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老考生的忏悔:我们终将平凡,但从不后悔高考那一年

1.
梦魇

21年过去了,我还是害怕回忆1999年的高考。

我的记忆,好像自动屏蔽了那段因为温度太高,而把记忆烤焦的日子。

就像,老相机里的胶卷,拍到那里时突然曝了光,只留下一团影影绰绰的灰白。

但我老是在梦中,梦见当年高考的狼狈:

红楼绿树的老校园里,我坐在某间教室里正奋笔疾书地答题,三叶的老式吊扇在脑袋上方嗡嗡地盘旋着。

突然,交卷的铃声响了。

我低头一看:后面的大题都还空着,不由地急出一身冷汗。

但铁面无私的监考老师走过来,不由分说地拽走我的卷子。

我想到这是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着急地趴在考场上哭起来。

我哭得如此伤心,以至于醒来时,放在胸口上的手,还能感受到那种来自胸腔深处的悲恸,给整个身体带来的起伏。

那一刻,我躺在家里的床上,听着身边男人均匀的呼吸,借助窗外微弱的光亮确认卧室的物件,才从惊险的考场,回到午夜的现实:

我都快40岁了,我都参加高考20年了,我的孩子都快小学毕业了。

我特么怎么还没有走出高考的创伤。

2.
落榜

梦是隐喻,是潜意识,是不敢直面的过去在今日的重现,是未被治愈的伤痛在午夜的唤醒。

我之所以一次次梦见1999年的高考,是因为我考砸了。

那一年,我考了697分。

但那一年,高考满分是900分,我们学校最高分是800多分,我所在省的重点线是667分。

因为,那时候,都是先盲报志愿,然后才知道成绩。

高考结束后,因为自觉考得非常差,回学校对答案时,我脑子一片空白,根本不记得哪道题做对哪道题做错,就在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下,自己胡乱填了一个重点院校。

结果当然是,没有考上。

由于志愿服从调剂,我就被调剂到了河南大学。

我没有选择复读。

理由说出来,和很多穷孩子一样:

不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再多供自己一年。

现在,我终于敢承认,这其中的真相也有:

自己也没有勇气,再回到新人换旧人的母校,再过一遭地狱般的高三。

3.
混沌

大学开学后,宿舍的姐妹们聊到高考,才发现什么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宿舍里的7个人,一准儿都是平时成绩还不错,高考发挥失常,报了985没考上,调剂到河大来的郁郁不得志者。

这种同病相怜的境遇,让宿舍里其他姐妹,很快走出高考阴影,精神抖擞地手挽手肩并肩,去大阶梯教室上专业课,听着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或者年轻貌美的女教师,边讲知识典故,边拉家长里短。

唯独我,看着教室里乌压压的人头,还有老师们或苍老或年轻的面孔,脑海陷入一片混沌。

我不喜欢专业课,自然就很难喜欢各科老师。

我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在学什么,更不知道将来会去哪里,要做什么。

以至于,多年后,我靠码字混迹自媒圈,文章被其他同行转载,当年教我的一位大学老师看到后,添加我的微信,我竟然不记得他教过我。

“那时候,你每天都仰着一张迷迷瞪瞪的脸。”老师毫不客气地批评我。

老师说得对极了。

在那段和青春有关的岁月里,我因无法接受高考的失败,而日日浪费锦绣的年华。

就像,困兽一样,甩不掉自我束缚的铁笼,也抵达不了梦想的原野,所以就在深夜的动物园里,发出一声声低沉而忧伤的呜咽。

4.
突围

直到某天,我逃课在图书馆翻报纸时,看到校报上,有个征稿启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句话:

“一经采用,必付稿酬。”

这8个字,让我就坐在混杂着霉味儿和尘土味,还有一股子木头香的图书馆里,写下了人生的第一篇文章。

就像人生的诸多第一次一样,我把这篇文章看得极其珍贵,单单在稿纸上就誊抄了四五遍,确保没有用错一个标题符号后,才投了出去。

这篇文章被采用了,我领到了10块钱(也可能是5块钱)的稿费。

能挣钱的愉悦感和自信感,从每个毛孔里溢出来,填充着我那习惯自卑和胆怯的灵魂。

站在写着“打倒修正主义”的老宿舍楼前,看着百年老校内的老树和古楼,我许下了一个宏大而铿锵的梦想:

