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洲分裂与中国统一的地缘和金融因素

罗贯中写的不朽名著《三国演义》开宗明义:“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像国家的统一和分裂,都是历史的常态。


如果将历史的尺度放得更大,考察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总的趋势是文明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趋向于聚合,而分裂只是周期性的反复。历史就是这样螺旋演进上升的。

三国演义


虽然不像东方文明五千年薪火不灭代代相传,地中海附近生活的人类曾历经多次灭绝,但是文明并未中断,而是以一种较为曲折的形式继承和发展。


 


对于熟悉“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的中国人来说,西欧这片土地实在是聚少离多。自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崩溃后,除了公元八世纪查理曼帝国(Charlemagne Empire)实现过短暂统一,就再也没有真正统一过,始终处于分崩离析状态。


十八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梦想,就是实现欧洲的完全统一,然而功败垂成。除了拿破仑之外,哈布斯堡家族、纳粹狂人希特勒,都曾有过一统欧洲的梦想,但都没有成功。


如今,欧盟也是欧洲人实现统一梦想的产物,却面临外有穆斯林难民涌入,内有英国脱欧的困境,恐怕将再次落入分崩离析的宿命。

 

为什么人类文明要逐渐趋向于聚合?


或者换种提问方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统一状态,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状态,到底哪一种更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这里面可讨论的方面很多。本文就从人类物质追求的角度,富和强两方面简单谈谈。

 

 要想富,无非是通过生产创造物质财富,通过交易使得物质财富产生最大的价值。今天我们都知道统一市场的重要性,为此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大大小小的跨国自贸区以及世界贸易组织(WTO)。即使在农业社会,也不会是完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创造价值也必须要进行商品交易,并尽量降低交易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


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商品通常都是在本地市场进行销售。随着生产力的发达,以及信息交互及物流成本的不断降低,规模效应被不断放大,远地交易成为主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随着经济活动和人员交往的频繁进行,各地的文化实际上也在快速地趋同。


从历史上看,经济一体化是政治一体化的前导,政治一体化则是打破各种贸易壁垒,促进统一市场形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终极利器。十六世纪,四分五裂的法兰西统一成法国;十九世纪,碎块化的德意志统一成德国,两千多年前四分五裂的东亚统一成秦帝国,背后无不是强大的经济规律在推动。


大统一的国家,可以建立广大国内的市场;商品在国内流通所需成本要小于国际间的流通成本。创造财富所需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在国家内部调配也比国际间流动容易得多,显然,大统一更有利于国富。

 

要想强,必须调度大量资源用于国家安全建设,其中包括国防、金融安全、粮食安全、战略资源安全等方面。中国人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在同等条件下,显然大统一后可以极大减少资源内耗,可调度的资源要远远大于分裂状态,因此大统一更有利于国强。

 

无论什么文化,无论什么宗教,人类的终极理想都是“天下大同”,确有其内在的逻辑。甚至可以大胆预言,目前的世界国界只是暂时的,将来必然会出现国家间的进一步融合,出现疆域更大的国家或者国家联邦。

呃,不是山西这个大同……不过,“大同”市名称的由来,也表现了 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停止攻伐,成为一体的美好愿望

 


拿法德的历史进行对比,就很能说明问题。法国在十六世纪末完成国家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奠定了日后争霸的基础。而与法国同一体量的德国,在当时叫做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既不神圣、又不罗马更不是帝国,在名义上是统一的国家,内部诸侯林立各自为政,就是三百多个小国的集合体,这种分裂状况对贸易的阻碍作用是相当严重,导致其经济严重落后,内部割据造成巨大内耗,无法共同抗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日耳曼人,成为周围各国欺凌压迫的对象。直到十九世纪后半叶,借助工业化进程的强大的凝聚力,通过铁血政策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正如华夏文明长期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力,产生了统一起来共御外辱的实际需求,中东地区长期存在强大的统一帝国,对欧洲也造成了类似的压力,因此欧洲也存在统一的现实需要。实际上那个昙花一现的查理曼帝国,就是应对中东的阿拔斯王朝的压力,所进行的欧洲内部整合。

 

