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预热5|张居中:9000年前谁拥有贾湖骨笛?巫师等精神领袖

骨笛的骨管一侧有七个小圆孔。来自大河网

【导读】本周日11日下午,“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系列跨年讲座第二讲第159-2期文汇讲堂“8000年前:中华文明起源”即将开讲,冯时、张居中、蒋乐平三位嘉宾同台共话8000年前那些人、物、事。

为帮助更全面系列地了解关联知识,讲堂将刊发两篇预热稿,第一篇为嘉宾蒋乐平的《8000年前跨湖桥独木舟,或驶向南太平洋岛》(见文末链接),本篇聚焦张居中耕耘了30余年的有9000年历史的贾湖文化。

为帮助回顾温习159-1期的关联知识点,讲堂特设计“我知多少?测一测”,有兴趣者可请扫二维码。

依据159-1期5篇整理稿设计 设计者:李念、杨新茹、平源海

1984年9月,我以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副主任的身份来到舞阳县贾湖遗址,开始了三十多年的贾湖遗址发掘与研究工作。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遗存,距今约九千至七千五百年。自1961年被发现以来,贾湖遗址经过八次发掘。通过对贾湖遗址的系列研究,我们发现贾湖人不仅是优秀的猎人、渔夫、工匠,还是我国最早的农民和优秀的音乐家。

1987年发掘,又发现类似的“穿孔骨管”

1987年春天,张居中带队的第六次挖掘

为什么说贾湖人是优秀的音乐家呢?我们可以在贾湖遗址发掘出土的贾湖骨笛上找到原因。现在很好辨认出一支笛子的形状,但当初我们第一次发现它的时候,鉴定这件乐器本身还经历了一段过程。

1986年“五一”节之后,在清理78号墓的时候,我们在墓主人左大腿的两侧发现两支骨管,虽然有些残破,但可以看出这两支骨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骨管的一侧都钻了七个小圆孔。

经过初步的猜测,我们认为这两支骨管可能是一种乐器,但想要最终确认,还需请音乐家进行鉴定。为了方便记录,当时我们就按照它的形状命名它为“穿孔骨管”。

到1987年上半年,我们再一次对贾湖遗址进行发掘时,又发现了十多支类似的骨管。特别是在清理282号墓的时候,我们也在墓主人左大腿的内外两侧各发现了一支骨管,外侧的那支断成了三节,大腿内侧的那一支保存得非常完整,刚出土的时候还油光发亮。

在282号墓内发现的保存完好的骨笛 来自英文期刊《自然史》

经闪光频谱测音仪测出:骨笛具备音阶结构

这次发掘结束之后,我们就带着最完整的那支骨管赴北京请专家鉴定。经过一番周折后,我们联系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萧兴华先生,并在他的引见下拜访了中央民族乐团的刘文金团长。刘团长听了我们简单的介绍之后,便在排练休息时召集管乐声部的好几位先生来试奏。其中有一位名叫宁宝生的先生,他采用一种河南的民间乐器——筹的吹奏方式,将骨管与嘴唇摆成45度的斜角,顺利地将骨管吹出了基本音阶,这一结果使在场的所有人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贾湖“穿孔骨管”的乐器属性确定无疑,但是它要怎么命名呢?它的音乐性能怎么样呢?

2001年7月,刘正国在中国科技大学为第二批出土的骨笛实物测音。供图:刘正国 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后来,在萧兴华先生的组织下,1987年11月3日,我们与黄翔鹏先生和童忠良先生等一行四人共同来到郑州,用stroboconn闪光频谱测音仪对当时出土的最完整的M282:20号骨笛进行了音序的测试,吹奏了上行和下行的音序,并且吹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相当准确的音高和坚实而又嘹亮的音色使在场的人都大为震惊,这支骨笛使所有在场的人第一次听到了八千年前远古时代的动人乐声。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对M282:20号骨笛得出两条初步结论:

1.舞阳县出土的骨笛具备音阶结构,是八千年前的乐器。

2.可以吹奏旋律,是我国音乐考古史上出现最早的吹奏乐器实物。

它的发现,改写了中国音乐史,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1987年12月上旬“河南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将这个初步研究结果向社会公布,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骨笛材料经鉴定来自丹顶鹤的尺骨

丹顶鹤的尺骨作为骨笛材料 来自英文期刊《自然史》

贾湖骨笛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最初,我们受对鹰骨笛认识的影响,认为它可能也是以一种猛禽的骨头为材料制作的。鸟类的长骨鉴定主要是靠两头的骨关节,可是贾湖骨笛的关节都锯掉了,所以没有办法鉴定。很巧的是,我们在整理出土的动物骨骼时,发现了一个半成品,其中一头的关节还保留着,给我们帮了大忙。通过对这个管子的鉴定,我们发现贾湖骨笛的制作材料是丹顶鹤的尺骨。这可能和当时人们对丹顶鹤的声音优美的认知有关。