我要写作。

那时候,我还年轻,不知道所有掷地有声的誓言,其实也早就暗中标好了价钱。

5.
写作

诚实地说,走上写作这条路,之于我,最初并非热爱,而是逃避。

逃避不喜欢的大学,逃避不喜欢的专业,逃避不喜欢的课堂。

为了理直气壮地逃避,我必须要抓住点什么,让自己不那么愧疚。

而写作,对于一个除了会微笑没有任何特长的寒门弟子来说,是最低成本的救命稻草。

就这样,我开始了码字,并把一篇篇流淌着欲盖弥彰的稚嫩,却用故作深沉的笔法写出来的文章,寄给一份份杂志和报纸。

那时,初生牛犊还不怕虎。

那时,尚是纸媒的黄金时代。

那时,编辑老师们也不像今天这般挑剔。

所以,这些文章中的大部分,投出去后都得以发表,这让我干瘪的自尊心在一张张稿费通知单的诱惑中,渐渐饱满起来。

谁说,外界的肯定,不能影响一个人?

自卑的少年,踏上密林里的那条路,就是来自一个又一个陌生人不经意的肯定。

尽管多年后再看,不过尔尔,但在当时,举足轻重。

6.
无常

上苍的公平就在于,你的心在哪里,他老人家看得一清二楚。

我大学毕业的2003年,也是一个戴着花冠的病毒,猖獗人间、祸害众生的年份。

由于我的心,没有在学业上,所以考研失败,参加工作。

就像高考考砸了,我不会复读一样,考研失败了,我也不会再考。

年少时,我将这理解为一个穷孩子不愿给父母添麻烦的执拗。

不再年轻后,我更愿意承认,这里面还有一个不够勇敢的少年,无法承受再次失败的胆怯和懦弱。

我到报社上班,正式开始了卖文为生的日子。

在日复一日的写作中,我见了不少人,听了不少故事,写了一些获奖的稿子。

我还采访过好几届的省市文理科高考状元,做过高考恢复30周年和40周年的专题策划,和那些走过高考后,或赫赫有名或寂寂无闻的人们,有过或深入或表浅的交谈。

在这种忙碌到无法停下,焦虑到直掉头发的日子里,我趔趄步入中年。

而当年,和我一同参加高考的那帮老同学,有的考上了名校,读了研究生,留在了一线城市,进入了国家某部委,当上了厅处级干部,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有的术有专攻,当上教授或副教授,出国留学,拿到绿卡,定居国外。

但大部分人,是像我这样,读了普通的大学,找了卑微的工作,嫁给平凡的爱人,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市、县和乡里,拿着一份不死不活的工资,过着一种乏善可陈的人生。

当然也有的人,高考落榜,逮住了时代的风口,自己创业成功,成了年薪千万乃至更高的自我雇佣者,迎来了开挂的人生。

也有人,没有考上大学,或高考被人顶替,像陈春秀那样,四处打工,受尽白眼,艰难谋生。

更有人,在20岁多岁、30多岁时,突然遭遇了病患和意外,在博士论文答辩前夕,或建筑工地的瓦砾间,脑袋一歪,再没醒来。

高考的激流把我们冲刷到不同的沙滩上,我们在不同的海域里,却历经同样的无常。

7.
选择

2019年,参加高考20年,工作16年后,我决定辞职。

辞掉那份因为挺过高考,才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

离开那个只有读了大学,才能胜任的专栏岗位。

舍弃凭借学历证书和一摞摞稿件,才好不容易叩开的单位大门。

与此同时,我开始跟随老师,回到大学,重新学习,和那些刚刚通过高考的孩子们,成为同学。

我辞职后,我的两个老同学找到我。

其中一个,是高校老师,学问做到博士后,评上了副教授,但因为工作压力和家庭变故,患上了抑郁症,人前辉煌人后凄凉。

另一个,大学落榜后,出去打工,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回乡创业,在老家的青山绿水间,承包上万亩土地,种茶栽树,植花育果,做休闲农业,搞生态旅游,创文化品牌,活得不易但着实饱满。

我,她,他,还有曾经为高考欢呼流泪的一代同龄人,让我去思考这样一个命题:

高考的意义是什么?

