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振兴抓什么?怎么抓?一位乡村干部的亲身实践与体会
“看到假日如梭的游人
村民日渐变鼓的钱包
西河发展这么好
对于乡村振兴
我也有一些粗浅感悟

新县西河古村落管委会主任张一谋
对记者口述着

我在新县西河古村工作多年。看到假日如梭的游人,村民日渐变鼓的钱包,西河发展这么好,那些开荒铺路、架设电缆、环境整治的日日夜夜,似乎就在昨天。由此,对于乡村振兴,我内心既有烦忧喜悦,也有一些粗浅感悟。


西河村位于大别山腹地,已有700多年历史。2013年前,村内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街两旁到处是牛栏、猪圈,许多传统民居残破不堪。村里道路不通,无手机信号。由于留在村里没钱挣、过的穷,许多村民纷纷外出,原本400多口人的村庄,仅剩下30多名老人和儿童。

和许多偏僻乡村一样,当时由于青壮劳力不断流失、留守老人不断老去、农村孩子不断进城、田地肥力不断下降.....西河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衰落

为改变这种状况,2014年年初,县里成立西河古村落建设指挥部,给予1000余万元美丽乡村建设启动资金支持。尽管我任副指挥长,可空有指挥部,光靠干部单枪匹马,咋振兴衰落的乡村!

我认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要振兴乡村,必须通过政策引导离乡村民返乡创业,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留住乡村文明永续传承的根脉。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民生工程,需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总结得失,稳步推进。

乡村贫穷,交通闭塞,无工可打,无钱可挣,导致大量劳动力不断外流;留守老人由于思想固化,基层干部很难做通他们的尘封已久的思想工作。只有让乡贤引导年轻人,年轻人劝解老人,才能逐渐让更多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为此,我们决定每周召开组长会,每月召开村民会。必须先让村里有威望的人认同乡村干部,才能逐渐打开各项工作局面。治理乡村首先要有为民情怀、奉献精神,破除封建迷信陋习,科学有序推进乡村治理,处理问题做到一碗水端平。

有能耐的年轻人都在外面。几经寻觅,我找到在北京开公司的张思恩,他在北京发展那么好,立即让他返乡,不太可能:一方面,他想为家乡出力;一方面,他有顾虑,毕竟家乡一穷二白,放弃在北京的大好前途,不现实。

但他热爱家乡。我多次去北京反复向他讲党委、政府鼓励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他终于答应返乡。张思恩返乡后,立即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找专家团队对村庄如何发展论证评估:西河是古村,利用好先天自然条件和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定能将古村活化。但同时要注意,同质化乡村开发太多,必须搞自己的、特色的农副产品、旅游产品、文化产品,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于是我和村党支部书记,还有张思恩等有思想、有见地的年轻人商量,决定通过做实、做细思想工作,让村民们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民心是基础、是关键,只要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肯定事半功倍。

通过每月的村民会,我逐渐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内心对新农村、新生活十分渴求。许多村民说,苦日子过够了,愿意加入合作社。但也有质疑声,我们也做好了准备,做一次思想工作不行,再做几次。只要有人带头,在家乡能挣钱,不用外出也能过得好,定会扭转工作被动局面。

西河村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方向后,拆除了有碍观瞻的牛栏、猪圈、旱厕,治理河道,对传统民居和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在专家指导下,实施了进村公路、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安全饮水、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等项目,水不截流,路不取直。适当融入现代元素,把老房子改造成青年旅馆、咖啡屋等,带动村民改造自家小院,开办农家乐、民俗旅馆。大力发展有机油茶、优质板栗、生态葛根等种植。将老工匠组织起来,向游客再现传承数百年的茶油手工压榨工艺......梦想逐渐变成现实。盼望着、盼望着,一个美丽的新西河终于诞生了。


让外出能人志士返乡后有用武之地,就必须给出更多、更实的返乡创业优惠政策,主要是打动他们的内心,让他们的心回到家乡,无后顾之忧。乡贤的个个回归给乡村注入了新活力,催生了新动力。

西河的模式,就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让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树立样板,带动影响广大群众。不断拉长乡村产业链,让村民有事做、有钱赚,先富带后富,逐渐改变等待观望的人。

后来,我们联系到清华大学罗德胤教授,他是研究乡村建筑的专家。他带队来西河考察后,表示愿意帮助改造西河。不久中央美术学院也到西河考察。经县委、县政府及乡党委、乡政府和专家团队多次商讨,终于将西河改造的宏伟蓝图敲定下来。本土人才加上专家团队共同发力,乡村振兴这条路肯定越走越好。

这些年,随着许多外出村民的纷纷返乡,村里重新充满了人间烟火,焕发了勃勃生机。如今西河返乡村民已达300多人,还吸引不少外地人来创业。同时伴随“贰两毛尖”“木槿山岗”“西河书院”“枫杨树下”等店铺的相继开业,还带动周边5000余人就业增收、脱贫致富,村里年游客接待量达到30万人次。眼下,西河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优秀典范,走在美丽乡村建设前列的梦里老家,许多游人流连忘返的第二故乡。

乡村振兴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发展符合乡情、村情、民情的特色产业,避免跟风和盲目建设、大拆大建、浪费资源、以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政府积极引导,但不强势干预。充分发挥乡贤、能人作用,让他们引领乡村发展。充分挖掘保护传承民俗文化,鼓励年轻人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让他们明白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面子工程,真正需要振兴的是贫困乡村。应该对症下药,提高“造血”功能,确保乡村健康持续发展,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要有泥巴的味道,钢筋、水泥、混凝土不是乡村的本色。保护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镇古街、祠堂民宅、古树名木等物质文化遗产。让乡村充满泥土的芬芳、传统的味道、地方的特色、历史的厚重,现代的气息,乡村才会充满无限乡愁。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应让农民积极参与并充分享受乡村振兴的成果。西河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优惠政策的激励、乡村人才的回归、科学规划的先行、传统文化的挖掘、相关产业的发展、基层组织的支撑、广大群众的参与......若没有这些,就没有今天古老而崭新的美丽乡村。

张一谋 口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韩春光 整理

   来源:河南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余乡贤返乡记
广西:壮乡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山村换颜客自来——华容县南竹村以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旅游
石井村村民翘首以盼,这个大会上还募集到近200万元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
回乡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指导员”成乡村振兴“助推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