

光阴转瞬即逝,1932年,张兆和毕业了,回到了苏州老家。沈从文正好又在青岛工作。不管多遥远的路,都拦不住真正强大的决心。就这样,沈从文毅然决然地来到了苏州,希望能够与张兆和见上一面。可张兆和完全不想理会他,每次都有理由将沈从文拒之门外。

有趣的是,张兆和的几番拒绝之后,沈从文的执着反而打动了二姐张允和。张允和决定帮一把这个才情高超,执着坚定的小伙子。

在二姐严厉的苛责之下,张兆和开始正视沈从文的追求。她拿出了之前被自己冷落的情书,一封一封翻看之后,张兆和颇有感触。她没想到,这个被自己冷落三年之久的人,竟是如此地浪漫而又痴情,坚如磐石的内心总算有了一丝动摇。

沈从文曾打趣地自诩为“乡下人”对张允和说:“若是张父允许,就让乡下人喝了这杯甜酒吧。”皇天不负有心人,沈从文终究是喝到了这一杯。1933年,两人举行了婚礼。

沈从文

本以为,历尽千难万险之后,两人的生活应当越来越甜蜜的,殊不知,真正的考验这才刚刚开始。

这时的沈从文还没有多少身家,置办了新居之后,口袋里的钱所剩无几。常言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婚后的日子,张兆和一改曾经的大小姐作风,对生活必需的柴米油盐精打细算,生活的品质从天上落到地下。

婚姻总是不如恋爱那么美好的,恋爱之时,往往会无限放大对方的闪光点,从而忽略了闪光点之下真实的人格。

沈从文虽然赚得不少,但他花得却更多。沈从文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痴迷于古玩字画等艺术品,常常会因为一件名贵的艺术品而花掉近半个月的生活费,这让张兆和十分地不满,两人经常因为这种事争吵。

年轻时的张允和(戏剧家)

张兆和面对婚姻的态度,传统而端正。她苦心操劳着家中的里里外外,一心想着做沈从文的贤内助。对于生活品质的严重下降,她并没有过多的抱怨什么。

可没曾想到的是,丈夫一心追求精神世界,完全顾及不上这个小家。只是这样也就算了,丈夫是个对金钱毫无概念的人,经常是在自家都拮据的情况下,对朋友慷慨解囊,使得张兆和不得不向娘家预借生活费。

两人婚后非但不如婚前甜蜜,反而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而吵架的理由无非就是钱。

沈从文张兆和夫妇

即便如此,张兆和仍旧没忘记自己身上所担任的责任。常言道:“百年修得共枕眠。”婚姻的建立都是不容易的,想起丈夫往年对自己那执着地追求,一切也都放下了。

然而,张兆和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任劳任怨地操持这个家,沈从文却还是在外面有了人。

沈从文因工作的变动去了北京,某一次的登门拜访中,相识了高青子这个女人。

面对才华横溢的沈从文,高青子一时间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疯狂迷恋。

她不仅仅只是爱沈从文的才华与文字,更爱他那温和而又成熟的气质。这种完全的单方面偏爱,让对婚姻早已疲惫的沈从文内心得到了一场久逢的甘露。他找到了在妻子张兆和那里得不到的尊重与仰望。

张父张武龄

在高青子面前,他彻底地高大了起来。就这样,他与高青子展开了秘密的地下恋情。

“爱情是多元化的,我可以爱我的妻子,也可以爱其他的女人!”

沈从文这句话虽然说得坚定,其实内心是充满了迷茫的。理智的他深知,这种婚外恋的生活是非常不理智的。逢真正败露的那一天,不仅愧对妻子,对高青子也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可这久违温柔乡的甜蜜,又岂能是轻易挣脱的。就这样一天一天地犹豫,最终还是迎来了地下恋情的败露。

张兆和一家

得知丈夫有了婚外恋情时,张兆和已怀有身孕。这样一个晴天霹雳险些没压垮他。

女子虽弱,为母则强。张兆和明白,她当务之急是让腹中的胎儿平安降世,不能顾及其他。当孩子平安出世之后,张兆和直接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

如果只是生活上的琐碎小事,她能忍,但这一次,绝不姑息!