公元八世纪欧亚形势,从图上可以看出,“西班牙”已被绿化,“法国”岌岌可危


既然如此,为什么欧洲会长期陷入分裂呢?为什么在罗马时期欧洲曾经实现过长期统一,但是罗马帝国崩溃后就再也难以统一了?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为了搞清楚上述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将欧亚大陆西侧的欧洲,与欧亚大陆东侧曾经长时间处于统一状态的中国进行全方位比较。

 

其中,首要的因素就是欧洲地缘的破碎化。

 

西欧可以大体分为彼此份量相当,又相对独立的如下地形单元:伊比利亚半岛、高卢地区(西欧平原)、日耳曼尼亚(中欧平原),亚平宁半岛,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离得不远不近的英伦三岛。这些地理单元分别对应当今的西欧五个大国: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其他一些西欧小国,实际上是作为大国之间的缓冲国存在,就如同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蒙古国一般。

 


欧洲地形


上述每个地理单元相对独立,彼此之间有山脉或海峡相隔,都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天然具备单独建国的条件。欧洲的主要河流都脾气温顺,不像中国的母亲河没事就改道造成洪泛,威胁华夏文明核心区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也没有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治水的必要。

 

更重要的是,上述每个地理单元体量差不多,其中谁强大起来,也不会与其它地方差距拉开太多,特别是对于其中最强的德法两个地理单元,都要面临双线作战的不利条件,在围攻之下支撑的难度很大。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实上的困境:虽然大家都知道统一起来整体利益最优,但是大家实力太均衡,谁挑头统一也没法服众,于是就陷入了这种“势均力敌”的僵局。

 

在此重点提一下英国,自从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失去了几乎欧洲大陆上的全部领地,自此断了称霸欧陆的念想以来,就奉行“大陆均势”原则,正如著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那一个国家。”


汉弗莱爵士总是一语中的:

 


说起来好像是英国在“惩强扶弱,替天行道”,实际上,英国内心深处想统一欧洲想得不得了,但是自己又没这个金刚钻。反过来,英国惧怕欧洲大陆统一后,英国就失去了欧洲大陆事务的话语权,而且这个统一的强大国家必然会产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想法,英国也就无法继续保持既能通过插手欧洲大陆获得利益,又置身事外的超然地位了。


欧洲的传统,金融资本控制在私人手中。对于金融利益集团来说,它最希望天下兵荒马乱,唯独自己这边风景独好,世界的资金出于避险的需求,就会大量涌向安全的地点。在二十世纪之前的数百年间,英国极力营造出欧洲动乱不堪,而英国无比安全的状况,因此国际金融资本纷纷涌向伦敦,使得伦敦变为世界金融中心。金融资本的利益需求与英国的地缘利益就这样有机地组合起来。


正因为如此,英国又被称作欧洲的“搅屎棍”,英国就是欧洲的反面,欧洲的分裂就是英国的最大利益之所在。


法德的内心深处对于英国这种“得了便宜又卖乖”的做法一向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甚至表面上还得迎合英国人的各种傲娇,这一点在欧盟建立过程中英国的种种表现,以及英国脱欧前后欧盟的反应中,也能窥探一二。

 

英国脱欧


中国则正好相反,除了巴蜀盆地、山西、汉中相对隔绝,就只有长江天险划分南北,对于古人来说,渡河进攻要比翻山越岭以及跨越海峡容易得多,而这些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的体量相对于中国整体又不大,不具备独自抗拒统一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了驯服暴躁的黄河,必须大家团结起来统一成一个国家。

 

大禹治水促成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夏


当统一之后,中国人感受到统一带来的安定与繁荣,因此每次动荡之后,都有强大的复合力量推动统一。再加上中国自古以来,金融资本的地位就是置于国家政权之下,只要政权还在正常运转,就会尽力驯服金融力量,使其服务于经济发展,避免其负面效果。


中国的邻居日本,其地位就相当于欧洲的英国。只不过历史上日本长期很弱小,不足以对大陆造成威胁。当近代日本强大的时候,不也是处心积虑令中国陷入分裂,甚至吞并中国嘛!日本和英国当年还组成了“英日同盟”,这是英国把自己的分裂大陆的“成功经验”传授给日本。幸好,这一切并没有发生,中日之间又回到了历史上的力量对比。如今安倍政府居然异想天开,提出让“英日同盟”复活,也不看看昔日的“大英帝国”如今都衰成啥样了,他们的老佛爷都指望着中国人过去修铁路,哪还有那个实力。




按照西方人的观点,世界是上帝创造的。那么,上帝在创造欧洲这块土地的时候,是不是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也太残酷了一点,故意让他们分帮结派,彼此征伐不休?相应地,女娲对于她的造物真是充满了母性的关怀,特意将东方土地造得有利于大家团结友爱?