8.
敬畏

需要坦白的是,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我人到中年,依然苦逼。

我们挺过了高考和贫困,但依然用步履不停的死磕和奋斗,撑起这个国家中流砥柱的底座。

我们至今都不算人中龙凤,也不敢妄言历经沧桑,但高考之后历经的种种实相,让我们逐渐看清了高考的真相:

①高考是很多人的伤,但成就了更多人的梦。

高考给很多人带来痛苦的记忆,但如果没有高考,没读大学,没有因为高考从事或热爱上某项工作,我们又哪来的资本和底气,直面往事,治愈自己?!

从个人命运上来说,高考有成有败。

从家国层面来讲,正是这一年年相对公平的高考,让无论出身贫富贵贱的人,都以考生的身份接受熔炉和锤锻,比任何时候都接近梦想。

高考不是完美的,但高考是神圣的。

往后余生,我们命运中的很多东西,包括爱情、工作和梦想,都冥冥之中和它有关。

②高考的财富不是分数,而是奋斗的热血。

我从来不认为,高考的成功,就预示着今生的胜利。高考失利,就意味着余生的失败。

因为,人活着不是一锤定音,而是多锤夯实。

高考胜利者,过上失败人生的也有。没有参加高考的人,也可以红成李子柒。

但我相信,那段为了改命,孤注一掷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掌心里的奋斗,在疼痛肉身和热血灵魂里培植的信念,会滋养我们的一生。

③高考不是努力的终点,而是余生的起点。

高考是一扇门,通过去的人,到大学里努力,历经苦读、考试、就业。

通不过去的人,要到社会上努力,受尽白眼、偏见和歧视。

多年后,我们大家都要在各行各业努力。

不同的是,高考和学历,决定并影响了我们,在哪个起点上努力,在哪个平台上努力,和怎样素养和修为的人一起努力。

④高考留下的不是成败,而是对知识的信仰。

我那个抑郁的学霸同学,没有选择自杀,而是选择了权威医院和专家接受治疗,然后逐渐康复,因为她相信知识,也有条件和资源。

我那个打工回乡创业的同学,最终能走上青山绿水搭台、文化旅游唱戏的路子,是因为打工的艰辛,让他更加认识到知识的重要,重金招揽重点大学毕业的人合作,利用知识和机遇打了翻身仗。

而我自己,之所以到体制内工作,又从体制内跳出来,阔别校园17年重新学习,是因为高考、求学和读写的经历,让我确信:

高考短暂,人生多变,但知识永恒。

⑤我们终将平凡,但从不后悔高考这些年。

时代和世界的真相,是金字塔顶尖闪闪发光的人,永远都是一小撮。

命运和生命的真相,是不管昔日的学霸,还是曾经的学渣,我们最终都将趟进人生这条河里,被蹂躏,被暴揍,被捶打,被生死离别弄疼,被柴米油盐弄哭,被病患康健弄醒。

人生实苦。

不同的是,我们在哪里,和谁一起吃苦。

生活实艰。

不同的是,我们在何处,和谁一起面对。

一晃经年,我们终将平凡。

但从不后悔,高考前后,砥砺跋涉的这么多年。

那一年又一年的执著,是渺小的个体,用生命的齿轮,切割操蛋的生活时,咬下的一道道深浅。

多灾多难的2020年,1071万考生挺过新冠肺炎,迎来高考人生。

愿少年带上对高考的理解、敬畏和希冀,得到如愿的灿烂。

喜欢今天的文字,给娜姐点个“在看”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有一种隔屏深爱
叫星标闲时花开


今日荐读

上一篇:

推荐篇:

作者简介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转给将要高考的学生:你只管努力,调整好心态,剩下的交给时光!
高考插图与插画欣赏,高考文案,祝考生旗开得胜
考生亲诉:考上好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区别!很残酷但很真实
高考生估分450大哭,我拼了命的努力,却要和200分的人一样读大专
启程走向考场,加油少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