直到妻子心灰意冷决定离开他之时,沈从文才如梦初醒,知道自己心中真正最爱的是谁。

他立刻结束了与高青子暧昧不清的关系,将所有的心思再次全部放到张兆和的身上,像最初开始的那般,一封一封地写情书,恳求得到张兆和的原谅。

沈从文就是这样,他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从不为自己找任何的理由和借口。他会正视自己的全部错误,丝毫不会恃才自傲。

然而这一次,他虽然同样拼尽了全力,却始终没能唤回妻子的心。甚至多年后,别人将沈从文的照片拿到张兆和面前时,张兆和却说:“认识,但,不记得他是谁了”。

共创婚姻的枕边人,原本应当是最亲近最难忘的。可张兆和对于沈从文却只剩下了模糊的记忆。可见,她是打内心地想要忘了这个人。离开沈从文之后,他们有通过几次书信,却并没有见面。张兆和也并不知道沈从文过得如何。

沈从文

其实,她离开之后,沈从文过得并不好。在1948年之时,沈从文遭受到了左派文学的强烈攻击。

作为文学大师,自然是不会坐以待毙,可双拳难敌四手,寡不敌众之下,沈从文的精神日益萎靡。同时,对久久不能相见的妻子的思念也是日益增加。双重的压力之下,最终是压垮了一代大师,沈从文选择了自杀。好在张兆和的堂弟张中和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才勉强把沈从文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沈从文

虽然没有了生命危险,沈从文的精神却失常了,转入了精神病院。即便精神失常,但沈从文似乎完全没忘记自己还在等待着妻子张兆和的原谅。嘴里说得最多的三个字都是对不起,直到临终前都是如此。

在病中的他,是多么希望妻子能来看自己一眼,可始终未能如愿。也许是老天可怜他,作为补偿,让曾经为他俩搭桥的二姐张允和来看望慰问了他。见到张允和之后,他拿出了妻子给自己回的第一封信笑道:“二姐,这是三姐给我的第一封信!”笑着笑着他哭了……

沈从文旧时合照

沈从文也许早就知道自己神智已经不清,可他却还记得心中最美好的那些回忆与事物。他很善良,却并不完美,他爱张兆和,却又出了轨。也许幸福离他们两个真的只有一步之遥,遗憾的是谁也没有踏出这一步。

直到88年沈从文去世之时,张兆和都没有去病院探望他一眼。沈从文临终前都在说着的那句对不起,也只能随着对张兆和的思念一同带往了另一个世界。

直到沈从文去世后作为他的妻子,张兆和才去整理他的遗物。看着沈从文的遗稿,了解了他内心所承担的压力之后,张兆和不禁潸然泪下。

世界上很多事情在做错后可以弥补并说对不起,可唯独爱情偏偏不可以。

如果将世事比喻成一座泥墙,那爱情就是一面细粉的精装墙。钉子钉到了泥墙上,反正不会天天看,缝缝补补的也就算了。留下的创伤无伤大雅。可如果一面精装墙被这么钉了一下,无论如何修补那个创伤都永远修复不了!毕竟这面墙天天得看着。

沈从文旧时合照

也许在很多外人的眼中,张兆和太残忍了一些。沈从文及时迷途知返是值得原谅的。但对于张兆和而言,丈夫是那样地爱自己,正因为之前是那般的爱,当背叛降临时这种强烈的反差,才最不可原谅。

沈从文给张兆和写过的情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们都愿做君王的奴隶,而我只愿做你的奴隶。”

文学经典《边城》

从一开始,沈从文在爱情中就把自己放得很低很卑微。因为这种卑微,他把妻子捧得高高在上,因为这种卑微,妻子成为了让他讨厌的人,因为这种卑微,让他久久感受不到妻子的爱,从一开始的疯狂追求者成为了葬送自己爱情的出轨背叛者。

其实爱情应该是平等的,平等得像天平一样。只有在同一高度之时,两人才能看得到对方,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幸福便唾手可得。但是如果一方低,那另一方就注定被抬高。

两方高度不一,低的卑微者注定只会让这段婚姻充满不幸与迷茫。而高的那一方,本无心伤害卑微者,却还是会被迫成为婚姻行刑的刽子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了自己的学生,两情相悦,为何沈从文的婚姻生活还是不幸福?
沈从文
沈从文去世,妻子张兆和在墓碑上刻下: 爱你是真,不爱你也是真
沈从文——世上最会写情书的男人
沈从文最后的日子:出轨,分居,2次自杀未遂,妻子至死没原谅
沈从文:用500封情书追到大家闺秀,却在婚后精神出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