 

上帝造人

女娲造人



按照今天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除了喜马拉雅山这种超级天堑,其实一般的山脉河流已经不再成为不可克服的地缘阻隔因素。随着经济交往的加深,即使是欧洲,也必将逐步走向统一。但是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必然会经过剧烈的动荡之后才能实现。


以下来自新闻报道:


默克尔的最大竞争对手、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马丁 · 舒尔茨正在争取加入默克尔新内阁,出任副总理一职,引发外界不少嘲讽。而在 7 日的党内大会上,他又发表了一番让全欧洲都震惊的讲话……



据报道,这位即将领导他的政党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 ' 基督教民主联盟 ' 组成新一届德国政府的男人,在 ' 社会民主党大会 ' 上宣称,一旦他成为德国副总理,就将全力推进欧洲 ' 一体化 ' 的建设,甚至他还要呼吁欧盟建立一个 ' 联邦宪法 ',从而让欧盟在 2025 年时成为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名曰 ' 欧罗巴合众国 '!

说得再直白点就是,这个德国政客希望在 8 年后的今天实现欧洲的真正 ' 统一 ':一个希特勒和拿破仑都未能实现的 ' 理想 '。


而且,按照他的计划,目前所有欧盟成员国的外交和国内政策以及税务政策的制定,都将在 2025 年时交由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掌管。至于拒绝这个计划的成员国,在舒尔茨看来,则会被彻底踢出欧盟……


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已经产生了内在整合的现实需求。而在欧洲拥有最为完整工业体系和最强大工业制造能力的德国,面对越来越陷入去工业化泥潭的欧洲,很快就将拥有整合欧洲的能力。那些财政濒于破产的“欧猪”们,即使再不情愿,到时候也得乖乖就范。


这正是当年德意志联盟变成德国的历史经验。


舒尔茨先生的想法不是孤立的,而是越来越多德国人共同的想法,只是限于“政治正确”,不便说出口而已。


只不过,他的想法实在是太乐观了。如果世界只有一个欧洲,这么想还稍微靠点谱。


但别忘了,欧洲旁边还有一个俄罗斯。就算俄罗斯能坐视“德意志第四帝国”成为现实,美国绝不会。


而对于整个欧亚大陆来说,美国就是一个大号的加强版“英国”,它绝对不会让德国整合欧洲的想法变成现实。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就是一个分担压力的良机。美国最新的战略表态,显然已经将中国当作其头号对手,中国就如同一匹大象,再怎么韬光养晦,其庞大的身躯也无法遮掩了。那么,尽可能的给美国找点事情做,令其不要将压力集中在中国这一边,就成为中国必将下出的一步棋。


当年英国崛起的时候,就是长期拉德国的前身——普鲁士挡枪;一百年前美国计划挑战英国的霸主地位时,也是成功地挑动德国冲在前面,从而成功卸下自身所需面对的压力,从而以相当小的代价把英国挑落马下。


拉着德国当挡箭牌,似乎也是一个历史规律啊……


当年欧元问世就曾让美国大动干戈。如果欧洲进一步开启统一进程,那么显而易见,相对于欧洲的动静,中国统一台湾就变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中德友谊源远流长。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德交往,共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似乎也非常值得期待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若安好那还了得?为何说英国一直是德国水火不容的敌人?
为什么德国要极力维持欧盟?
英国为何不愿欧洲统一?
从来就没有什么绥靖政策,有的只是精心算计和背叛出卖
欧洲大陆为何从未统一过?有个“搅屎棍”很烦人,谁厉害就打击谁
北方青杨:欧洲为什么出不了秦始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