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年暴富的张爱玲,对落难弟弟见死不救?表面刻薄,隐情令人心酸

张爱玲

世人都道血浓于水,亲情为最,但在张爱玲的一家人身上,却从来不曾深刻。

1988年,听了些小报的谣言,张子静以为自己的姐姐张爱玲已经离世,惊慌之下多处托人打听,才知道了张爱玲的地址。

张子静给张爱玲写了封信,信上除了询问她一些最近的生活外,便是想管张爱玲或借、或要些钱来周转生活。

没过几天,张爱玲就回了封信给他,信里很干脆地表示她自己没有钱,没办法帮他的忙,虽然表达了自己的惭愧,但却听不出惭愧的意思来。

1957年两人的母亲黄逸梵在伦敦去世,她身上曾继承的大量遗产就在张爱玲的身上,这笔钱就让当时的张爱玲一夜暴富。

而且之后张爱玲的作品大卖,也让张爱玲晚年生活过得很富裕,只不过是和这个弟弟感情不深,以至于张爱玲根本不想给他罢了。

张爱玲

张子静其实都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但还是抱着一点点仅有的希望写下来那封信。

现在希望破灭,张子静也知道了姐姐张爱玲没有离世,便也不再和她进一步联系,直到1995年张爱玲去世。

那天,张爱玲感觉到了自己大限将至,于是立下了遗嘱,她把手上所有的钱分了姑姑、分了朋友,唯独没记得这个一起长大的弟弟张子静。

大家都觉得张爱玲是随了她心狠的父母,从骨子里就透露着疏离和冷血,但对这个弟弟,曾经的她也是爱过的。

“……从小我们家里谁都惋惜着,因为那样的小嘴,大眼睛与长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脸上,简直是白糟蹋了……”

这是张爱玲最早对张子静的认识,那时候的弟弟就是她喜欢的娃娃,他们总在一起玩闹,乐此不疲。

只比张爱玲小一岁的张子静因为长相被很多人喜欢,但长大后却唯独被家人各种疏离。

张子静

原因就是张子静太像他们的父亲了,不是长相方面的像,而是性格、举止、为人处世方面的像。

张爱玲姐弟的父亲张志沂(张廷重)是李鸿章的外孙,早年也是世家大族的后代。

但他父亲却是自甘堕落下的平庸,多年四书五经熏陶成人,迎来的却是科举废除。

封建社会家族式传统的一套告诉他,只要学有所成,能为家族挣得荣耀,那他的随性肆意就没人会管。

1915年,张志沂在家族的安排下,娶了当时清末的将门之子黄宗炎的女儿黄逸梵(黄素琼)后,开启了自己随波逐流的人生。

黄逸梵

黄逸梵是妾生的孩子,父亲在她出生前就死了,母亲生下一儿一女后也离开了。

长在大夫人身边的黄逸梵从小就对身边充斥的重男轻女态度深有体会,所以即便是嫁了人,她也向往自由解放的生活。

但张志沂却是个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男人,张志沂不要冒险和所谓的自由,他只想要三妻四妾,随遇而安。

黄逸梵和他前两年还能过得下去,但在1922年黄逸梵和孩子随张志沂一起去天津工作居住后,她开始忍受不了现在的生活了。

因为也是这一年,黄家的大夫人去世了,妾生的黄逸梵和弟弟黄定柱瓜分了黄家全部的祖产。

黄逸梵一直都想随心自由,但家庭还是让她有所顾虑,直到一件事情,才让黄逸梵真正下定决心离开这个家。

张爱玲幼年(居中)与三个表姊妹

那一年张爱玲四岁,张子静三岁。

张爱玲那时就很聪明,对文字的热爱,让她三岁就能熟读各种书籍,并对文章都有自己的理解。

看着张爱玲聪慧,知道女孩也要着重培养的黄逸梵提出要让张爱玲去私塾上学,但张志沂却以女孩子上学没用为由拒绝了。

张志沂对于孩子也是自私的,只是因为上学的学费昂贵,张志沂就不想拿钱供两个孩子。

黄逸梵从小因为是妾生,所以恨透了男尊女卑的那一套,她误会了张志沂的意思,以为张志沂不想让女孩张爱玲上学。

但不曾想张志沂其实两个孩子都不想管,而且张志沂思想传统,就见不得女人和他叫板,黄逸梵也不想向儿时最厌恶的封建思想低头。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

两人在这个家里的争吵就变得越来越多,到最后不可调节了,黄逸梵倔脾气也上来,不管张志沂什么态度,直接给张爱玲报名上了学。

但她却没有因为孩子而留下,只是看了看两个孩子,就干脆随着要出国留学的张爱玲姑姑张茂渊一起离开了中国。

离开了这个所谓束缚她自由生活的国家。

当时的张子静,不知道之后的生活里为什么见不到妈妈,但张爱玲却很清楚,母亲是因为父亲离开了这个家。

这样的想法充斥着张爱玲的全部童年,她对父亲的那份眷恋也随着时间渐渐消失变淡。

张爱玲

母亲不在父亲不管,两个孩子都由着仆人,姨奶奶看管,四岁的张爱玲还能在私塾喘口气来,但张子静就只能封闭的由家中延师教。

不过因为张子静是男孩子,家里的仆从对他的态度要比张爱玲好,这个家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在,黄逸梵逃开了,张爱玲却逃不掉。