贾湖骨笛一共出土了40多支,大部分是七孔的。晚期出土的八孔笛,可以吹出完备的七声音阶,还可以旋宫转调。过去,我们认为我国到先秦才出现了五声音阶,贾湖骨笛的发现证明贾湖人在九千年前已经发明了五声音阶,八千年前已经有了完备的七声音阶,贾湖骨笛现世之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我国先秦之前只有五声调式:DoReMiSoLa。贾湖骨笛的出现改写了历史,它可以吹出标准的七声音阶:DoReMiFaSoLaSi。

所以,贾湖骨笛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出土将中国多音阶音乐史向前推进了三千年而长达9000年。

精神领袖乐、巫、医拥有骨笛,多用于宗教作法

河南博物院展出的是M282号墓出土的第20号骨笛,为镇馆之宝之一。来自河南博物馆网站

贾湖骨笛在当时是用来做什么的居多?我认为,贾湖骨笛在当时不是一种用来简单吹奏的乐器。我们在考古工作中发现,许多宗教仪式上都有音乐、舞蹈这种形式。所以我们猜想,笛子可能也是巫师作法时候的一种道具。

那么,在八千多年前,什么样的人才能拥有贾湖骨笛呢?现在为止,贾湖遗址共发掘了五百多座墓葬,其中只有三十多座墓中出现了贾湖骨笛。这说明在当时拥有贾湖骨笛的人还是少数。并且,我们发现随葬贾湖骨笛的墓中,大多还有其他一些反映精神文化的东西,比如之前我们说的龟壳等等。这说明这些人应该是巫师萨满一类的人。实际上,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过去的部落中,乐、巫、医三个身份大多归属于同一个人,他应该属于部落中的高级知识分子或者说是精神领袖。

贾湖骨笛现在在三个地方公开展出。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是贾湖遗址出土的第一支骨笛,即78号墓的一号骨笛;河南博物院展出的是M282号墓出土的第20号和第21号骨笛;漯河市博物馆也有展出。

陶器碎片上提取到酒石酸,酿酒史前推1000年

在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公园一期已具备开放条件。图为公园景观,再现9000年前贾湖古人生活过的遗迹

在公园内的贾湖遗址博物馆将在2023年开馆,图为室内布展效果。骨笛推进中国音乐起源是重点介绍。均由贾湖遗址管委会办公室提供

八千年前贾湖人吃什么?我们一开始发掘的时候,在贾湖遗址出土的土样里浮选出了大量的炭化米,有一些比较长,像是籼稻,一些更长的像是野生稻,还有一些比较圆,像粳稻。这说明当时贾湖的稻子正处于一种过渡的环节,还没有完全转变成功。2001年,我们对贾湖遗址的土样做了一次系统的浮选,结果发现,贾湖人当时的植物性食物大部分还是采集来的野生植物。水稻的栽培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并不是主要的。

但栽培水稻也使得当时的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节余和储存,而粮食的储存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产品。我们从贾湖遗址出土的一个陶器碎片的附着物上提取到了酒类的残留物——酒石酸,经过分析,它的成分是大米、山楂和蜂蜜,那是一种发酵的、度数很低的酒,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与酒有关的食物。这一发现将人类酿酒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

发现近20个记事符号,形状如甲骨文里的“目”

1987年5月,我在整理344号墓出土的那一堆龟甲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龟甲上面似乎有一个刻画的痕迹,清洗后,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一个像眼睛一样的符号。这显然是人刻出来的,而且它的形状很像后来甲骨文里的“目”字。随后,我们在骨器、石器、陶器上都发现了符号,一共有将近20个,这也证明贾湖人当时已经有了记载人们某种思想和事件的一种习惯。

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目”

贾湖遗址的发掘让我们了解到我国先民们在八千年前的生活样貌。

贾湖文化的发现,再现了八九千年前中原地区的辉煌遗存,是东亚地区万年以来第一座历史的丰碑和文化的高峰。它的发现和西亚地区的古代文明相映生辉,为研究中华礼乐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稿由张居中提供,原稿刊于英文期刊杂志《自然史Nature History》2005年第9期

文末链接:

预热4|蒋乐平:8000年前跨湖桥独木舟,或驶向南太平洋岛

159-2期讲堂报名|冯时张居中蒋乐平:8000年前中华文明起源


作者:张居中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湖骨笛
这一尊“神器”,改写过“人类文明史”| 自说自话的总裁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贾湖遗址告诉你真相
8500年前我给心爱的人做了一支笛子,后来它上了《国家宝藏》节目
中国八千年前高度文明的实证(组图)
中华八千年音乐史,让我们从“七声齐备”的贾湖骨笛说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