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部书吏:尚书、总督都是虚的,他们才是大清朝真正的当家人

晚清中兴名臣胡林翼久任封疆大吏,对官场上的潜规则可谓了如指掌,在他看来,皇上好伺候,上司好对付,下属易驾驭,唯有六部书吏最难缠。

《清稗类钞》中记载了胡林翼评价六部书吏的一段话:

“大清律易遵,例难尽悉;刑律易悉,吏部处分律难尽悉,此不过专为吏部生财耳,于实政无丝毫之益,夫疆吏殚竭血诚以办事,而部吏得持其短长,岂不令英雄短气乎?”

不仅仅是胡林翼吃过六部书吏的亏,曾国藩、李鸿章,乃至大清朝的所有的封疆大吏,都或多或少地受过部吏的要挟和勒索。

那么,六部的书吏是如何凌驾于督抚之上,甚至权力比尚书、侍郎还大呢?御史通过相关文献整理此文,让诸位对六部书吏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根子出在六部堂官身上

六部作为事务最繁的行政机构,对堂官的业务能力要求很高,明代时尚书、侍郎大多是从本部的主事干起,进而升至员外郎、郎中。只有在同一个部中常年任职,才能全面了解部务,不会被书吏们牵着鼻子走。

清代的情况比较复杂,六部堂官实行的满汉双轨制,且旗人的提拔任用享有优先权。这种不公平的任官方式,打破了原有的官场秩序,使六部堂官业务能力急剧下滑,进而导致书吏掌权的局面。

科举时代培养出来的进士,并不是合格的行政人才,他们都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历练才能胜任本职工作。问题是,汉族官员底子厚有能力,却不是该部的掌印官。这种畸形的官制,是导致六部政务萎靡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中期以后,六部堂官、司官大多不熟悉部务,一切案牍文件皆要仰仗书吏。所以堂官每办一案,必委之司官,司官必委之书吏。

也就是说,六部尚书、侍郎以及各司郎中、员外郎,都不是六部真正的当家人,繁琐难懂的各种律、例,几乎没人会去钻研,具体的部务必需书吏经手。

清代的六部堂官调任频繁也是造成书吏掌权的另一重要原因,了解清史的读者都清楚,皇帝为了集中皇权,很少让大臣长时间在同一部担任尚书,基本上都是三年或五年就要将其调岗。

而书吏则不同,虽然朝廷规定书吏的任职期限为三年,可实际上他们世代都在同一个部任职,老子退休儿子接着干,儿子死了孙子接班,六部书吏不知不觉中,成了“世袭罔替”的一种编制外的专业岗位。

所以用“铁打的书吏,流水的堂官”,来形容清代的六部,那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六部书吏何以对封疆大吏指手画脚?

书吏不是官,纸面上的地位很低,可实际上堂官、司官对他们十分忌惮,稍微有不如意的地方,书吏就会援引各种律例暗中进行对抗。

当时书吏称司官为“某老爷”,司官称书吏为“某先生”,有时候官吏之间也会发生争论和矛盾,但整体来看,堂官、司官也常常会抖一抖官威,但他们绝不敢得罪书吏,生怕在具体的事务中受到掣肘。

书吏非国家正式官员,朝廷对书吏的仕途前程有很大的限制,即便入仕也是八九品小官。

既然在官场难以立足,书吏唯一的追求便是“利”了,从识字的那天开始,父辈就不会教授他们四书五经,而是让他们学习律例,以及各种捞钱的窍门。

六部中以吏部、户部书吏最肥。吏部书吏索贿对象主要是地方官,按照官场潜规则,外官得缺之后,必须到吏部打点。同样是选为知县,如果银子到位,那么就会得到肥缺。

吏部书吏向来贪婪,对各种缺并无具体的报价,唯一的标准就是“价高者得”,只要肯花银子,得官者不论出身、年资,在书吏的运作下,都可以得到肥缺。

反之亦然,若是银子没到位,那么不管出身多好、资历多老,都会援引各种则例加以阻拦。真正不用银子开路,靠自己本事得缺的,百人中不会超过一人。

户部书吏整日与钱粮打交道,他们借着朝廷的奏销制度,大行索贿之举。对于地方督抚来说,最怕的就是这些难缠的小鬼。

无论是地方开销还是军费报销,都绕不开户部书吏。乾隆朝红得发紫的福康安,就因军费报销一事惹怒了户部书吏,结果差点被乾隆降罪,后来开了窍,给书吏送了十几万两好处费,才算逃过一劫。

户部书吏索贿的数额极高,一般都是按照奏销比例进行分润,据野史记载大致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十左右。

曾国藩拿下天京后,派人到户部报销军费,临行前他特意嘱咐要给户部书吏行贿。不料慈禧太后降旨,说湘军的军费不需要户部核算,有多少报多少,这样一来曾国藩就不需要给书吏行贿了,可以省上一大笔银子。

不过曾国藩为人精明,他还是让人主动送上了八万两银子的好处费,因为他清楚,往后的日子还长,这笔银子少不得。

户部书吏收入高,当然也少不了要孝敬堂官、司官,但总体来说数量并不大。因此时人都说户部书吏之富可比“王侯”。

刑部书吏收入也很可观,各省有大案发生时,便是他们捞钱的绝佳机会,各省督抚们怕落得办案不力的罪名,都会事先进行打点,就是案子本身有问题,也会被遮掩、隐瞒过去。

礼部书吏每逢会试、大婚、册封后妃等重大活动,也会有不菲的进账;兵部书吏最盼望的就是年年打仗,胜败不管;工部书吏最穷,但要是有重大工程上马,也能捞上一笔。

清代京城有“东富西贵”之说,就是住在东城的人有钱,住在西城的有权。六部书吏大部分都住在东城,而且都集中在正阳门东和崇文门这一带,且“恒多华宅”,比一般的京官经济条件不知要好多少。

嘉庆帝曾说“本朝与胥吏共天下”,此话说得谦虚,大清的官不到三万人,而吏则有几十万。应该说,大清天下官占其三,吏占其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部书吏:尚书、总督都是虚的,他们才是大清朝真正的当家人!
三省六部制
列传五十四
三省六部制——影响中国古代一千多年的隋唐官制,具体是怎样的?
封建王朝中央官制“三省六部”都有什么职能?
中国历史上的三省六部制 - 小百科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