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魏孝文帝迁都改革,成功的背后是祸乱的根源——六镇之乱

自西晋八王之乱后,匈奴、羯、鲜卑、氐、羌相继入主中原,若论影响力,以氐族前秦政权及后来的鲜卑北魏政权为大。前秦苻坚算是一个仁义之主,重用王猛等人,恰当的民族政策,将鲜卑等民族暂时笼络归附,统一了北方及蜀地,且大有一统东晋之势。故公元383年苻坚伐东晋,其所采取的策略与西晋伐吴之战类似,但却折戟淝水。

淝水之战,前秦一败而瓦解

淝水之战后,前秦土崩瓦解,也宣告了苻坚融合各族人的尝试失败,北方各族再次陷入战乱,直到鲜卑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北魏虽重用汉族士人(或者说笼络),但其武将还是以鲜卑为主,战略中心也在于北方平城(今山西大同),前期并没有大规模推行汉化。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开始改革鲜卑旧俗,推行全面汉化。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即将汉语定为国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死后葬于洛阳,不得还葬平城。同时改鲜卑姓为汉姓,比如拓拔改为元,改拔拔氏为长孙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

北魏孝文帝汉化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改革

鲜卑贵族并不都是支持汉化,也有持反对者。比如太子元恂就爱穿胡服,不爱汉服,还打算从洛阳逃回平城。穆泰也不喜欢汉化的政策,还准备谋反。对于这些反对改革的守旧派,孝文帝毫不手软,采取强硬的镇压方式,甚至以此处死了废太子元恂。

这种自上而下的推行方式,短期效果是明显的,长期矛盾也是存在的。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北魏六镇的军人,六镇位于平城周围,以前主要是巩固京师安全,但迁都洛阳后,这帮人地位越渐低下,矛盾的就此种下。二十年后,六镇之乱爆发,其主力就是那些汉化失意者及其后代,动乱之下北魏很快灭亡。

北魏六镇之乱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推行汉化呢?这肯定不是心血来潮,否则不会如此大规模和长久性,我们可以猜测当时胡汉之间是肯定存在矛盾的,这个既是政治上的,也有文化上的。所以孝文帝采取全面汉化的措施,以此希望消解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可惜以失败告终。

北魏之后分裂为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它们又是如何处理这种胡汉矛盾的呢?它们都没有采用打压一边而去讨好另一边,而是采用两边哄,亦即是艺术性的“和稀泥”。典型的就是上层官僚一般取两个名字,一个汉名,一个胡名,比如杨坚就有一个胡名普六茹坚。同时皇帝又称大单于,代表两边的君主。这样处理下来,胡汉矛盾基本可控且缓解,直到隋唐一统,胡汉融合问题渐渐消融,看来没有时间解决不了的矛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化的鲜卑族,北魏政权的兴起与迅速衰败
第四单元
三一轮复习 选修一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国兆文化——历史事件精编之三国、两晋、南北朝(二)
北魏末期的中原大动乱(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