仆从保姆总会对张子静恭维,仿佛他已经是未来的一家之主一样,生活上的待遇更是偏心地只向着张子静。

张爱玲表面上听不明白,但心里对这些事都是懂得,但那时候的弟弟对她来说太可爱,她舍不得离开这个她喜爱的“玩具”。

只有弟弟的这几年童年,张爱玲无疑是快乐的,但张子静却和她正相反,他没有姐姐的天赋。

张子静

相较于三岁读名著,七岁写文章,张子静就和普通孩子一样简单,这不是说是一种无能,但在人人都出息的家族,平凡就是无能。

张爱玲在《弟弟》一文中也写到:

“他妒忌我画的图,趁没人的时候拿来撕了或是涂上两道黑杠子。我能够想象他心理上感受的压迫……我比他会说话,比他身体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

张子静喜欢姐姐也嫉妒姐姐,姐姐张爱玲的优秀对年纪小的他来说就像是影子,一直比你高大,一直跟着你。

如若两人一直这样长大,可能对张爱玲来说,感情最深的也一定是她弟弟无疑了,但事情却在之后出现了转折。

张爱玲与张子静

1924年在黄逸梵离开后没多久,张志沂就将自己的外室接回了家,而且张志沂还染上了抽大烟的坏毛病。

父亲对这个家越来越不在意,每天只想着快乐,新进们的姨太太对两个孩子更是冷眼以对,从没有关爱。

1928年张志沂带着张爱玲姐弟由天津回到上海等待妻子,两年后,迎来的却是和黄逸梵协议离婚。

在母亲的坚持下张爱玲顺利地进了学校上学,但黄逸梵并不想要这两个孩子,所以张爱玲姐弟还是和父亲一起生活。

张爱玲

母亲黄逸梵的身影,在张爱玲的脑海里,一直都是她人生的向往,黄逸梵敢于对世俗做抵抗,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未来。

之后的一段时间,张爱玲也是学着母亲自在的方式在生活,母亲黄逸梵成了她要追逐的目标。

但张子静却有些跟不上她的节奏了,优秀的张爱玲和平庸的张子静,大家的目光全都一边倒,张子静在家里的地位再不复从前。

张爱玲努力奋进,但回到家里都会听到张子静逃学、没有志气、不成气候的话,张子静越来越像他们的父亲了。

张志沂(中)

张爱玲内心惊惧,她开始比谁都愤怒,不遗余力地疯狂诋毁羞辱张子静,她想让张子静因为她的话能更有斗志更努力。

但很可惜,普通的孩子根本就没有该有的自控力,在家学习的弊端终究还是暴露了出来。

张子静的日子从来都没有张爱玲想得那样好,他在这个家有的只有羞辱和嘲讽,每个人都拿他和张爱玲比较。

张子静在大家有意无意的攀比下,逐渐自卑,逐渐堕落,逐渐变成了第二个张志沂。

1934年张志沂与孙宝琦第七女儿孙用蕃在国际饭店举行了婚礼,但张爱玲却不认这个新妈妈。

张爱玲《小团圆》

孙用蕃渴望能有个自己的孩子来稳定在张家的地位,于是对张子静往往除了冷嘲热讽还有辱骂殴打。

但她对张爱玲却不会,张爱玲聪明能干,在外是家里的荣耀,张志沂用她挣足了脸面,从来都不会对她态度恶劣。

张爱玲恨弟弟的不争气,也恨自己的无能为力,就像她写的《小团圆》里的九莉和九林,九林被打,九莉就想要出息后带着九林逃离魔窟。

弟弟对新后妈的靠近和看似讨好的态度,让张爱玲倍感失落,后母对张子静的苛责态度,张爱玲记得深沉,张子静却忘了。

张爱玲

她成了书里为自由奔波的九莉,弟弟却“背叛”了她。她忍辱负重的结果,就是看着没心没肺的弟弟在院子里踢皮球。

张爱玲那时毕竟也是孩童,一旦有了被“背叛”的情绪,即便你马上和她解释她也不会再相信。

但她始终忘了自己的早慧,她弟弟只是个十多岁的孩童,没心没肺的生活才是正常人的童年。

在那之后没多久,张爱玲就和父亲闹掰,离开了那个家,搬到了母亲那里住。

她不认可后来的女人是自己的母亲,但在那里她没有权利拒绝,就像她母亲一样,她也开始厌恶起了父亲,厌恶那个家。

而且在那个家里,她最喜欢的“娃娃”已经不属于她了,所以待在那个家也没有意义了。

张子静

张子静看着新“母亲”搬进来,又看着姐姐冷漠地搬出去,他那时应该是不理解的。

他喜欢姐姐的陪伴,即便是优秀的,他虽然嫉妒,也是喜欢的。

后母嘲讽辱骂后,没有姐姐的陪伴,这让张子静又委屈又难过,于是姐姐离开的那年夏天,他也跑去了母亲那里。

像是玩笑一般,张子静只带了一双报纸包好的篮球鞋,一脸渴望地看着张爱玲和黄逸梵。

他想融入这个集体,他想有个家,但黄逸梵注定不是他最后的归宿,因为黄逸梵拒绝了他。

黄逸梵

黄逸梵用很平静的态度告诉张子静,她没有那么多钱来供两个孩子读书,前面已经有了张爱玲,他只能被放弃。

继承了遗产的黄逸梵真的没钱吗?还是她把对张志沂的埋怨和对男尊女卑的愤恨发泄到了张子静的身上?

可能两者都有吧。

黄逸梵用现实的残酷给张子静上了生动的一课,告诉了他,她们这个圈子其实并不欢迎他。

张子静哭着又回到了张志沂身边,也是从那之后,张子静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他不再积极,勇敢变成了逃避,靠着学习虽然能比普通人强一些,看着聪明一些,但和姐姐比他还是尘埃。

张爱玲

在那个不太需要他的家里,他也学会了用外壳保护自己,慢慢接受别人对自己不好的话语,然后调整心态当这些话都是空气。

他从小就不是会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人,他能平静地慢慢适应当下的生存环境,但自卑就像刻在骨子里,他无法忘记。

张爱玲因为文学作品逐渐有名气,黄逸梵也总是来来回回的出国,把张爱玲甩给了她姑姑张茂渊。

姑姑在张爱玲的人生占比越来越重,甚至在后来都有些大于了她的母亲,但她们的圈子里始终没有张子静。

弟弟会总来找她聊天谈心,但永远都是各说各的,没有能一直聊下去的话题,她爱的文学弟弟不懂,弟弟说的事情她不感兴趣。

张爱玲

但幼时两人之间的感情还是存在的,在弟弟面前她总能聊得很放松自在。

张爱玲把张子静当成树洞,张子静也享受能和姐姐相互谈心的休闲时光,这一生能在意张子静的人还是太少了,最后就只剩下这个姐姐了。

直到后来有了胡兰成,张爱玲开始不喜欢呆呆坐在旁边像上课听讲一样的张子静。

于是她也减少了和张子静的往来,但张子静还是时不时会来找张爱玲,即便有时候张爱玲不见他。

后来张子静毕业和人开办了杂志社《飙》,还不好意思的想向张爱玲约稿,但被张爱玲拒绝了。

张爱玲

越是长大一些,她就会越觉得弟弟不争气,现在的张子静让她想到了小时候的父亲,那种厌烦的情绪就越会明显。

她不想让张子静靠自己才能活下去,她就还像小时候一样嘲讽他,希望他能更上进一些,但张子静没听出来,只觉得失落。

最后张爱玲还是贡献了自己一张照片给这个杂志报刊做封面,这其实也算是借名了,但杂志社还是没办下去。

一次次的帮助一次次的失望,张爱玲对张子静再没有小时候关爱的情绪,她觉得张子静已经变成了张志沂,封建、传统、不上进。

但张子静还在为最后的家庭温暖努力,不定时还是会来姑姑家找张爱玲,只为了能和姐姐聊聊天。

直到那天张爱玲离开了中国去了美国,和姑姑打了招呼,张爱玲就带着行李离开了家。

随后到来的张子静还是向往常一样来找张爱玲,但姑姑却和他说,张爱玲已经离开了,并且还没等他说话就关上了门。

张爱玲

可能也是那一刻,张子静多年来自己维持的美梦破碎了,他把张爱玲当成了人生的寄托,但张爱玲只当他是一个熟悉的人。

他多年来一直向往一个家,但父亲的不在意和母亲的冷漠,让他小小年纪就披上不属于自己的外衣学着保护自己。

年幼时,他以为姐姐能成为他的依靠,却不想他最在意的人,反而伤他最深。

人生最后的路还是因为继母的可怜,才让他能在上海市区有一栋归宿,而他一直遥不可及的姐姐,只在他人生短暂停留。

他以前一直以为姐姐能是他人生的依靠,但她姐姐却认为他应该坚强,认为依赖只是孩子才会有的。

张爱玲

但张爱玲从没想过,张子静从小就没体会过依赖。

即便是人生的最后,张爱玲都在告诉他,人生没有依靠,你要学会独自努力奋斗。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去世,张子静听到噩耗也只是抱着那本《弟弟》一个人在房间哭泣。

张爱玲一生为自由,甚至为了追随母亲的独立而奋斗,但她却从没回过头看看,张子静其实也像她一样,为了张爱玲这个姐姐在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悲凉的人生
母亲不要他,姐姐不爱他,姑姑不喜欢他,最后他无妻无子过一生
父不疼母不爱,姑不亲姐不怜,一生备受冷漠无钱结婚,他谁都不怨
身为张爱玲的弟弟,他只是想有人注意他
裂缝中的孩子
张爱玲的苍凉里,藏着多少骄傲与孤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